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课堂”为教师成长助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助力论文,多角度论文,课堂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立足于课堂这片主阵地,采取“多角度看课堂”教学管理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多角度看课堂”指的是:专家看课堂;行政看课堂;家长看课堂;教师互看课堂;教师自己看课堂。通过多维视角看课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高度来促进教师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让教师既找到差距,又树立信心,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看课堂——课堂会诊,专业引领
为促进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会诊、点评和指导。学校根据骨干教师阶梯培养计划确定几位教师上研究课,或根据青年骨干教师自己在开学之初向学校提出的申请约请专家来校专门指导。届时,学校的同一学科教师都会集体参加专题研讨。围绕这位骨干教师的研讨课,大家就教学设计、目标定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细节、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处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现场反馈情况等进行细致地探讨。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教师,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大家在交流中可能形成共识、也可能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还可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是正是在这样集中投入的争论和碰撞中,教师们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当场向专家请教、咨询、学习。这时,专家们画龙点睛的点拨、精辟的评论、操作技巧的指导、每个教学行为背后观念的剖析让大家豁然开朗,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新、明朗和释然。这样的研究氛围,极大地活跃了教师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灵感,端正了教学的观念,明确了正确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有老师在参与“专家看课堂”后如是写道:
以前,一直认为专家就是写那些高深莫测的论文的能手,离我的教学太远,我们需要仰视,可望不可及。现在,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专家离我们的教学实际不远,他就在我们身边,态度可亲、行为可敬,我们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方式。还有老师说:我下期一定要最先提交申请,争取让专家来看看我的课,给我诊断,给我提升……
看得出老师们非常认可和喜欢这样的研究方式,因为它实实在在让教师受益了、思考了、进步了。
◆行政看课堂——落实常规,及时调整
教学管理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落实。我校行政干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响亮提出“服务、指导”的工作宗旨。教学方面有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也有具体的分管学科,副校长和中层干部每月都有底线的听课节数,且每月均会就自己分管的学科在备课、教学准备、上课、课后辅导、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试卷使用等具体项目进行检查、总结,达到“每月一查”(各个项目)、“每周一查”(把各个项目分解在每周进行检查)、“每月一反馈”的教学管理常态化。
由于有了“服务、指导”的宗旨,所有行政不必事先给老师打招呼,随时都可以推门听课。行政听课会发现一些问题,课后就找时间和老师说“悄悄话”,善意且委婉地提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行政在交换意见时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具体可操作性建议,如:“这个问题能不能这样设计?”“如果抓住这个教学契机给予学生准确激励的评价,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些话题的交流和讨论,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大家在平等的氛围中探讨教学真谛,享受教学的愉悦之感,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在业务探讨中无声地增进了不少。
行政看课堂,能切实起到过程管理的服务、指导、监控作用。在此过程中,行政能够深入到教学一线中了解最真实的教和学的状况,能随时根据掌握到的情况及时引导老师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家长看课堂——开放教学,提升合力
学校自2005年起就建立了“家长看课堂”的教学开放管理机制。每一学年,全校每个班级的家长都有一次机会走进学校,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学校管理,让家长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教师及其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操作行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分别开放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的四个班级均在一周之内利用四个半天进行开放,这半天中有三门学科的教学常规课向家长开放,课后,任课教师和家长坐在一起,近距离地交流和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每次教学开放,家长都会拿到一份开放活动意见反馈表“您的声音我愿意听”,家长们记录下活动中感人肺腑的细节,对孩子进步的欣喜和喝彩,对教师智慧的欣赏和赞美,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建议……一句句中肯的评价,一声声由衷的赞美,对老师来讲都是莫大的安慰、鼓舞和激励;一条条真诚的建议,更透射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盼,对教师的真诚感激,对学校的热爱和关心学校发展的赤诚之心!
家长看课堂,是一种开放,更是一种促进,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深入细致和落实,促进了家校教育合力的提升!
◆同事看课堂——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位教师有着一个共同执著的教学追求和目标。为此,学校非常重视校本教学研究,将每周星期五下午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专用时间,教师们分学科就本周教学中的问题、困惑进行研究和讨论,形成积极和谐的研究氛围。
同时,学校更加注重引导教师自觉研究与学习,大力提倡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间内、年级组内、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同一学科组内、跨学科教师开展相互看课、评课、议课活动。学校原则上规定每位教师每月要安排时间参与活动,听课应达到一定的节数,从每月的常规检查中反馈出来。教师听课、评课的节数和研究频率逐月增长,现在,已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和规定。这看得出老师们非常支持和认可这样的研究学习方式,并已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从2006年的一次“教师看课堂”调查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以前,我很害怕并抵触其他教师来听我的课,觉得这样很不放松,很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孩子不够听话想发发火也只有强压着;可是,多次的相互听课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乃至教学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连我自己也很惊讶!感谢学校开展的“同事看课堂”活动,它让我的心胸和眼界更开阔了,我现在发自内心地欢迎和渴望老师们来听我的课并和我进行交流,我只要能腾出时间就会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学习。
“同事看课堂”,看出了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热爱,看出了同事之间的信任和支持,看出了学校这个教学共同体的团结与和谐,看出了教师们的追求和专业发展的自觉……
◆自己看课堂——调动内需,反思完善
教师“自己看课堂”,就是由学校专设一名教师担任摄影师对教师的常态课进行摄像(事前不通知,摄影教师当日早上到校长处领取摄像班级通知单),然后将课堂实录刻成光盘返送给任课教师自己看,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己看课堂”犹如一面镜子,教师们第一次透过镜子看到了真实的自我。
一位刚工作的教师这样说道:“拿到教学录像已有多日,可是我一直没有勇气观看,今天终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自己’看了一遍,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即便是平时感觉良好的老师也通过这面镜子、这双眼睛重新认识了自己:坐在屏幕前“欣赏”着自己的“表演”,脸不知不觉间烫得厉害,从未感觉40分钟竟这样漫长,那学生们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一定盼着下课的铃声吧!一定嘀咕着:真难受啊!那可如何是好!都是我的错,再不整改,更待何时!学校的管理者也豁然开朗:这面无声无形的镜子远比任何说教更让教师乐于接受,更能沁入心灵。
通过“自己看课堂”,老师们从旁观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角度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找到了症结,有效地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益。一位教师谈道:我一直以来总觉得课堂上时间不够用。今天看了自己的录像课,我终于找到了原因:课堂上我重复学生的话太多,无形中浪费许多时间。以前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这个毛病,我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我必须得锤炼自己的语言了。一位中年教师在反思中由衷地写道,“以往我总爱找学生的原因,自己看课堂让我有了机会完整地审视自己的一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所在,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我相信我会很快调整好的。真的感谢学校的这项活动。”
这项活动的开展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教师们由最开始的紧张、忧虑到现在的接受、盼望。不少教师看到摄影师和校长还会主动询问,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到我的教室来摄像呢?看得出教师们很欢迎这种方式,因为它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多角度看课堂”的实施,极大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使我校教研教改蔚然成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