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WTO——国有寿险企业的困境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寿险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企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寿险业的增长速度更是一直快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也快于非寿险业的增长,体现出我国寿险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1999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达87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 已占我国保险费收入的六成以上。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纷纷看好并要求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并成为我国入世谈判的焦点。根据WTO 谈判的要点,五年内中国的寿险市场将趋于完全开放。这意味着将有大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国寿险公司以合资甚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寿险市场,与尚处成长时期的民族寿险企业在同一片天空下展开激烈的竞争。
从目前我国民族寿险企业的构成来看,既有国有独资的寿险公司,又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寿险企业经营历史长,一直是我国寿险业的中坚力量;但与新崛起的股份制企业相比,却存在机制不活、历史包袱重等问题,在即将加入WTO的大背景下,问题和困难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国有寿险企业面临的困境
国有寿险公司眼下占有中国寿险市场的最大份额,拥有诸多其他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机构网络齐全、人才众多、团体保源丰富、国字品牌深受老百姓认同和喜爱等,但从其经营的内外环境看,在中国寿险市场加入WTO的进程中,却面临严峻的困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就国有寿险企业自身因素而言,既存在国有企业的通病,又存在长期粗放式经营遗留的历史积淀,主要体现为:
1、产权不明晰,经营目标不明确。 国有独资寿险公司的资本金按性质应由国家拨款,但究竟其产权主体是谁,需要进一步明确。只有产权明晰,才能责权分明。而目前的情况是,国有寿险的经营管理缺乏股东的监督管理,在效益追求、资产占用与保全、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等方面约束机制欠缺,经营目标不明确,导致经营行为偏离企业整体效益的轨道。
2、体制落后,行政色彩太浓,市场意识淡漠。 国有寿险企业目前沿用的基本是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人员进出的通道没有打开,分配中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员工的工作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3、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及服务水准滞后。 国有寿险公司毕竟处于成长时期,在管理体制、技术支持、产品开发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准上都无法与国际保险业的巨人们相抗衡,对寿险经营管理规律的掌握还有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
4、历史包袱较重,偿付能力堪忧。由于过去长期的粗放式经营, 给国有寿险企业带来大量的不良资产;一大批高预定利率保单的利差损每年都在扩大,加上资本金不足的先天缺陷,资金运用水准的低下,公司的远期偿付能力堪忧。
其次,就国有寿险企业的外部环境而言,也有一系列不利因素,主要体现为:
1、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失业率有所上升。 与此相应,人们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增加。在此情况下,尽管中央采取了许多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但政策效果不很明显,如近期多次降息对总需求拉动的作用不大,反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流动性陷阱”,许多人宁愿持币观望。此外,由于老百姓对寿险产品认识不足,人们对储蓄和其他证券投资形式更为钟情。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构成中,用于“储蓄”的占到73%,“股票、债券、期货”占17%,而保险仅为2%。
2、随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国有寿险公司重要团体业务保源的国有企业大多效益不佳,面临改制的压力。为数不多的效益较好的企业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而国有寿险公司常常成为这类背景下不规范竞争的受害者。
3、国有寿险公司与外资公司、股份制公司竞争的基础不平等。 目前,外资及合资公司在我国实际上享有“超国民”待遇,包括较低的税负、资金运用上规定相对灵活,可有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企业债券及股权投资,用工及分配制度也较灵活;相比之下,国有寿险企业不仅税负高,资金运用渠道偏窄,在分配上受到的约束也较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严格得多(如至今还有工资总额的限制),许多分配激励措施无法推行,不利于引进和留住公司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4、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寿险业竞争的焦点将主要落在城市,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无论股份制企业还是外资寿险公司,都会集中力量“攻打”重点城市,然后再扩大市场。国有寿险公司因历史因素在机构设置上全面开花,在重点地区的加大投入上无暇顾及,导致在大城市竞争形势的相对不利。
二、国有寿险企业面对WTO的发展策略
面对加入WTO之后更加开放的保险市场以及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国有寿险企业惟有加紧研究对策,拿出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符合商业保险公司要求、适应WTO 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制、新机制,方能突破上述困境,增强自身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在日新月异的寿险市场上牢牢占据国有寿险企业的应有地位。
(一)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1、通过技术创新、经营观念革新和经营机制变革,转变粗放式、 扩张式的增长方式,转而走内涵式、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在保证公司偿付能力的前提下,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实现资产、负债、业务、投资、网点等指标在质量上的提高和结构上的优化,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集约经营,是国有寿险公司从根本上与外资保险公司抗衡的战略选择;为此,要集中优势兵力,在业务开拓上把主攻点放在抢占重点城市的市场份额上;在配置资金上要把落脚点真正放在壮强扶优上,对重点地区加大投入力度;在追求目标上要把根本点放在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经营上;摒弃规模扩张、粗放经营等行为,真正实现有效投入,注重经营效益。
