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人物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涂晶晶

思维导图在小学人物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涂晶晶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第二小学 涂晶晶

【摘要】

为解决习作教学中“取之无材,构思无序,表达矛盾,无法修改”等众多问题,为优化习作教学,思维导图辅助习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人物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打破习作教学“壁垒”,从而促进学生真正地“学”,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人物篇习作 效果

思维导图被誉为“全脑高效学习的革命性”思维工具。作为一种思维物化的形式,思维导图早已存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无意识的行为中。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探究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导学,为教师提供评价依据。

一、以人物篇为例,梳理“写人篇”习作系列

人教版教材中,小学从三年级起设置专项习作训练,类型众多,其中每学期都含写人的作文。为了准确把握习作训练要点,并进行习作教学策略研究,笔者将七册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列表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

二、人物篇习作思维导图的策略运用

习作大体经历“取材-构思-表达-修改”四个阶段。小学生习作经常陷于取之无材,构思无序,表达矛盾,无法修改,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因此要做到:

(一)精挑细选——取素材

指导习作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组织学生选取素材。而作文往往源于真实生活,有较强的延伸性和知识面,而思维导图正是迎合了写作的需求,把发散性思维外显出来。”[ 应依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在理解习作要求后,学生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点”。确定一个中心词(中心题材),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中心题材)自由想象,并以关键字、图形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发散思维,思维不再受约束,也不再有“无米”之困。一方面,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选择素材的范围就会变广,可写的内容自然会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在不断延伸“中心词”的支干时,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也得以彰显。由此可见,有了导图的清晰呈现,在选材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更有目的性,科学性。

(二)提纲挈领——助构思

提纲是学生习作时的整体思路的提炼,当提纲有血有肉、风骨铮铮后,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学生的头脑中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自然就清晰了。而思维导图可以把“习作结构网络”构造起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帮助构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习作体系特点,通过思维导图建构思维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下面根据习作不同的类型阐述具体的操作方法:

(1)以点带面。如三下习作《写写我自己》。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先概括介绍自己,再由一件典型事例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最后在结尾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总结。如果一个人物身上具备两个及以上特点,且特点都是并列关系,就可以用两件以上的事情来表达人物个性。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如下:

(2)层层递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下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如果人物身上具备的特点是递进关系的,在选取的事情在文章构造上往往采用递进方式。

(3)先抑后扬。人物身上具备两个及以上特点,但这些特点是转折关系的,在习作时往往采用先抑后扬的顺序进行描写。

(4)详略分明。如五上《一个有特点的人》,通过人物树形图,将人物特点在不同的场景或事件中呈现,将人物性格进行深刻的刻画。

(三)遣词酌句——巧修改

在取材-构思-表达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对文章的修改。思维导图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将习作的“修改”环节放置在习作前或习作后。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绘制的思维导图,检查脉络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安排妥当。只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轻松修改支干。第二,丰富各级分支的内容,思考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赋予怎样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基调。在这过程中,头脑有任何的灵感都可以利用导图设计开放的特点,在分支的不同级别上延伸新的分支,让思维导图绽放异彩。

(四)积铢累寸——妙积攒

习作不仅考察的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能力,更是考察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思维导图就能把理论层面的目标落实到时间中。“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群,确立中心词,建构多节点,形成课外阅读知识的信息导图,随时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词汇和精彩文段,掌握写作的一手资料。”[ 齐伟.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新知学堂.2005(8)]

借用思维导图这一载体,一方面改变了学生照搬“习作范文”、无效训练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思考的习惯,也发展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整合能力。

四、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

(一)清晰化和个性化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绘制相关线性层次结构,把生活中的素材加入到了支干上,看似是简单的绘图,实际上,学生边绘图边在大脑中不断思考和梳理,使习作思路变得清晰直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打破了思维的枷锁,努力拓展思路,添加独特的生活体验素材,涌现了个性化十足的习作作品。

(二)趣味化和自主化

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为以往枯燥乏味的习作活动带来了清新的春风。学生成为了习作的主角,通过绘制可爱的图形、夸张的线条、活泼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习作有更多新鲜的素材,更加灵活的构思,整个习作过程必是乐趣无穷的。

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真正掌握“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神”。相信思维导图会让学生在习作之路上开出更多的“思维之花”,收获更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阎子霖. 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模式的探讨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3 (02)

[2]段维清.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1)

[3]陈宝铝. 作文教学应关注“变化” [J]. 小学语文教学. 2011 (31)

[4]李瑜.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17).

[5]史玉君. 共生:让生命协同生长——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摭谈 [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2 (03)

[6]黄文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9):41-41.

[7]齐伟.概念图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新知学堂.2005(8)

论文作者:涂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人物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涂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