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科学——浅谈如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论文_向玲蓉

生活中的小科学——浅谈如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论文_向玲蓉

(四川省旺苍县东河镇第二幼儿园,628200)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很多的教育契机,其中的科学知识不乏出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怎样在孩子发现科学小知识后进行适时引导,怎样激发孩子继续探究的兴趣,怎样帮助孩子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这是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应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生活中;小科学;激发;探究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生活中,到处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生活中的数字,出现在钟表上、电话号码中、日历中、商标里等等,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逛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地学到很多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积极发现,并利用好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一)生活中的归类

1.鞋子结对。在幼儿园中,午睡后总会发现有孩子将鞋子左右脚穿错的情况,当问到孩子的时候,他总会疑惑的摸摸头说:“就是嘛,怎么就穿反了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了一次科学活动《鞋子找朋友》,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观察鞋子正确摆放的样子,并在儿歌《谁的鞋子先靠岸》中来进行脱鞋穿鞋: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正确的穿鞋方法,并从此牢牢记住。

2.送玩具回家。收玩具这件事情似乎对孩子们没有一点难度,都能够顺利而迅速的把散落的玩具装筐、摆在玩具架上。后来,我将收玩具难度升级,要求孩子们将雪花片、拼搭积木、纸杯、厨房玩具、串珠玩具等等进行分类装筐、摆放,孩子们在不断询问和摸索中学会了这一技能,能将玩具送回各自的家中。通过这件事,孩子们将行为拓展到随时将班级物品整理归类,如摆放水彩笔、整理图书、收拾体育器械等,他们都能够很快地将物品分类整理并摆放整齐,整理收纳的好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二)游戏中的排序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为了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游戏中,所以游戏中的排序显得格外重要。

1.排队玩滑梯。孩子们都喜欢玩大型城堡玩具,里面的旋转滑梯参与的小朋友很多。可是有一天发生了抢夺事件,在老师介入“调解”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说:“玩滑滑梯,先来先玩,排队就行了呀。”就这一句话,让所有孩子明白了滑梯玩耍的规则,然后他们就自觉的排起队来。这之后,无论在喝水、洗手还是区角游戏中都能听见这样的话“先来先玩,排队就行了”。排队等候的好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2.我会洗手。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一次点心前洗手,童童洗了很久,后面的小朋友已等候排起了长队。有一点不高兴的昊昊问到“为什么洗这么久”,她说:“我是按照妈妈教我的七步洗手法来洗的,这样才能够洗干净。”原来,童童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在家对童童的清洁卫生严要求。于是我把童童的妈妈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她来教所有的小朋友们洗手:湿湿小手、捏捏肥皂、搓搓手心手背、手指交叉搓一搓、转一转手指、搓搓手腕、冲洗干净。对于这七步洗手法,我们通过儿歌诵读、个别指导、个别示范等方法让孩子们都掌握,同时,在洗手池边粘贴了洗手步骤图,让事情变得更加清晰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巧于引导,活动中激发兴趣

(一)动手与动脑结合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所以孩子们的操作是格外重要的。

在科学活动《不会掉的垫板》中,教师口述步骤孩子们动手做实验:让装满水的杯口盖上垫板并用手压紧,迅速将水杯翻转,让垫板不掉。通过孩子多次实验和老师讲解,知道了因为垫板把水和空气隔开,杯子里的水压和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让垫板紧紧地贴在杯口。但在这一活动开展后,孩子们对于盛水的杯子材质进行了疑问:用任何水杯来进行试验,垫板都不会掉下来吗?老师得知这一疑问后,在科学区中投放了纸杯、不锈钢水杯、塑料杯等,孩子们经过多次试验后得出:只要杯子的杯口完全密封、杯子里能够装入多一些的水,垫板就不会掉下来。由此可见,动手和动脑是同时进行,对于知识的感知和获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

(二)观察与记录结合

《指南》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班级老师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日常活动的记录、突发内容的收集,组织引导幼儿制作了丰富的绘本。在带领幼儿对幼儿园中的西红柿、豆角、西兰花等进行观察后。形成了观察记录《西红柿成长记》《西兰花真可爱》《豆角发芽》,孩子们每天去观察、记录、分享,充满稚气的图画配上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拉近了我们和植物之间的距离,顿感出自幼儿的绘本是这样的充满着灵气和吸引力。

(三)比较与发现结合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扔纸球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纸球扔的远,大部分结果都能用眼睛进行判断,孩子们也能接受这个结果。可是在后来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问到:怎样能够将纸球扔的更远呢?怎样知道我昨天和今天扔的是不是同样远呢?就这样类似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多次研究,最终得出:要想知道昨天和今天扔的是不是同样距离,只有通过记录来证明。另外怎样来记录扔的有多远呢?孩子们自高奋勇的说:用脚来量、用玩具筐来量、躺在地上来量、用毛线来量等等,就这样,丰富多彩的记录本产生了,这样的内容也只有听他们解说才会明白,但听后觉得记录的实在是太美妙、完美了。

三、勤于思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也要引导家长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不断进行科学探究。在认识钟表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钟表不是很熟悉,这是源自于现在大家都使用手机来确认时间。当把这个情况告知家长的时候,家长们都积极的行动起来,购买了时钟,并在家有意无意的问问宝宝现在几点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将教育隐藏于生活之中,这样才会让孩子学得更轻松,做个有心人。

(二)利用好社区资源

孩子们生活的外环境就是社区,所以在社区中也有很多的教育契机。例如社区中的超市能够让孩子们进行购物、付费体验,医院能够让孩子们在班级区角“爱心医院”中积累经验,社区中的红色文化展览馆能够让孩子们知道中国红军的故事,“消防员走进幼儿园”能够让孩子们掌握一些水电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简单的自救、逃生技能等等。

(三)利用各种活动资源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尽量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和思考。例如篮球节中的小裁判、艺术节中的小主持、班级值日生等等。说起班级值日生,这是在大班开展的很好的常规活动。值日生负责清点人数、发放图书、餐前备碗勺等,这是不是生活中的数学呢,同时,在自己当值日生和看别人当值日生的过程中,都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和总结很多的工作方法,增强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服务意识。

论文作者:向玲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生活中的小科学——浅谈如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论文_向玲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