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理论新探: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视角_人地关系论文

人地关系理论新探——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系统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论文,理论论文,政治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1];它“研究地表人类人文活动的空间差别及其形成的规律;简称人类活动的‘人文地域系统’”。笔者认为,不同区域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从最根本的层次上看,都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人地关系:区域的自然资源被人们开发、利用、保护、破坏等等的形式是人地关系的直观表现;区域的科技水平、现状通用技术状况、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等等,是人地关系的半直观表现;区域的民族习俗、社会道德体系、社会价值观、地理环境感知、人际情感及人地情感等等是人地关系的隐式表现;区域的国家体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法律法规、政府及公共管理体制与管理过程等等,则是人地关系的最深层次的表现,是人地关系的高级形式。因此,从区域物质文化领域到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领域;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到客体,都可以纳入人地关系的系统之中进行讨论和研究。

1 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呼唤对人文地理学理论的新探索

从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以来,包容诸多不同具体理论的人地关系理论体系,就一直是其基本理论的核心。自近代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又发展了区位论体系、行为论体系和文化理论体系。上述基本理论的发展使人文地理学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发展,包括活动的数量扩张、活动方式的巨大变革;市场缺陷的不断暴露;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各种基本社会经济活动要素(包括土地状况、气候状况、自然资源状况、资本(资金)状况、人口与劳动状况、区域的社会组织体系及周边影响因素、通用科学技术状况、全球政治经济背境等)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这些要素组成的序列内部的位次在不断变化,使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比过去更为突出。

2 “平台”系统——人地关系理论新探讨

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与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习俗、宗教、道德观、情感等等)愈亦紧密结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Gary.S.Becker)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中说:“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也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人类行为不能被条块分割,这种条块分割认为人类行为有时基于最大化,有时不然;有时受稳定的偏好驱使,有时任意的随机摆布;有时需要最优的信息积累,有时则没有这种需要。相反,所有人类行为均可以视为某种关系错综复杂的参与者的行为”[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相互间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人地关系有全面的了解”。“但是人地关系过于笼统,不够具体,难以深入”[1]。在综合一些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平台系统”这一人地关系观点,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新。

2.1 “平台观”基本思路的构建元素。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对我们认识当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区位选择(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为进一步作有益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阶梯。

“平台观”基本思路的构建“元素”:①笔者不赞同把勤劳、进取、富有创新等看作某些民族的固有特质,进而用以解释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笔者赞同由德国人类学家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提出、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深化的人类心智“本原论”观点:“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人类所有种族的大脑无不相同,因而心理作用的法则也是一致的”,“人类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所以,在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3]。②笔者吸取了“或然论”、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群众英雄史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影响、经济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红线等观点。③部分地吸取了梅奥(George Elton Mayo)等人关于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观点。④进而,赞同“经济人、社会人”、“制度经济观”等综合、系统分析观。⑤追求行为效果的最大化,是人的天性(作为公理而提出)。⑥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主要表现为组织或群体的活动或许多独立个人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总汇。因此,现代人地关系,表现为一定社会规则(政治的、行政的等等)基础之上的组织、群体的活动(或独立个人活动的汇总)与区域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

2.2 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及上述认识使笔者形成了这样一个复合的、系统的观点(认识),这种观点的基本出发点依次为:

(1)所有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进行。

(2)不同地域的人,其思维、需求方面存在着基本的同一性。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及对特定区位的情感有着较深的特定地理环境烙印(或环境感知)。

(3)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人在物质方面的主要需求可以用经济二字来抽象的概括;非物质方面的众多需求可以纳入社会的范畴。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此不作讨论)

(4)个体的人从自身需要的目的(愿望)出发,为了取得更好的行为效果,为了效能的最大化及自身的安全等原因,采取了合群的、集体的、有组织的行为方式。因而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最终必然要纳入在政治力作用下形成的国家、政府、群体的组织之中。

(5)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某地理区域而言,人们采取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其不同组合形式,是对该地理区域资源利用的高级形式,在这些形式面前,人类面临着多种不同的选择(或然论观点)。这种对地理区域资源利用的高级形式决定了人们对区域自然系统利用状况的行为框架。

(6)政治决策确定了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内容,为政府管理制定了行动纲领和行为框架。

