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研究
季晶晶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 高职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阅读与网络学习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在此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主要对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发生的变化和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寻找汉语言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特点,促进高职学生阅读和体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汉语言文学 经典 转变
0 概述
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具体到中国而言,汉语言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且与时代密切联系,这是汉语言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社会,网络充斥在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具体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面,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也很大,这促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由此要想实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推进,必须在网络条件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过程进行一些调整,这样才能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经典和网络的融合,对其内在联系要进行深入分析。
1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的变化
首先是生成方式和价值内涵发生了变化。中国的语言文学发展历史悠久,这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一些文学经典密不可分。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都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既反映了时代自身的特点,也体现出文学经典对时代的适应性。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社会,在这个背景之下,文学经典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为明显的体验就是网络条件下文学经典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电子传播途径对文学经典的生成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现代文学中经典文学作品的生成与作家个人的人生际遇、特定时代的命运之间的特殊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每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代表着创造者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创作体验,这正是每一部作品的精髓所在。但是随着电子传播方式的出现,文学经典的生成方式受到很大的影响,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文化精英的话语权被削弱,此种方式之下文学经典的价值内涵同时也被降低,文学的空心化和通俗化越来越明显,这对文学经典来讲是一个挑战。
其次是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时代来临之前,人们阅读文学经典的主要方式是纸质书籍,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传播途径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这种改变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阅读的互动性和交流也得以强化。但是阅读方式的改变对文学经典的生成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文学经典阅读的深度降低,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大量出现,经典阅读转变成为一种感官刺激,文学经典阅读的价值越来越低。阅读方式的转变无疑是十分直接的体现,这对传统纸质书籍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阅读方式的转变也直接降低了阅读的层次性和深刻性,不利于文学经典阅读的深入进行。
第三是文学经典的认知模式发生变化。网络时代的典型特点就是文学经典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网络时代文学经典发展面临的一个机遇。但是这种传播条件下文学经典的认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经典认知模式的异化表现在两个互为表里的逻辑层面上。首先,网络时代来临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剧烈变化的,而现实生活中中国社会对文学又充满着渴望。迅速变化的社会使得现代人无法像过去那样潜心去阅读一部作品,这就使得作为文化精神象征的文学经典失去了她曾经的神圣地位。其次,我们也看到“信息化社会里作家创作形成了新的分流:都市写作、网络写作、身体写作都拥有自己的大批读者,而网络演变成新媒体对社会大众关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网络为差异化的作家和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不仅为文学作品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使得文学的世界变得更为复杂。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因素,网络时代的文学经典已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她已然化身成为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印记。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是别人的事情,如果缺少感情的融入,很难体会到基于一定背景之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历史学习中,这样既可以体会到过去历史发生的情景,又可以深化感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设计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几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英烈纪念碑,让学生听一听博物馆的讲解,在庄严的氛围中,自己的感情也会被带动起来。课堂上,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参观后的感受,每个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参观英烈纪念馆的感受,烘托出“同仇敌忾”的氛围,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
2 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不协调
上面我们对网络与文学经典的不协调之处进行了论述,这是由于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但是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协调和融合的,这也是今后搞好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们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首先是表现形式上的冲突。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要求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强化对文学经典价值的发掘和理解。网络时代,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一些文学经典,方便学生的阅读,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学经典阅读方面,学生关注的重点多为一些娱乐性、碎片化的阅读材料,阅读的内容比较通俗,阅读的层次也比较浅,这与文学经典阅读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混凝土桥面板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采用C50混凝土,现浇部分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预制板纵横梁均设置剪力键,在钢梁支撑处设置厚5mm的橡胶垫片。
柴油机第二次故障在2017年7月份。出厂7天后,在一次上山爬坡的过程中柴油机出现了异响,并伴有浓烟,同时发现副水箱完全没有水,主水箱水也不够,水箱底部缓冲垫处因有锈蚀孔而出现渗漏。在对柴油机进行解体时发现,柴油机第五缸又出现了严重的熔顶。
首先是价值的融合。网络也好,文学经典也罢,从其根本目的出发,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二者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高职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网络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文学经典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在于促进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网络的出现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针对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汉语言文学经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些差距,学生在深层次阅读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障碍,但是网络的出现可以将这种抽象的文学经典具体化,转化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这样教学的实际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3 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融合发展
网络时代的来临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传播手段和方式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网络时代的来临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对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到汉语言文学经典,对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有益的东西。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存在着两面性。特别是具体到汉语言文学经典教学领域,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其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经典教学的进行,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是网络与文学经典在时代层次上不够协调。文学经典代表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要想获取文学经典的内在价值必须要求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文学经典所反映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与学生所在的时代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网络是新生事物的代表,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讲,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网络代表着时代的潮流,但是文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积累,这就致使二者发生一些冲突,特别是在时代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
从2010-2016年宁德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深度和生态足迹广度来看,宁德市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基本稳定变化幅度较小,生态足迹深度林地和草地是呈下降趋势,其他土地类型基本稳定。根据自然资源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宁德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仅林地显示出相对较高水平,其他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宁德地区工业化发展,人口数量还将持续攀升,因而宁德生态环境保护未来还将面临更大挑战。
其次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融合。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将网络运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文学经典阅读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深入地推进,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文学经典的背景不够了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将文学经典的时代背景进行呈现,学生在阅读之前通过具体的音视频资料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阅读的实际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利用网络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网络找到自己阅读存在的一些疑问,利用网络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利用网络解决自己阅读的困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得到强化。
第三是时代的融合性。文学经典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文学经典也有其与时俱进的方面,特别是在价值方面,与时代息息相关。特定的文学经典,在不同的时代其所呈现的价值是有所差别的,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学经典的时代气息。网络作为现阶段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加以利用,所以二者在时代性方面有必要的融合性。在文学经典阅读过程中,网络可以为文学经典的阅读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方式,同时文学经典的阅读又可以为网络阅读带来一定的深度,这样网络阅读的层次性和深刻性都有所提升。二者共同融合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时代的发展也为这种融合提供了条件,使文学经典与网络相结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4 总结
网络时代的发展,给很多文学经典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是由于二者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然而,网络和汉语言文学经典并非水火不容,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价值性以及时代性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其相互融合的关键所在。利用网络资源,在汉语言文学经典教学中避免学生在网络时代下形成的习惯,发扬网络优势,融合经典文学,换一种形式展现,寻找网络与文学的平衡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网络时代下,继续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提升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网络赋予文学经典新的时代价值,文学经典赋予网络阅读以层次性和深刻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登宇.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简述[J].新媒体研究,2016(01).
[2] 邓小林.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价值工程,2014(30).
[3] 樊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语文建设,2013(23).
[4] 陆丽霞.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的解构[J].改革与开放,2010(14).
[5] 王瑜,刘铁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7).
A Study on Reading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ics in the Internet Age
JI Jingjing
(Nantong Normal College,Nantong,Jiangsu 226000)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focusing on training students'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and improving students'core literacy of Chinese.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reading class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Chinese literacy.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online reading and online learning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day's society.Under this background,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ading and experience of class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nges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reading of class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Internet age,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nd experienc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Internet age;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lassics;change
中图分类号: H19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9.10.013
标签:网络时代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经典论文; 转变论文;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