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1]2004年在《FAS抗体对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Fas抗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探讨炎症状态下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分离兔的气道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白细胞介素-1β与不同浓度的Fas抗体共同孵育,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程度。结果:(1)加入不同浓度的Fas抗体作用24小时,随Fas抗体浓度的增加(100,500,1000ng /ml),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3.74±0.267)%,(6.97±0.131)%,(8.76±0.261)%],与对照组凋亡率[(2.46±0.272)%]比较,500,1000ng/ml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IL-1β存在的炎性条件下,加入Fas抗体作用24小时,随Fas抗体浓度的增加(100,500,1000ng/ml),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4.04±0.070)%,(6.08±0.150)%,(7.98±0.061)%],与对照组凋亡率[(2.63±0.245)%]比较,500,1000ng/ml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加IL-1β组与不加IL-1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Fas抗体(500 ng/ml)分别作用12,24,36小时,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4.85±0.221)%,(7.24±0.673)%,(11.86±0.266)%],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凋亡率[(1.96±0.309)%,(2.81±0.287)%,(5.43±0.438)%]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3)以TUNEL方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加入不同浓度Fas抗体(500,1000 ng/ml)作用24小时,其凋亡率分别为[(8.91±0.249)%,(12.24±0.610)%],与对照组[(3.07±0.386)%]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存在IL-1β的条件下,Fas抗体(500 ng/ml)组凋亡率为[(10.94±0.270)%],与对照组[(3.07±0.386)%]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加IL-1β与不加IL-1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加入不同浓度Fas抗体(500,1000 ng/ml)作用24小时,以免疫
杜永成, 吴世满, 刘志宏[2]2009年在《Fas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Fas抗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AEC)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的AEC,加入IL-1β与不同浓度的Fas抗体共同孵育,以流式细胞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脱氧叁磷酸核苷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AEC凋亡的变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程度。结果随Fas抗体浓度(500,1000ng/ml)增加,PC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分别为(49.7±6.7)%和(57.0±1.9)%,IL-1β组和IL-1β+Fas抗体(500ng/ml)组PCNA表达阳性率为(72.2±5.9)%和(44.6±8.0)%,以上各实验组与对照组表达阳性率[(36.5±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加Fas抗体组与单加IL-1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抗体能够有效地诱导正常和炎症状态下原代AEC发生凋亡,IL-1β能有效地增强AEC的增殖作用,Fas抗体可以有效抑制IL-1β所致AEC的增殖作用,可能对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有积极作用。
邱倩[3]2015年在《淋巴细胞微粒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气流受限的特征通常呈现进行性发展,伴随着呼吸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有害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因为对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缺乏更深的研究,新的治疗手段极其有限。新近研究指出,COPD的病程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该病的发生、发展直接与气道上皮的损伤与修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气道上皮是肺的第一道防线,是呼吸系统防御外界环境侵害的保护屏障。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可使气道上皮基底层裸露,增大基底层和有毒炎性介质的接触范围,造成炎症扩散和气道重塑。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derived microparticles,LMPs)是当淋巴细胞损伤、凋亡或激活后,从胞膜上出芽脱落,形成的小囊泡颗粒。本课题组前期临床研究发现,LMPs在COPD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呈病理性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LMPs可诱导C57BL/6小鼠的气道炎症[1]。据此,我们推测LMPs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始动靶点可能是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膜磷脂内的脂肪酸进行修饰,从而改变了膜蛋白结构、质膜物理流动性、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等等,最终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属于Omega-6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细胞,是构成细胞膜成分的重要物质。AA与氧化应激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且和细胞的种类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有文献报道LMPs可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但氧化应激是否在LMPs介导气道上皮损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待证实。LMPs作为一种有细胞活性的碎片,其表面携带亲代淋巴细胞特有的抗原,内部包含膜脂质成分、受体、多种细胞因子、酶类、核酸等多种物质。