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具体的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始于信息采集而终于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我们通常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所采集、组织、存储的信息资源及其所开发的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的过程称为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这是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1〕。 如果我们将信息采集看作是社会大系统对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输入过程,那么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就是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向社会大系统的输出过程,是实现和衡量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价值的过程。
1 传播与服务
如果不加限定,“传播”或“服务”都可以涵盖整个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据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的解释,“人类传播(human communication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娱乐。人类传播的方式有面对面的传播,或通过书信、文电进行的传播,还有使用机械媒介(如电话)进行的传播。人类传播部分地靠语言进行”〔2〕。在此,传播学家所理解的“传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相当于泛指的“信息交流”。而“服务”的含义就更为宽泛,仅就信息服务而言,它足以包容几乎全部的传播领域及所有相关信息部门,譬如,美国关于信息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就包括7个基本方面、数十个行业领域〔3〕:
(1)处理服务:日常事务服务,应用服务,数据输入/输出, 灾害复旧;
(2)网络服务:联机数据库服务、 可视图文服务等电子信息服务,增值网络、电子邮政、电子数据处理等网络应用;
(3)专门服务:咨询、教育、训练、软件开发等;
(4)系统集成:系统设计、程序编制、机器网络管理等;
(5)系统营运:处理服务、专门服务;
(6)软件产品:系统控制及数据中心管理,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7)交钥匙系统:机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咨询,教育, 训练。
可见,广义的传播或服务都是一种泛指的社会现象,具体到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传播与服务作为一个集成概念,其范围受到制约,它是指直接面向信息用户的工作,是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所采集、组织、存储的信息资源及其所开发的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的过程。
传播与服务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中,传播是信息服务的实质,信息服务则是传播的外在形式。譬如,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可谓是一种传播活动,但它同时也是广播电视部门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图书馆的藏书外借与阅览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形式,但其实质不外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考虑到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不同部门的传播特点,我们可把信息资源的传播与服务看作是一个分级的传播与服务过程,“广义的大众传播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该阶段的传播者主要是编辑、记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传播的信息进行精选、组织、加工、储存和再传播,该阶段的传播者主要有图书馆、情报机构和信息中心等。大众传播的两个阶段如同接力赛,其最终目的是把信息传递到大众手中,而图书馆(及其它信息资源中心)就处在‘第二棒’的位置上,这是图书馆不同于其它类型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的主要原因”〔4〕。也就是说,大众传播一般不做系统的储藏而直接把所采集和加工的信息资源传递给用户,图书馆等机构则有针对性地系统收藏大众传播所发送的信息资源再有选择地传递给特定的用户,它们相当于大众传播在特定社区或特定社会组织内的延续和补充。在传播学理论中,有所谓“两级传播论”〔5〕, 这种理论认为“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理论后来遭到批评,批评者认为它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若将“舆论领袖”置换为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管理机构,这样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性质和范围因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异,处于一级传播位置的广播电视等部门多在大空间中进行传播,它们可以在瞬间将信息传递给广阔空间内的众多用户,因此可称之为空间传播;处于二级传播位置的图书馆、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传播空间较为有限,它们可以将系统储藏的信息传递给一定空间中的未来用户,因此可称之为时间传播。在特定时空中,突出传播的方向和方式。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还可细分为四种模式:①多向主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自身的任务和目的组织信息资源并将其传递给事先没有确定用户的过程,诸如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书报杂志的出版发行、目录文摘的报导等均属于这种模式的传播;②单向主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细分的结果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事先确定用户的过程,诸如定题情报追踪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信息策划服务、特殊用户的上门服务等均属于这种模式的传播;③多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组织、积累信息资源并根据事先未确定用户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信息资源的过程,诸如图书档案的借阅、观众(听众)点播、复制服务等都属于这种模式的传播;④单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确定用户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信息资源的过程,诸如信息咨询、广告服务、科技查新等就属于这种模式的传播〔6〕。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四种模式实质上是“两级传播”的展开和具体化。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是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对社会大系统的反作用过程,是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通俗地讲,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是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面向社会和市场的窗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益和价值如何,最终要通过传播和服务来体现。诸如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图书报刊的发行量和纯利润、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情报中心和信息部门的课题经费等都是对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效果的衡量,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价值的间接体现。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过程也就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又体现为信息资源消费与生产的统一。