(7)政府管理。政府机构独立或与政治决策集团联合设计并构筑了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程序(包括经济法规、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公共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等等经济社会运作规则与程序系统),构筑了全社会中的人的经济、社会行为框架。

(8)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是由各种不同因素组成的合力作用的过程(这些力包括经济力、政治力、管理力、法律力、科技力、自然力、宗教力、文化力、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等等)。并受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区域间的互动(如国家间的最惠国互动;关税互动;政治、经济、文化制裁互动;例如上海与湖北间曾发生的汽车大战等等);同一区域内(有关联的)不同群体间的互动(如对同一区域内其他企业降价或规模扩张行为的回应等等);地理位置;信息;决策者的知识背景(环境感知)及情感;其他偶然因素等等。

在现实社会的不同背景中,各个力和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的作用(包括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程度、方式)各不相同。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将这些力和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分层次的系统之中,即本文即将提出的“平台”系统之中。

(9)不同区域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是在自身客观条件及历史背景之中,上述合力及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10)不同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的自身客观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地理位置等等;科技发展的历史积淀与现状通用技术特征;人口状况;人力资源形成与开发的现状水平等等;历史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与现状水平等等)。

(11)在现代社会,全球(或较大区域范围内的)现状通用技术的特征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的重要因素。

下面,逐步提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区位选择过程的“平台”系统观。

3 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的“平台”系统构建

3.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

笔者认为: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经济活动成为发展的一条主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史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怀着单纯的“经济观”并为之奋斗终身,却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其原因,一是忽略了伴随经济发展,上层建筑的改革与调整。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在任何时候都是被纳入上层建筑制约的框架之中的,试图游离于上层建筑制约框架之外的经济活动,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是不可能的。二是忽略了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发展。俗语“不患贫,就患不均”,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只发展经济,没有相应的社会发展,没有建立起公平、平等机制,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受到制约的一种认识。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大量实际调查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二者不能相互独立,得出了经济与社会必须相互协调发展的结论。

将上述认识概括为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复合主线观,即贯穿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线是:经济发展+上层建筑调整或变革+社会发展。

3.2 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笔者认为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类似于由电子计算机与其操作、使用者组成的人—机系统。

要保证人—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必须设计一个基本操作系统,规定若干最基本的外部操作规则、程序和内部链接规则及程序,规定人与硬件资源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这种基本操作系统如工程计算机中的UINX系统,个人(PC)计算机中的DOS,WINDOWS系统等等(类似于人类社会组织、国家形式、国家政治体制、国家经济制度、国家经济体制等等)。称之为基本操作平台(图1)。

图1 人机系统图

Fig.1 The system of man-machine

其次,为了在人—机系统中进行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的各种运算、处理、计算机开发者又设计了针对不同使用环境,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具体应用软件。每一个完整的具体应用软件由若干不同的功能文件组成。此外,它还必须有一个自身(次级)操作系统。如各系统内部的主控模块,其任务是:a.链接本子系统内各功能文件,使之自成一个协调的整体。b.与基本操作系统(基础平台)相联,使自身系统能够通过基本操作系统与硬件资源发生联系,并享用基本操作系统(基础平台)已有的各种规则、程序。c.通过基本操作系统与使用者相联系。这类具体应用软件如OFFICE系统,EXCEL系统,许多财务软件、许多游戏软件等等。称为次级平台(类似于国家内部的各级政党机构;次级政府机构;或党、政的职能部门)。

在国家中,客观条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地理位置、历史现状条件等)对应于上述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国家的党、政管理系统(包括各职能部门)对应于上述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平台和次级平台,而人民大众则对应于“使用者”。

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使用者”按照什么规则、程序去怎样“演出”,能够“演出”什么样的生动的活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足下的“平台”。在缺乏合理规则的“平台”上,亿万“使用者”将失去秩序,社会呈现混乱局面。

3.3 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的“平台”系统

综合前述讨论,笔者认为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过程的“平台”系统可表述如下。系统层级及其结构:第一层:政治决策;第二层:政府行政管理;第三层:经济社会自身运行平台(本文将其称为虚拟平台,它由市场法则和一定历史、文化、宗教、习俗、思维与行为范式等熔炼而成的社会法则构成。它一般不由决策集团来设计、建构,而是在人类演化的公理系统中自动生成的(如人类经济行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社会行为对合理、合情、合俗、合伦、合德…和对效果最大化的追求),该平台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为简化表述,一般情况下也可将其省略)。此三层平台构成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基础平台。在这基础平台之上,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活动。而各种影响因素则对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产生(施加)偏离性影响。

