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化学实验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化学实验的改革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评价内容的发展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改革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1.化学实验评价现状
我校是一所示范性高中,对实验极为重视。除了按计划开设课程内的所有实验外,还开设了一系列课外实验活动。特别是笔者开设的校本课程——“化学课外实验”颇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然而,至今我校对学生实验的评价还只是终结性评价,即在会考时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评价的主体也只有教师。而在平时,由于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一些教师认为评价难度较大,未实施评价,造成了实验教学有淡化的趋势。虽然,最具权威的全国高考已注意到了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但还没有独立的实验评价项目,而且至今仍停留在笔试阶段,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
2.传统化学实验评价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化学实验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有以下几个弊端:
(1)在评价功能上,忽视了诊断与激励作用。不管是中考、会考的实验操作考试,还是高考的笔试都只是为了甄别和选拔。
(2)在评价主体上,忽视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仅靠单一的教师评价是无法做出个性化的合理的评价,更不可能对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提高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3)在评价内容上,忽视对实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与操作方面的掌握情况,关注的只是实验结果,对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则无所涉及;评价注重学术性和所谓的“规范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评价内容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操作和简单应用上,缺乏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对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4)在评价形式和方法上,忽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表现的评价重视不够。传统的纸笔测验和实验操作考查都是过分强调结果的评价,过分注重量化方法,只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情况打分数,定等级,缺少质性方面的评价。
笔者认为,实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化学实验知识与操作能力两方面,还应包括实验态度、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合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实验后的处理能力以及实验表达能力等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评价更为重要。现有的评价指标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化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发展性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化学教学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作为主要的方法论基础。活动表现评价作为质性评价的一种具体评价方式,为化学新课程特别是为化学实验所大力提倡,它是最切合学生实验评价的一种有效的真实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二、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发展背景、含义及特点
1.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发展背景
活动表现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发起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教育测量专家就有论述,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才广泛应用此种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动表现评价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对活动表现评价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评估方法与步骤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对教与学的评价也提出了更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活动表现评价正逐步兴起和发展。它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的思想,指导教师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业的进展。目前,对于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来说,它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2.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含义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要求学生实际完成某种任务或一系列的任务,如编故事、演讲、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制作概念图等。并从中表现出他们在理解与技能上的成就。也就是说,从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选择A、B、 C、D等答案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化学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化学教师和学生)依据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化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
3.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特点
活动表现评价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它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它克服了传统笔试测验的弊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价要求学生建构自己的实验学习过程,而不是对问题的选择和简单的回答。
(2)评价力求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关注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实际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评价的范围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内容,而且也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评价,有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4)评价的深度增加了,不仅在记忆的层面上进行评价,而且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常常涉及应用和创造等能力的考查,有利于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5)评价不是一次性进行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评价学生,可以较为真实地了解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情况。
(6)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发展。在同样的一个化学实验活动中,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因而,活动表现评价更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
三、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程序
1.评价目的和目标的确定
评价活动要从确定目的开始,明确的评价目的是策划、实施和调整具体评价活动的有力依据。实验探究活动表现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而是激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评价的预期目标确定为:通过此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并通过化学实验,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评价标准的制定
活动表现的标准要明确而清楚地表述,这是成功实施活动表现评价最重要的方面。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为确保评价标准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在制定前教师自己要预先实际操作一次,记录和研究自己的活动表现,并参考其他教师的意见,然后制定出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实验探究活动表现评价表
学生姓名:性别:班级:
评价内容 是否
1.是否对此探究问题感兴趣?
2.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3.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4.是否与别人讨论?
5.在讨论中,是否能倾听和尊重其他人的观点?
6.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7.实验步骤是否简洁易行?
8.是否有能力完成实验?
9.药品用量是否节约?
10.是否能客观、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1.是否能正确处理得到的信息?
12.做出的推论是否正确?
13.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
14.是否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15.是否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16.是否保持实验清洁?
3.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案例
(1)实验探究活动表现的质性评价,见表1。
(2)课外活动——“维生素C的性质实验”的活动表现评价。
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活动课前对教材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在学生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了较真实的评价,见表2。
表2 实验能力活动表现参考性评价指标
总评语:______________。
评价资料数据收集以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当前的实验能力。这是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有学生和教师,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不仅有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有具体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
这是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视角来进行评价的,评价的结果应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