2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方式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方式常常因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若略去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区别,将具体的传播与服务方式汇集起来,联系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划分,则这些不同的方式大体可归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基于信息检索的传播与服务,或称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其二是基于信息资源开发的传播与服务,或称信息咨询服务;其三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服务,这是前两类服务方式在网络环境中的集成与统一,或称网络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是一类最基本的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方式,它是在基本不改变所采集或储藏的信息资源的形态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选择相当一种广义的检索行为)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活动。可以认为,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是信息检索过程的逻辑延伸,缺少检索也就谈不上信息资源的提供服务。总合起来,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大约有如下形式:
(1)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
(2)图书的出版发行(发行可以看作是出版活动的延伸, 是出版部门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
(3)报纸、杂志及声像制品的发行;
(4)图书、图片或档案展览;
(5)新书通报;
(6)图书馆藏书的外借与阅览;
(7)档案的开放和提供利用;
(8)文献复制服务;
(9)信息发布服务等。
信息咨询服务是在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传播与服务方式,其前提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其基本特点是需改变所采集或贮藏的信息资源的形态以产出新的信息产品。信息咨询服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观众或听众热线解答;
(2)回溯和在版书目服务;
(3)报刊论文索引服务;
(4)图书或档案馆藏线索咨询服务;
(5)事实、数据咨询服务;
(6)定题情报服务;
(7)进行中的科研项目追踪服务;
(8)决策支持服务;
(9)用户教育服务等。
网络信息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它以计算机硬件及通讯设备为依托,以应用软件为手段,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利用对象,一方面可以将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个别化服务(即针对个别读者的需求提供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有:
(1)图文信息服务;
(2)电子出版物的发行;
(3)电子邮件服务;
(4)电子公告板服务;
(5)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服务;
(6)光盘远程检索服务;
(7)远程电视会议服务;
(8)用户电子论坛服务;
(9)用户点播服务等。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是联结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与信息市场的重要活动,从信息市场的角度分析,这些传播与服务都是有偿的,区别仅在于有些服务需要用户即时付费,有些服务用户已通过某种方式(如纳税)先期付费,有些服务用户则在后期活动(如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等)中间接付费等。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的传播与服务又分无偿与有偿两种方式,其中,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多取无偿服务方式,信息咨询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则多取有偿服务方式。至于有偿与无偿孰优孰劣,我们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应辨证地认识这个问题: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信息资源的无偿服务方式还须保留,正如义务教育不能取消一样;但从信息市场运行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有偿服务的范围应逐步扩大,也就是说,信息资源管理机构还应逐步推向市场,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这是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对社会的影响
作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输出形式,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从最终意义上讲,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对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通过作为中介的用户而起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接受服务,消化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影响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进程以及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也就是说,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对用户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对用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它所吸引的用户数量,诸如电视收视率、报刊订户、图书发行量、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注册读者、情报中心和各种网络的用户等都可以反映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影响广度;
②用户闲暇时间的利用结构,
据日本NHK1990年调查,按每周平均时间计算, 日本人每人每天接触各种信息媒介的时间为4小时24分,其中电视3小时9分,录像5 分, 无线电广播25分,CD唱盘9分,报纸20分,杂志3分,图书12分,漫画1分,电话4分。类似的时间比例结构能够反映各类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影响程度;③用户用于信息服务的支出费用,据日本总理府1991年《家计调查年报》提供的数据,日本全国每户用于信息的开支约为19万日元,其中各种信息媒介的支出分别为报纸31,676日元,图书杂志19,807日元,CD、磁带为2,991日元,电影剧场娱乐门票等11,048日元,联机费用13,253日元〔7〕。 类似的费用支出及其比例结构可以反映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影响强度;④用户知识结构的改变,包括用户价值观和认识方法的进步、知识信息总量的增长、实践技能的提高等,这些内容可以反映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影响深度。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通过用户对社会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直接影响着科技人员的科学生产率,影响着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物质产品的信息含量。若将特定产品的成本做简化计算,1 元成本费用中信息费用所占的比例就是该产品的信息含量。一般而言,一种产品的信息含量越高,其竞争能力也越强,而产品的信息含量与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有着必然的关联;③决策的成功率。决策是一个信息加工和再生产过程,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相当于决策的“原料供给”和粗加工环节,它间接地决定着决策的成功率;④社会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通过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则是社会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的直接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生产或消费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及服务。作为消费资料,信息资源在被用户消费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潜在信息资源储备以及信息产业的产值;作为生产资料,信息资源被用户投入信息再生产过程,以期形成新的信息资源——这将是新一轮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起点。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就是这样通过影响用户进而影响社会的,它肩负着实现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价值的使命,同时也维系着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动态平衡。
(收稿日期:1997—06—29)
标签:信息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