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东聊建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过去发展阶段的施工类型都是采取粗放式为主的建筑模式,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发展也日趋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施工现场发生了迁移。这是由于施工场地的发展迁移,致使目前建筑工程质管理工作复杂性不断提升,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转变。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现浇式混凝土建筑具有更多优势,两者的施工方式更是不同。装配式施工方式中各构件配件都是由专门的工厂负责进行生产的,包括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配件完成后直接被运输到工地现场,然后进行安装。但与此同时,施工方式的巨大改变,势必会影响到施工的其他环节,为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其它的施工环节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有利改革,比如培养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所需人才,引进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设备和机械及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此外,施工管理模式也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中之重,应与时俱进,积极做好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从管理制度上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达标。
1 BIM技术运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有利也有弊。它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建筑的施工效果,首先是在建筑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建筑构件会出现缺货、装配错误等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装配施工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材料构件的结构。其次不可控的因素有较多,例如,会出现天气多变运输过程中停滞,或者是生产商未及时发货等类似这样的突发情况都会影响施工的进度。虽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较多弊端,但总体而言,相比较传统建筑的建造而言具其优势是十分突出的,利远远大于弊。从材料构件而言,材料构件不但本身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绿色无污染噪音低且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而且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有比较强整体性,所以装配式建筑使用的材料构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从施工的快慢而言,装配式建筑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呈现程序化强、质量化高、标准化高、高效化明显的特点,因此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更快。从施工质量的高低而言,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构件的质量更高,并且施工的高效率化和整体化更强,因而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质量会更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装配施工中采用BIM新型技术。通过剖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信息和协调重新组合不同建筑工程的数据,可建立仿真模拟3D信息的模型的建筑物,从而促进项目的整体优化。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 建筑施工活动前的质量管理
当前为了使得施工建设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建筑施工活动实际开展之前,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合同、施工建设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编制明确质量控制准则,装配构件的安装、存放以及接头质量等基本准则全部录入到BIM技术模型中,使得模型中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资源库,这样便于后续各项施工建设活动有明确的参考数据。在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图纸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探究,从而确定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观点,明确关键的施工程序。在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做好规划工作,根据布设方案拟定明确的规避性措施,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活动前的质量管理。
2.2 在现场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阶段是每一个建筑工程的重点重视的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BIM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可视化功能可以解决施工现场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与收集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准确分析施工设计和收集材料选购的信息,从而达到高效的管理材料,减少了许多因管理不当出现的用量差异问题。因为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实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材料、人员、设备与机械、技术等都特别容易出现问题,BIM技术则能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BIM技术可以利用可视化功能为对节点连接要求很高的建筑提供技术支持,使整个结构不出现偏移,准确定位。
2.3 组织措施
目前BIM技术是一项全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效应用,对于原有的建筑组织管理具有一定冲击作用。当前为了更好的突出BIM技术的作用,需要提出相关辅助性措施来提供基本保障。根据BIM技术的基本特点,需要对传统组织形式进行革新,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更好的突出BIM技术的应用价值。通过动态化控制措施以及完善的组织管理理念,使得技术人员能够通过BIM技术模型,及时定位工程质量问题位置,从而便于施工人员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2.4 施工仿真模拟
装配式建筑施工不仅施工工艺复杂,而且机械化程度高,对安全防护存在较高要求,因此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应先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仿真模拟,同时依据仿真模式结果可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确保构件准确定位,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安装。不仅如此,通过施工仿真模拟,还能够将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的暴露出来,便于施工单位未雨绸缪的采取预防措施,将质量安全事故尽可能的降低和杜绝。
2.5 清单式质量控制
为确定施工质量控制部位,即检查对象需要对施工单元或构件编号,称为构件ID识别码,以便于在BIM模型中调用基本信息,同时保存检查结果。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是收集与分析建筑物的相关数据,包括:质量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的工作包、工作进度等。建筑物本体的质量要求主要由设计文件、企业标准及验收规范构成、施工的技术措施,如脚手架、模板及支架等也由相应的企业标准与验收规范规定。模型建立后,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已通过数据形式包含其中,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可以将建筑本体与施工技术措施的质量要求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有层次结构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包的定义,建筑物形成过程整体的质量要求可分解成为一个个建筑构件的质量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范围不断扩大,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有效应用大多是用于施工整体进度以及成本的控制。目前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记录各项问题,通过信息网络途径能够及时传输到BIM技术模型中,能够为后续各项建设活动提供基本数据管理库,从而建立新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流程,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志勇,游成林.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场地平面布置中的应用[J].绿色建筑,2017(1):20-21.
[2] 龙莉波,马跃强,赵波,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3):367-369.
[3] 张超.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
[4] 白庶,张艳坤,韩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06-109.
[5] 陈新.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6(04):464-465,468.
论文作者:张广朝1,翁广龙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