LMPs可通过受体和黏附分子与靶细胞建立特殊的交互作用,向靶细胞传递多种物质,如细胞器、受体和其它蛋白,并可介导靶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LMPs还可促进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作为信使来传递生物学相关信息。目前,LMPs中何种成分可对气道上皮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阐明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发挥作用的关键成分。方法:1.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1.1 LMPs的提取和鉴定人CEM-T淋巴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细胞库。取生长良好、形态正常的CEM-T细胞,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细胞松弛素D(actinomycin D)刺激24 h后,取培养上清按照国际公认的多重梯度离心法提取LMPs。最后一次离心后的上清液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鉴定LMPs的大小和annexin V阳性率。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法测定LMPs的浓度。10μM Di I预染CEM-T淋巴细胞20 min,再加入细胞松弛素D刺激细胞24h,即可到Dil-LMPs。1.2 LMPs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1.2.1细胞形态学观察LMPs诱导前后,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形态学方面的变化。1.2.2细胞生长和增殖检测MTT检测低浓度LMPs(1μg/ml和2μg/ml)或高浓度LMPs(5-40μg/ml)对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分析20μg/ml LMPs刺激下细胞生长率与刺激时间(24 h、48 h或72 h)的关系。LMPs刺激细胞不同时间(24 h、48 h或72 h),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及其与刺激时间的关系。1.2.3凋亡检测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分析不同刺激浓度(10μg/ml和20μg/ml LMPs),或不同刺激时间(24 h和48 h)下细胞的凋亡。caspase抑制剂Z-VAD-FMK(50μM)预处理气道上皮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来分析抑制caspase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1.2.4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MPs和细胞的作用方式选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和肺泡上皮A549细胞进行研究: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Dil-LMPs(5,10,20μg/ml)的刺激,或给予不同的刺激时间(30 min、1 h、2 h、4 h、8 h和16 h)后,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Dil-LMPs的内化情况和溶酶体的共定位情况。分析LMPs内化情况与刺激时间或刺激浓度的关系。使用20μM的吞噬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或20μg/ml的溶酶体抑制剂氯喹预处理16HBE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来分析Dil-LMPs与细胞的作用方式。1.3 LMPs对小鼠气道上皮和肺上皮的作用1.3.1组织病理学观察将实验动物C57BL/6随机分为2组(n=6):对照组和LMPs处理组。手术获取各组小鼠的支气管环和肺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按分组给予不同的处理。扫描电镜观察支气管上皮形态学变化。HE染色对支气管和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1.3.2 TUNNEL原位末端凋亡检测LMPs诱导体外培养的鼠支气管环和肺组织块24 h,TUNNEL原位末端凋亡检测细胞凋亡。2.LMPs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2.1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caspase的影响2.1.1 caspase检测(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MPs诱导前后,气道上皮细胞内caspase-3、-8和-9酶活性的变化。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变化进一步证实。(2)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来分析抑制caspase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2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2.2.1 MDA、超氧化物、ROS和GSH的检测使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测定LMPs刺激16HBE和A549两种细胞不同时间前后细胞内关键的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ROS和抗氧化产物GSH的含量的变化。2.2.2凋亡分析20μM的抗氧化剂NAC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来分析抑制氧化应激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3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上下游机制的影响2.3.1 Western blot检测MAPK家族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APK家族的叁个成员p38 MAPK、JNK和ERK主要蛋白:p38、p-p38、JNK、p-JNK、ERK、p-ERK蛋白和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变化。2.3.2 ELISA检测AA含量的变化(1)ELISA检测LMPs内AA的含量和LMPs诱导前后气道上皮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总AA含量的变化。(2)20μM细胞松弛素D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来分析对细胞产生AA的影响。2.3.3 A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分析100μM AA刺激前后气道上皮细胞内DNA的含量变化。同时对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共同分析A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3.4 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AA和ROS的影响(1)1μM的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ELISA检测细胞总AA含量的变化。(2)1μM的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分析细胞内ROS的含量变化。