2、加速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创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环境。通过高校培养,在岗培训,海内外学习交流等多层次培训体系,集中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国有寿险公司应结合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解决人才问题的新思路,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尽快建立公开公正的科学合理的人事考核和激励制度,善于发现人才,敢于启用人才,使优秀青年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3、 加快对计划经济时代积淀的束缚公司走向市场化的旧观念和旧体制的革新。三项制度改革是突破口,决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要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淡化行政级别,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竞争上岗,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实行定岗定薪,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不断完善工效挂钩办法,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使员工收入真正体现其市场价位。
(二)通过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积极拓展业务,提高服务水准和管理水平。
1、产品开发方面。应充分重视险种结构的转换和创新, 突出产品的保障功能和市场细分。运用国际化、现代化的保险理念,针对消费者需求,加大寿险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根据多个细分市场的需要,做到 多层次,多品种,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如针对老年人,开发长期护理保险;针对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人群,开发大额度、一次性缴费,多重保障型产品;针对低收入阶层,开发价格相对低廉,注重基本保障的产品等。健康险可根据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商业性保险的补充作用。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要特别注重市场需求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同业公司的产品动态,作为开发产品的信息支持。此外,在发达国家,利率敏感型产品已成为寿险产品的主流,国有寿险公司在开发成功分红保险的基础上,还应投入力量,在投资连结产品、万能寿险产品上有所突破。
2、业务拓展方面。充分发挥国有寿险公司固有的网络优势, 保持在团体业务市场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发展个人营销业务,努力提高现有营销队伍的素质,培育并留住营销精英人才。在公司内部要正确处理营、直销两种展业方式以及营、直销两支队伍的关系,做到互动互补,发挥整体合力,共同发展。此外,努力探索和开发较新颖的,低成本而且便利客户的营销方式,诸如银行网点代理,邮政网络销售,英特网直接销售,店铺式销售等,并选择有前途的新型营销领域,尽早占领先机。
3、客户服务方面。目前, 我国寿险市场上各家公司的产品差异及价格差异已经很小,国有寿险公司要想赢得市场,一是靠稳健经营,二是靠服务提供的产品附加值。为此,国有寿险公司要充分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全面树立、全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加大软硬件两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培育全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巧;另一方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国有寿险的服务特色,体现比较优势。具体措施有:设立电话专线,24小时为客户提供咨询申诉服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体系;逐步实现电话和网上投保、保全服务;售后服务人员和售后服务部门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等。通过优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国有寿险品牌的美誉度。
4、在寿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进一步降低费率, 让利于保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国有寿险公司一方面要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防止恶性竞争及“自杀性”降费;另一方面,在低保费、高保额带来高风险的情况下,要从自身业务管理、核保、理赔等环节入手,有效减少和杜绝非正常的业务费用支出,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5、争取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培养投资人才, 在寿险公司的投资功能上尽早与国际接轨。目前,寿险公司虽可以投资基金一、二级市场,但允许投资比例仅为5%, 对提高整体资金收益率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国有寿险公司投资人才缺乏,难以开展专业化投资经营活动。为此,国有寿险公司要积极做好资金运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为日后进入更广阔的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三)根据明晰产权和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对国有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重组,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的弊病。
国有寿险公司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变革;为此,可以借鉴国际上大型寿险企业的经验,组建企业集团,下设若干子公司,从而降低总部的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国有资产的效益水平。在目前一揽子改革尚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先选择条件具备而又面临激烈竞争的分公司先行试点,进行股份制改革,吸收资质良好的大型企业入股,形成包含多种经济成分并由国有投控股的股份制子公司;或直接与国外寿险公司合资,以外资公司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及理念加速国有寿险公司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在体制变革、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情况下,许多困扰国有寿险公司多年的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使公司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走上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