论父母教养中的“心”艺术_育儿论文

论父母教养中的“心”艺术_育儿论文

谈谈育儿的“用心”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用心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少家长深有体会,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要用心,用心去训练他。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有兴趣的家长不妨一试。

一、放手训练——不会伤害要“狠心”

1.孩子走路跌倒了——家长要装做没看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即使看到了,也只是加以鼓励,伸手相扶;即使擦破了点皮也没关系,要趁机提醒孩子吸取教训,抬头看路。最忌家长“儿呀宝”的呵护不停,这样孩子就易产生“娇气”。

2.孩子玩蜡烛、摸开水壶(不包括触摸电器、玩刀具)之类。只要不出现大的烫伤,家长大可不必在意,因为“条件反射”足以让孩子“警惕”终身。

3.拒绝孩子的无理取闹。在路上要抱,在商场看见玩具要买,蹲地不起要冰淇淋,在公共场所哭闹,睡在床上要吃东西……家长可置之不理或断然拒绝。最忌孩子一哭一闹就如愿以偿,如果这样,“无理取闹”就会恶性循环直至愈演愈烈。较好的方法是当场拒绝。在孩子停止哭闹后,以某种适当的方式给予补偿,让孩子知道,哭与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要听话仍能赢得家长的“疼爱”。也让孩子有这样的印象: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愿。

4.让孩子学会独处。家长因有急事要短距离短时间外出,可事先跟孩子说明“过一会就回”,让孩子在家“有所作为”(如拼积木、画画、吃点心、看卡通片等)并交待孩子“不要随便开门”、“不要跑出去”。而不要许诺“回来给甜饼”,以免孩子苦心换来失望,造成以后“有条件”才能外出。平时要让孩子单独和小朋友一块玩耍,要学会适应在黑暗中单独入睡。睡前不可用“大灰狼”“黑猫猫”吓唬孩子。

“狠心”是孩子心理“断奶期”的过程。“狠心训练”是家长通过人为的制造心理和情感距离来训练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很忙”,树立“我一个人也能干”的自信心,这样既减少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又锻炼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节省家长的精力。当然“狠心”训练以不致对孩子形成伤害为原则。

二、牵手训练——浑沌初开要“耐心”

1.教孩子数数、识字训练发音,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如门牌、挂历、门前的台阶、道边的树、钟表上的时间、节日时的红灯笼……识字的过程是孩子积累知识的过程。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

2.教孩子跟熟人(包括小朋友)打招呼,告诉孩子懂礼貌。如跟小朋友招呼的方式:见面问好,拉手,拍手掌,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3.解释,让孩子学会提问和表达方式,如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房顶是三角形?家长要耐心的讲解。

4.抓特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如物体是什么颜色,象什么几何形状,以及长短高矮,自家门前有什么标志等,让孩子学会描述。

5.教育孩子平等待人,培养友谊,净化心灵。如分享食物、交换玩具、扎堆做游戏等,提醒孩子要友好相处。

6.有关孩子的事情最好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尽量按孩子的决心意愿办。如是在家玩还是去公园,是走路还是坐车,是先买书还是先买玩具,选择什么颜色,家长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训练孩子的比较、分析、判断能力,以考察孩子的心态,培养自主意识。

7.提醒孩子早起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关水关门、自己穿衣叠被,学会生活自理。

8.提醒孩子把东西归位、学会收拾玩具、搬小凳子、摆放餐具、为客人送水,培养其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9.孩子弄坏了玩具和家里的小物件,要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告诉孩子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启发孩子讲真话并同孩子一道修理损坏的东西以培养孩子的诚实品德、节约意识和钻研兴趣。

孩子的智力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一点点地开发、手把手地教育,这就是所谓“循循善诱”、“相濡以沫”。爱提问是孩子求知的表现,不发问就要靠家长去启发其思考。要耐心说明,反复讲解,多次提醒,长期训练,不厌其烦。如果说“狠心训练”是拉开距离对孩子进行人格和心理训练的话,那么“耐心训练”则是缩短距离对孩子进行毅力和智力的训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在家长面前,孩子没有拘束感,能全方位地表现自己,这是一个有利的训练机会,能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当然耐心也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要移步换景,见机行事,借题发挥,以增强其新鲜感。

三、见习训练——以身示范要“热心”

1.家长要讲普通话(在幼儿园、小学师生和同学之间都讲普通话),文明用语。在有孩子参与的活动中,多说“您好”、“请”、“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

2.碰到熟人(即使是小朋友)要打招呼,并告诉孩子正确的称谓,向对方介绍孩子的姓名年龄,让孩子有平等意识和尊重感。

3.举手之劳莫放过。门前停放的自行车倒了帮忙扶起,邻家凉的衣服掉了帮助拾起;上车主动购票、给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让座……

4.饭桌上不挑食。客人来了起身迎接。

5.父母在孩子面前少谈钱、少争吵、少说人家的坏话,更不可有过于亲昵的行为,倒是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商量问题,营造家庭民主和睦的气氛。

6.守时。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闹钟一响就行动。

7.空闲时间常翻书(包括儿童读物),兴趣所致还可朗诵几段,有条件时也别忘了找块地方让孩子信手涂鸦。

8.东西摆放有序,如玩具、书包、衣物、食品等。

9.说话算数。限定时间,事后检查。对孩子的奖励和处罚也要及时兑现。

“热心”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眼里,家长是榜样。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记忆力好,善于模仿。家长要随时随地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孩子、影响孩子、带动孩子健康向上。“热心训练”主要是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行为暗示并达到教育孩子的潜移默化。教育心理学认为,热心是学龄前儿童最大的学问,热心产生兴趣,产生参与感、执着感、责任心,产生被人尊重的欲望,这也就是知识。在当今文明社会里出现的“四二一综合症”、“幼儿孤独症”,都或多或少与家长对孩子早期的“热心”教育(诱导)有关。

有资料表明,在国外,孩子们最崇拜的是父母、老师;而在我国,孩子们崇拜的则是“明星”加“斗士”,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至少说明我们的有些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形象不那么鲜明,“表现太少”、“提醒太少”、“商量太少”、“陪玩太少”、“拒绝太少”……所以又有人把训练孩子归纳为:“表现出孝子”(仿效)、“提醒出点子”(知书达理)、“商量出主子”(自信)、“陪玩出父子”(关系融洽)、“拒绝出汉子”(敢讲真话),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标签:;  ;  ;  ;  

论父母教养中的“心”艺术_育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