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莒县小店卫生院 日照莒县 276500)
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 VAS 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内固定术;腰椎管狭窄症;近期效果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以往常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但临床研究表明此术式对脊柱骨性组织破化多,脊柱稳定性会受到影响[2]。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男例18,女例14;年龄41-70岁;观察组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男例17,女例15;年龄42-7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全麻,取俯卧位;利用C 臂 X 线机透视确定腰椎病变节段,将腰背筋膜切开,用微型椎板拉钩将其拉开,将椎板以及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出来,置入椎弓根螺钉;将双侧部分上、下椎板切除,保留部分棘突及棘间韧带,去除部分棘突基底部骨质,将椎间孔扩大,处理终板;植入椎间融合器,止血冲洗后植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全麻,取俯卧位;利用C 臂 X 线机透视确定腰椎病变节段,在症状较重侧做切口,切口长度为3-6cm,切开腰背筋膜,用微型椎板拉钩将其拉开,将椎板以及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出来,置入椎弓根螺钉;扩大椎间孔减压,将黄韧带切除,采用弧形骨刀对侧潜行减压;剥离硬脊膜与棘突中线椎板结合部间隙,去除部分棘突基底部骨质;扩大对侧侧隐窝;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将准备好的椎间植骨材料填充在椎体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止血冲洗后植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 VAS 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内椎间融合骨性融合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值判定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腰背部 VAS 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 VAS 评分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 VAS 评分对比
2.2 椎间融合骨性融合
随访1年经CT检查发现观察组3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椎间融合率为96.88%(31/32);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椎间融合率为90.63%(29/3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十分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3]。
目前,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的手术方案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或者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临床研究表明,单一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4]。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逐渐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优势十分明显,手术创伤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脊柱后方结构的破坏,这样就减少了对椎旁组织的损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式临近节段退变发生,降低术后背部疼痛程度,术后恢复快。
在应用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要注意弧形骨刀潜行减压的力道,防止力道过大对侧椎板骨折造成损伤,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另外,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潜行减压操作规范,以免误伤神经根。
综上所述,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良. 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秦廷正.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张磊,方向前,赵兴,徐文斌,刘刚. 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05):519-526.
[4]张楠. 下腰椎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减压及经椎间隙椎板减压生物力学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4.
论文作者:蔡俊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管狭窄论文; 双侧论文; 术后论文; 单侧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