2.3.5 AA对ROS的影响10μM AA的抑制剂TFP预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再加入LMPs共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分析ROS的含量变化。2.3.6 AA对caspase-3的影响10μM AA的抑制剂TFP预处理细胞和LMPs继续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使用10μM TFP单独诱导细胞相同时间观察TFP本身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发挥促凋亡作用的关键成分3.1使用PSR抗体中和气道上皮细胞表面抗原PS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il-LMPs内化入气道上皮细胞的变化情况。3.2 Western blot检测LMPs上Fas L的表达。使用Fas L抗体中和LMPs上的Fas L蛋白后,MTT检测对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3.3高温灭活LMPs后,MTT检测对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1 LMPs的提取和鉴定结果细胞松弛素D诱导后成功获得LMPs,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显示LMPs直径小于1μm,annexin V阳性率是75.73%,符合MPs的特性。1.2 LMPs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1.2.1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均可观察到LMPs导致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胞发生皱缩、出现髓样结构、空泡形成、胞核深染、染色体浓缩和胞膜结构改变,甚至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发生坏死。1.2.2细胞生长和增殖检测结果(1)低浓度的LMPs(1μg/ml和2μg/ml)不影响细胞生长(p>0.05)。浓度为5-40μg/ml时抑制细胞生长(p都<0.001)。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LMPs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大。提示LMPs抑制细胞生长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Ki-67染色显示LMPs可使细胞的增殖率从对照组的60%下降到39.1%(24 h)、12.6%(48 h)或3.3%(72 h)。提示LMPs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1.2.3凋亡检测结果Annexin V和PI双染结果显示LMPs刺激后,Annexin V的单阳性率,Annexin V+PI双阳性率和Annexin V总阳性率均明显增高。且LMPs在20μg/ml时作用明显,已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1.2.4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MPs和细胞的作用方式(1)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细胞胞浆内Dil-LMPs的量逐渐增加,孵育16 h后Dil-LMPs几乎完全进入胞浆,提示LMPs进入细胞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Dil-LMPs浓度的增加(5μg/ml、10μg/ml和20μg/ml),进入细胞胞浆内Dil-LMPs的量逐渐增加,表明LMPs进入细胞也具有浓度依赖性。(2)吞噬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处理细胞后,进入细胞胞浆的Dil-LMPs大大减少。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细胞使胞浆内的聚集Dil-LMPs增多。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LMPs进入细胞的方式是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的。1.3 LMPs对小鼠气道上皮和肺上皮的作用1.3.1组织病理学观察和TUNNEL原位末端凋亡检测结果扫描电镜、HE染色和TUNNEL染色检测LM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支气管和肺组织,发现LMPs使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损伤,组织排列紊乱、细胞发生凋亡(TUNNEL染色呈棕色)。从组织培养和不同种属来源角度证实了LMPs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具结果:1.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有普遍性,与细胞的种属无关。2.LMPs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2.1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caspase的影响(1)LMPs刺激4h时,气道上皮细胞内caspase-8和-9酶活性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p<0.05);刺激8 h时,caspase-3酶活性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LMPs使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p<0.05)。(2)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逆转LMP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增加(与LMPs组比,p<0.05)。故caspase-3参与了LMPs诱导凋亡的机制。2.2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2.2.1 MDA、超氧化物、ROS和GSH的检测结果LMPs均可增加16HBE细胞和A549细胞内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ROS的含量(p均<0.05)。但是,LMPs处理细胞后,细胞产生抗氧化物GSH的量减少(p<0.001)。2.2.2凋亡分析结果20μM的氧化应激抑制剂NAC预处理细胞可使LMPs介导的16HBE细胞的Annexin V单阳性率从14.8%下降到3.22%,使A549细胞从17.4%下降到4.60%,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NAC可逆转LMPs诱导的细胞凋亡。2.3 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上下游机制的影响2.3.1 Western blot检测MAPK家族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MPs处理16HBE和A549细胞后,从30 min开始,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中磷酸化p38表达均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内磷酸化p38的表达逐渐增加。结果表明LMPs激活了气道上皮细胞内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1.3.2 ELISA检测AA的含量变化(1)ELISA结果显示,LMPs将16HBE细胞产生的AA的含量从对照组的23.01±2.59μg/ml增加到45.42±2.32μg/ml(p<0.05),将A549细胞从对照组的23.01±0.77μg/ml增加到40.51±2.25μg/ml(p<0.05)。