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平台建设与屯堡研究
——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历程回顾
吕燕平
(安顺学院屯堡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摘 要: 安顺屯堡是贵州优质的社科研究资源,其研究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民俗学、人文地理等多学科,也与当下的乡村振兴、社会建设、乡村旅游、地理标识、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实践工作紧密契合,与安顺学院历史、中文、地理、旅游、艺术、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具有并已产生特殊的促进作用,是地方高校独特的教学、科研资源宝库。安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也得以参加多项课题的田野调查,受益良多,因此,可以说安顺屯堡的研究不仅是贵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品牌,也已成为地方高校融入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的典范,其间作为学术平台的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屯堡;安顺学院;屯研中心
屯堡文化,作为赋存在安顺的典型地域历史文化,在贵州、全国具有独特性,对安顺意义特别,于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价值重要。基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高校功能,安顺学院以屯堡文化研究为结合点和抓手,从1990年代以来,重点针对屯堡文化开展田野考察研究、建设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打造研究利用保护团队,争取多方支持、参与,积极、自觉开展屯堡文化的相关工作。其中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以下简称“屯研中心”“省屯研会”)成为安顺学院开展屯堡研究的基础平台。通过平台作用,“屯研中心”整合校内外研究资源,调动多方参与屯堡文化相关工作,与安顺市社科联、屯堡乡镇、农村广泛进行联系、协作。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安顺学院已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轻化、合作协调的研究团队,涉及哲学、历史、旅游、语言、地理、体育、经济、艺术等学科,形成了多学科、多视野的合理结构,对屯堡文化开展长期田野调查、研究。
一、背景与条件
安顺学院地处在屯堡村寨分布的中心区域,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着手屯堡调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较丰厚的屯堡研究积淀:一是整体情况,包括对安顺屯堡社区三百多个屯堡村落、三百多堂地戏的基本掌握;二是基本材料,原创性地绘制屯堡地图近30幅,收集近百屯堡家谱和屯堡乡镇、村落志书、村落工作笔记,近十年来对屯堡民俗文化连续、追踪拍摄专业性高质量的照片5万张以上;三是课题及成果,发表的近百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的课题项目近百个;四是学术交流,参加或组织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近二十次;五是研究团队,形成安顺学院具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美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并带动相关研究,同时与本土形成广泛的合作。十多年来,省内外、国外在屯堡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与我校有某种渊源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涉及屯堡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大多数均得到我校的支持和帮助,涉及屯堡研究的国家社科课题大多均得到我校支持和参与。多年来田野调查,安顺学院与屯堡社区的乡村精英还形成了广泛的联系和互动,此一优势在目前的屯堡研究中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们充分认识危机,调整思路,端正态度,加大了屯堡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这也是我校开创屯堡研究新局面的重要契机。
二、学术平台建设
通过“屯研中心”“省屯研会”和研究平台,安顺学院吸纳了绝大多数省内外、国内外屯堡研究专家作为会员、研究人员以及学术顾问,发挥动员屯堡研究力量、整合屯堡研究团队的作用。
Planning Radar Sites and Configuration of VTS with LINGO Modeling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思维抛锚和一些小动作,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1.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发展概述
2001年5月,安顺学院的前身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落实办公场地。借此整合学校资源,组织开展《屯堡百村调查·九溪村》项目近四年的田野调查工作,该课题成果《屯堡乡民社会》于2005年出版,荣获贵州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安顺学院在升本后机构设置调整,学校以“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向省编委办申报,获批为正处级科研机构,目前有会议室、资料室和展厅各一间,专职人员4人、兼职人员多人。
2.成立省级学会“贵州省屯堡研究会”
及时了解屯堡文化变迁。数以百计的屯堡村落,为乡村社区的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乡村社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保护利用、家风家训的发掘传承,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屯堡木雕旅游商品研发,以及为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方面提供案例。
3.获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3年,安顺学院以“屯研中心”为基础,申报“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获批。基地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屯堡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主要涉及对屯堡文献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类。对屯堡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编纂屯堡系列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从“通道”与“民族关系”的视角,涵盖市场关系、族群关系、宗教信仰和社会礼俗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军屯制度及其社会影响)。二是屯堡历史地理与族群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卫所军屯制度的历史学研究、屯堡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屯堡族群文化的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等内容)。三是屯堡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涉及屯堡旅游研究、乡村建设研究、城镇化研究等内容)。从2013年开始,基地开展六批年度专项项目的研究(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度)。
