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例患者,治愈39例,死亡1例,死亡率2.5%;3例患者出现不同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5%。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4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41.2±2.1岁。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为10~34d,平均住院时间15.3±1.8d。居住地区:市区6例,市郊12例,农村22例。40例患者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均经ELISA法检测EHF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1.2 方法
1.2.1发热期的特点和护理 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病人突然出现三痛表现,即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腰痛及眼眶疼。本组27例患者表现为稽留热,体温持续一周以上在39~40°。8例患者表现为弛张热,持续7天在38~41°;其余5例患者无明显异常。护理:(1)患者发热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袋在额头、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进行冷敷,禁用乙醇擦浴,以免造成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倾向。忌用大剂量的退烧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导致地低血压性休克。降温期间注意保暖,出汗过多者,应勤换贴身衣物,注意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及被罩,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2)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给予患者口腔护理,除去口腔内污垢,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患者食欲。饮食需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障生理需要量,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3)严格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保证液体的补充,定期检查电解质变化情况。
1.2.2低血压休克期的特点和护理 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出现在发病后的4~6天,患者在热退前后出现心慌、多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休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毛细血管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外渗,循环血量锐减,并且小血管由于收缩功能异常引起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脉搏细速,严重时导致休克发生。本次40例患者,25例患者发生低血压休克,15例患者仅有轻度的血压下降。护理:(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情况,重症患者15min测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对于血压低血液灌流不足的患者可使患者保持休克体位,保持气道通畅,促进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症状。(2)低血压休克早期快速适量补液可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引发肺水肿和心力衰竭。(3)休克期患者食欲不振,营养主要通过静脉进行补充,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1.2.3少尿期的特点和护理 少尿期可于低血压休克期之后或同时出现。少尿期是五期中最严重的阶段,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血容量增加,患者的症状加重,同时还可出现内脏的出血。护理:(1)按时测量血压,此期患者血压有时会急剧上升,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发生。(2)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注意单位时间内尿量的变化[1]。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宁少勿多。对已存在高血容量综合征者,有时少量液体输入即可诱发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尤应注意。(3)密切注意患者神智变化,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者提示颅内压升高,应及时行颅脑CT 检查确定有否脑出血,以便及时给予降颅压治疗。(4)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包括呼吸节律、深度及有无呼吸困难等,如有突发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并咳粉红色泡沫痰是典型的急性肺水肿表现,及时停止输液、调整患者体位、吸氧,并及时应用镇静剂、强心剂及适量皮质激素等。(5)还须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出血情况以及排泄物、呕吐物的量、性质及颜色等。
1.2.4多尿期的特点和护理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10~15天,尿量增加至2000ml~10000ml,少尿期的氮质血症逐渐好转,但可因水电解质丢失、继发感染或出血等原因再度发生肾功能衰竭。护理:(1)多尿期的患者应该给予流质或易消化的软食,例如菜汤、面条、稀饭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勿暴饮暴食,不吃硬饭,以免引起消化道大出血[2]。注意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小米等。同时要补充足够的水分。(2)严格记录每天出入量,对患者的呕吐物、大便等排泄物要准确记录。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3)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多尿期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因此,需做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患者仍需绝对卧床休息,禁止下床。
2.结果
40例患者,治愈39例,死亡1例,死亡率2.5%;3例患者出现不同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5%。
3.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病毒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而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锐减,出现广泛出血,尤其对肾、脑、心等重要脏器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心、脑、肾功能衰竭,给病人身心造成严重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采取对症治疗。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进展,防止出现休克、肾衰竭、出血[3]。临床护理措施要结合治疗与患者的病情,才能达到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尽早及时的治疗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尤丽.浅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殊护理[J]吉林医学,2011, 32(7):1422.
[2]张世玲,李桂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09.
[3]李美清.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2(31):231-233.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患者论文; 出血热论文; 休克论文; 低血压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情论文; 血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