本文采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观点[4]及经济是贯穿人类发展过程主线的观点。将政治理解为建立与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国家的意志、制定基本法律、司法管理等。将政府行政管理理解为在政治平台基础上,以国家(地方)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政府机关的立法和公共管理活动等。进而得出如下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政治决策A设计并构筑了国家形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即政治决策提供了政府机构B的活动平台,决定了政府管理的行为框架。此过程可借用函数形式表达为A(B)。政府机构B独立或与政治决策集团A联合设计并构筑了经济社会运行C的规则框架和程序(包括经济法规、税收政策、利率政策、市场运作框架、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共政策等等)。也即政府(或与政党)构建了经济社会活动平台及维护该平台的日常运转。将此过程记为:A[B(C)],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区位选择记为Z,再加上时间参数T,将整个基础平台系统N表达为:

N=A{B[C(Z,T)]}。

至此,可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区位选择过程的合力系统G表达为:由政治决策A、政府管理B、经济社会运转C三要素组成的基本平台N及其在该平台上的人民大众的劳动与创造Z。在这系统中,平台是游戏竞赛的规则、法则和路标,人民大众是参与游戏、竞赛的“运动员”、“舞者”,是经济、社会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的“自变量”。

3.4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我们在认识其发展过程时,还应当结合合力系统G发生作用过程时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状况。将客观条件和历史状况记为客观条件函数F。则F是如下参变数的函数: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注:如大型海轮的商业化使用,导致了临海型工业布局的出现;航空运输相对成本的下降,使空港成为科技型企业和可运性强的商品生产的重要区位条件。)等等)。用E函数表示若干影响因素:不同区域间的互动影响因素(注:按人文地理的文化理论对文化的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里指精神文化,但不包括中已提及的内容。)(包括社会价值观);

其中K表示第K级行政区。

对于微观系统(如一个企业、事业单位)而言,其社会经济活动及区位选择过程的合力系统由自身区位选择合力系统与地方区位选择合力系统、国家区位选择合力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其中自身区位选择合力系统由决策a、管理b、及职工的劳动c组成。其客观条件函数f的若干变量包括:品牌因素,过去经营业绩、科技开发状况,员工素质(人力资源)、企业区位选址状况等等,分别将其记为。影响函数记为e(产品市场变化状况、产品销售网络组织状况、原材料市场变化状况、企业内部文化……)。

图2 人地关系平台系统图

Fig.2 The flat roof system made up by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则微观系统自身社会经济活动及区位选择合力系统g可表示为:

这个合力系统与地方合力系统、国家合力系统的叠加M可表示为:

式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影响系数,其值大小视不同的发展动力系统对该微观单位的影响(约束)力大小而定。

上述平台系统的观点,将原来人文地理学中的或然论观点、区位论观点、行为论观点、文化理论观点、结构主义观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区域间的互动因素、同一区域内(有关联的)不同群体间的互动因素、人的情感因素、人的知识背景、信息因素等等都纳入该系统之中。因此,平台系统论具有人文特性、地理区域特性、综合特性。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区域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区位选择、现代社会中,一定社会规则(政治的、行政的等等)基础之上的组织、群体对区域自然系统的利用方式、以及这些的组织、群体活动(或独立个人活动的简单汇总)与区域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

最后,有一个特殊的“平台”W,它由一系列国际法,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各种国际行为框架所构成。这个特殊的“平台”对产业组织在世界的区位选择,对某些局部地理区域的生产布局,对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等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4 结论

①现代区位因素比过去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综合性与灵活性。②现代社会中的地方政府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负有越来越重要的使命。除了改善和利用传统的区位条件(交通、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经济地理位置、劳动力状况等等)外,不断改进政府管理平台、促进信息大发展、开发人力资源、注重文化发展、注重公共关系和区域互动因素、注意吸收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籍贯的人参与决策等等,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吸引资本(包括外资),意义重大。

标签:;  ;  ;  ;  ;  ;  ;  ;  

人地关系理论新探: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视角_人地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