4.申报获批省级“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安顺学院“屯研中心”开始申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10月,“贵州省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类)获批,得到100万元专项经费的支持。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文件要求:“不断加大与省内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单位的协同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聚集屯堡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建立全国最大的屯堡文化资源数据库,产出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解决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前沿问题,成为屯堡文化研究学术高地,为弘扬贵州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智库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糜蛋白酶优先水解蛋白质中疏水氨基酸如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等羧基所形成的肽键,形成芳香族氨基酸和亮氨酸作为末端的肽。在化妆品中用入,对皮肤有抗炎、清疮和去屑作用,与果酸配合,将有利于换皮,可防止粉刺的生成。
三、屯堡村落田野调查与研究基地建设
2009年以来,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已在屯堡村落、相关企业设立十余个田野调查与研究基地,开展长期调查。
表 1安顺学院屯堡研究中心田野调查与研究基地一览表
(统计时间:2019年9月)
四、人才团队建设
1.缘起
1986年,安顺地戏出访法国、西班牙表演成功,引发学术界对屯堡文化的标识——地戏的研究,继而地戏是否为傩戏成为研究焦点,原安顺学院中文系教师范增如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撰文论述地戏并非傩戏的观点。与此同时,范增如先生经过近十年的考证,对安顺屯堡村落进行实地考证,绘制《明代安顺屯堡屯堡分布图》,此图后被学界、政府、企业使用频繁。此后,进一步又分别绘制了普定卫、平坝卫、安庄卫的屯堡分布图。
2001年以来,“屯研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开展涉及屯堡文化的国家、省、厅、校课题项目研究有数十项。近年来主要国家社科课题有:2012年度《苗岭走廊的族群互动与建构研究——以明代屯军后裔族群为例》(吕燕平主持,2018年结题)、2013年度《明代地方武力与基层秩序研究》(杜志明主持,2019年结题),2013年度《屯堡仪式社会研究》(张定贵主持)、2014年度《改卫归流研究》(孟凡松主持)。经过廿年来的积累,具有综合性的屯堡研究,形成基础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行动研究四位一体、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1990年代后期,安顺学院的前身——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几位教师介入屯堡文化的调查研究(如郭明的《屯堡地戏的道德价值》、娄昭的《安顺屯堡文化探析》、冯开禹的《云山坉旅游开发价值》)。2001年,安顺学院屯研中心成立后,通过《中国百村调查·九溪村》项目的实施,安顺学院开展屯堡研究的团队基本形成。
2.发展
2012年,安顺学院以“屯研中心”为基础,申报获批为贵州省委组织部“第三批人才基地”——“安顺试验区人才基地·屯堡文化研究、保护与利用人才发展团队”,获经费投入10万元,成为安顺学院屯堡研究的重要“助推器”。围绕屯堡文化研究、保护与开发的定位,团队形成三个方向:一是研究板块,以“屯研中心”整合安顺学院校内相关学科、专业教师为主,同时吸收省内外关注、研究屯堡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地理学、文献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开展屯堡文化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二是保护传承板块,以安顺学院美术、音乐、摄影、计算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学、文化产业等专业教师为主,吸收民间雕刻(面具)艺人、地戏表演艺人、乡土学者参与,通过村落“田野调查基地”开展屯堡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屯堡村落(文化)数字化研究,推动屯堡文化的收集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三是开发利用板块,以从事旅游教学研究的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教师、从事文化产业教学科研的相关教师为主,与相关屯堡旅游开发、旅游商品设计举行屯堡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
安顺学院的屯堡研究,也为学生培养提供支持:为安顺学院的教学、实践环节提供指导;为本科学生涉及屯堡题材的毕业论文提供指导,十多年来安顺学院“屯研中心”除为校内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科研提供支持和指导外,还为十多份省内外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田野调查及写作提供支持。“屯研中心”设置义工、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机会。
五、屯堡研究及特色
3.5 兴奋性物质的摄入 在青少年中,食用或饮用咖啡或含咖啡因及茶碱的食物或饮料都有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夜醒[10]。而对这些物质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某些青少年中,即使是夜间食用巧克力或者少量的可乐等也会引起睡眠问题。此外,也就还证实了吸烟对睡眠的影响,它可以引起入睡困难以及睡眠恢复体力作用下降等,并由加重不宁腿综合征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的可能[6]。
1.基础理论——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
社会学方面,在村落类型、社会类型、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方面,本团队的研究提供了乡民社会、仪式社会的探索。民族学人类学方面,体现在汉民族、族群建构、民族关系、民族互动、民族融合等方面。历史学方面,为明代卫所制度、屯田、移民、边疆经营治理、经济学、军户、匠户、卫学,提供鲜活案例。
2.实证研究——长期跟踪研究
以“屯研中心”为依托,2008年,安顺学院向省社科联、省民政厅申报成立“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09年6月,在安顺学院召开“省屯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2013年底已换届。“省屯研会”挂靠安顺学院、驻地安顺,整合、搭建了全省屯堡文化研究的资源和平台,巩固安顺在全省屯堡研究的中心地位。2013年,在省民政厅组织的社团评估中,被评为4A级社团。“省屯研会”荣获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获评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1部、全国社科普及专家2人、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1人。“省屯研会”成立以来,在正常召开年会、开展学术交流基础上,每年编辑出版一部文集,目前已出版7部,计划中近期将出版多部屯堡研究著作。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常伴有呼吸功能、循环功能障碍,若诊治不及时,可致死。然而,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1]。现目前,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是,该诊断方式具有创伤性,且受设备限制,难以实现普及[2]。这些年,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2016年8月—2018年4月,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价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3.政策研究——发挥智库作用
2.社会服务。开展好“屯堡文化研究、保护与利用人才发展团队”工作实效,与实务对接。与“省城乡建设文化促进会”合作,开展屯堡民间匠人(石匠、木匠等)资格(证书)培训、认证、评选,促进屯堡技艺传承。为“黄果树—屯堡景观”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提供学术支撑。开展“安顺屯堡村落普查”,摸清家底,以便屯堡村落的整体发展、保护规划。
此外,通过“屯堡研究网页”(“省屯研会”网)、“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网页”“屯堡研究通讯”,发挥宣传作用,向社会及时传播、宣传屯堡资讯。
4.行动研究——以田野调查研究基地为切入点
2001年以来本团队专家,利用学术研究成果,推动运用研究,参与乡村发展,先后九溪村乡村发展、遗产保护传承提供研究指导,为吉昌屯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指导,为顺河堡村、山京村申报第四批国家传统古村落、傅家寨村申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提供学术指导、绘制地图。2017年5月,策划、推动“屯堡石器馆”成立。
六、文化传承保护
1.社科普及。每年9月社科普及周,“屯研中心”组织在安顺市金钟广场、安顺学院开展“屯堡文化研究、保护、利用”宣传活动及讲座活动。2013年7月,在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本团队成员作为2014年贵州省人大制定《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首席专家,参加调研和讨论。团队成员两人作为省档案馆专家库专家,开展安顺屯堡档案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的研究工作。屯堡地理标识产品开发利用。团队2人作为省档案局地名专家,6人作为安顺市市管专家,2人作为安顺市屯堡旅游发展专家,1人作为安顺市地名专家。
七、学术交流
1.举办学术会议
2005年8月,策划、组织“黄果树瀑布节·屯堡文化研讨会”,邀请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一流专家参会,钱理群先生参会并给以高度评价。2012年11月,与安顺市屯堡风景区管理处组织召开“中国·贵州屯堡高峰论坛”,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专家,时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副会长商传和毛佩琦参会并作主题演讲,对安顺屯堡文化研究、对外宣传推介影响深远。2016年8月,举办“首届中国贵州屯堡首届国际屯堡学研讨会”。2018年8月,举办“第29届中国明史国际研讨会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此间,2009年“省屯研会”挂靠安顺学院成立至今,每年均举办学术年会。
2.学术成果推介
《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开始开设“屯堡文化”专栏,每期有2—3篇文章。2018年,《安顺学院学报》在省级“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支持下,将 “屯堡文化”专栏改版为“屯堡学研究”专栏,每期刊发3—4篇屯堡研究专题文章,推动安顺学院校发展成为贵州及国内外屯堡学术交流的中心所在。
3.学术交流合作
修理工出了铺子以后就是一大下的油门,前轮离地了一米高。左小龙看得没有想法,只以为对方在骑马。修理工就这么抬着前轮开了五十米,缓缓将前轮放下,开到了左小龙的面前,说:“我知道原因了,是后轮的胎压太低了,所以你觉得车有点慢。我帮你把轮胎压力调整一点就好了,但也不能打得太多,到了夏天了胎压会升高得很快,容易爆胎。”
通过十多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屯研中心”先后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社会学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省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建立良好学术联系,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保持长期的交流与合作。
八、基础工作开展
1.基础资料文献搜集整理
“屯研中心”成立后,搜集屯堡资料成为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方式是:(1)通过课题进行资料搜集,使资料有一定的深度;(2)发展校内教师及其他社会资源进行资料的广泛搜集;(3)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进行搜集。内容有历史文献、音像资料(10余盒)、照片(1000余张)、学术资料等。文献资料主要有家谱、村志、民间说唱书、地戏剧本、账本、老支书工作日记等。音像资料、照片主要包括:民俗活动、生产活动、服饰、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图书资料方面,与图书馆合作进行了资料搜集与储备,有图书2000余册,为了解目前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屯研中心”通过学术期刊、报刊、网络等对相关的屯堡学术专著及论文(包括部分未发表的)进行搜集,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外历史以来的研究目录及论著(论文),为屯堡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层面的支撑。孟凡松开展《武职选薄》的整理工作,已有较为可观的成果。
⑲Mattarelli,E.&Tagliaventi,M.R.,“How Offshore Professionals’Job Dissatisfaction Can Promote Further Offshoring:Organizational Outcomes of Job Crafting”,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5,52(5),pp.585 ~621.
2.乡土文献收集整理
2001年初以来,“屯研中心”已对十多个屯堡村落进行考察,具有不同程度的价值发现。2014年底以来,主要开展屯堡契约文书、村落档案、碑刻文献的发掘整理,目前已有较为可观的发现。
2015年“屯研中心”重点组织对开发区幺铺镇大屯村行考察,发现该村保存有600余份土地、房屋、庙田等买卖文书,为安顺迄今发现同类文书之最,其中有屯田、屯粮记载,并涉及普定卫千户所辖百户的屯田所在。大屯契约文书多数为地契,内容包含土地类型、坐落地、四至、粮赋、价钱等,签订时间最早为乾隆三年(1738年),大多数为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延至民国,部分盖有官印,1949年后的书写格式也与之前基本相同。大屯契约文书涉及“右九屯、右十屯”。同2009年发现的吉昌契约文书相比,大屯契约文书除涉及科田、科粮外,还有屯田、屯粮的记载,其所涉及的“右九、右十”粮赋,与安顺府志记载“右九屯、右十屯”印证,说明大屯系该两屯所在。大屯契约文书中的“顶契”,在吉昌契约文书中未有涉及。总体而言,大屯契约文书、村落档案的发掘整理,对屯堡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研究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目前,大屯文书的收集、整理已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屯研中心”正开展资料整理研究。
3.屯堡田野调查——《屯堡百村调查》
结合安顺屯堡村落众多,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由安顺学院“屯研中心”组织,学校有关业务处、中心、基地和学院参与,部分研究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领衔担纲,以安顺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大等校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为骨干,以地方文化志愿者为支撑,对约100个屯堡村寨及其文化传承人,以及他们所属的家庭、家族和宗族作为主要对象,按照统一调研提纲的基本要求,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专题访谈,配套进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和面上普查,同步拍摄相关图片,在充分占有一手材料基础上,通过严谨的分类整理和深度挖掘梳理,形成系统性、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学理性兼备的屯堡文化料抢救范本,形成“屯堡文化资源数据库”,促进屯堡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区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战略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此目标函数,配电网重构是为了使网损尽可能小,即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但评价个体时一般用其适应度函数,习惯将算法优化方向对应适应度值增加方向,所以选择将目标函数的倒数作为适应度函数,考虑到不可行解,因此个体适应度函数确定为:
《屯堡百村调查》(一期)于2018年11月中下旬启动,开展了对西秀区大西桥镇、七眼桥镇,平坝区天龙镇二十余个村落普查;2019年1月中下旬,进行补充调查。《屯堡百村调查》(二期)于2019年7月中下旬启动,对西秀区蔡官镇、旧州镇、双堡镇、刘官乡、东屯乡等五个乡镇近三十个村落的调查。
安顺学院开展屯堡研究,具有显著的田野优势、良好的研究平台、深厚的研究积淀、整合研究团队的组织优势、争取多方面支持的政策优势等可行性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具有标识地方的特殊意义和促进安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其中学术平台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Academ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Tunpu Research ——Guizhou Tunpu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of Anshun University
LYU Yanping
(Tunpu Research Center of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Abstract :Anshun Tunpu is a high-qualit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source in Guizhou. Its research involves many disciplines such as history, ethnology, anthropology, sociology, politics, linguistics, folklore, human geography and so on.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curr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rural tourism,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e. The practic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s closely in l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history, Chinese, geography, tourism, art, educ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Anshun University. It has a spe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Anshun University have also been able to participate in field surveys on many subjects, which have benefited a lot.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tudy of Anshun Tunpu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brand of Guizhou's regional culture, but also has become a model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area and promote each o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Tunpu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of Anshun University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Key words :Tunpu, Anshun University, Tunpu Research Center
中图分类号: G322. 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507( 2019) 05- 0016- 05
收稿日期: 2019-08-20
作者简介: 吕燕平(1969~ ),男,贵州安顺人,安顺学院屯堡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屯堡文化。
(责任编辑:郑朝彬)
标签:屯堡论文; 安顺学院论文; 屯研中心论文; 安顺学院屯堡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