而20μg/ml LMPs仅含有少量的AA,为3.49±0.54μg/ml。(2)吞噬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逆转LMPs介导的AA的生成(p<0.05),表明LMPs可刺激内源性AA的产生。2.3.3 A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DNA含量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100μM的AA将16HBE细胞和A549的凋亡率从对照组的0%分别增加到48.04%和50.37%;将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99倍和3.17倍(p均<0.001)。结果表明AA可显着增加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2.3.4 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AA和ROS的影响使用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可将LMPs增加的AA的含量有效逆转27%(p<0.05);这个数值在A549细胞上是28%(p<0.05)。同时,SB203580可有效地降低LMPs介导的ROS的增加(p均<0.05)。说明AA和氧化应激位于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2.3.5 AA对ROS的影响在两种上皮细胞中,AA的抑制剂TFP均可逆转LMPs诱导的ROS的增加(p均<0.05)。故AA调节氧化应激。2.3.6 A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FP逆转LMPs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增加。说明TFP可逆转LMPs介导的caspase-3活化。(2)TFP将LMPs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率从9.88%降至1.95%,在A549细胞上则是从9.08%降至2.26%(p均<0.01)。但相同剂量的TFP本身不能诱导细胞凋亡。说明AA抑制剂TFP可逆转LMPs介导的细胞凋亡,且与TFP本身无关。3.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发挥促凋亡作用的关键成分(1)中和细胞表面抗原PSR后,Dil-LMPs(红色)进入16HBE和A549细胞胞浆的情况无明显改变(与Dil-LMPs组相比)。表明PS/PSR信号不参与LMPs被气道上皮细胞吞噬的过程。(2)Western blot显示,LMPs包含Fas L。中和LMPs含有的Fas L后,LMPs介导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无改变(p>0.05)。结果表明虽然LMPs包含Fas L,但Fas/Fas L信号没有参与LMPs介导的气道上皮生长抑制。(3)高温灭活LMPs后,MTT结果显示LMPs显着抑制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特性没有被改变。提示脂质或其他热耐受成分可能是LMPs发挥作用的关键成分。结论:1.LMPs导致气道上皮损伤,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凋亡,且无细胞种属无关。2.LMPs进入细胞的方式是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的。3.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发挥促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是活化p38 MAPK信号通路,刺激花生四烯酸大量聚集,进而增加氧化应激,激活caspase-3。4.LMPs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是由LMPs中的脂质或其他热耐受成分引起的。结论:
潘丰满[4]2009年在《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1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症状评分、肺溢流量、气管条张力、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IL)-5、IL-13等的含量、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气道重塑参数、肺组织EOS凋亡及调控基因Fas、Bcl-2mRNA表达等的影响。围绕EOS的凋亡,从免疫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等方面探讨止哮平喘方的作用机制。2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复制大鼠哮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简称地塞米松组)、止哮平喘方小剂量组(简称小剂量组)、止哮平喘方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止哮平喘方大剂量组(简称大剂量组),每组10只。实验第8天,即第2次致敏的同一天开始给药,共治疗14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活情况,并对末次激发10min时大鼠的症状表现进行评分。末次激发24h后,进行肺溢流实验,处死大鼠,采集标本。检测离体气管条张力,进行全血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5、IL-13的含量,光镜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气道重塑参数,TUNEL法测定肺组织中EOS凋亡情况,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Fas、Bcl-2mRNA的表达。3结果3.1大鼠激发时的一般状况模型组大鼠在吸入OVA激发后即出现躁动不安、搔抓头面及全身皮毛、呼吸急促和明显的腹式呼吸、打喷嚏、口鼻紫绀、呼气相喘鸣音等症状。反复激发后,大鼠毛色失去光泽,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应用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3.2症状积分比较应用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激发后症状积分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3.3肺溢流量差值和离体气管条张力变化比较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肺溢流量变化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及各治疗组大鼠气管条张力明显降低(P<0.0l或P<0.05)。3.4哮喘大鼠全血和BALF中白细胞总数、EOS百分率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和BALF中白细胞总数、EOS百分率显着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全血和BALF中白细胞总数、EOS百分率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其中地塞米松组和止哮平喘方大剂量组全血和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EOS百分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全血白细胞总数和EOS百分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5哮喘大鼠血清IgE、IL-5、IL-13含量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E、IL-5、IL-13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gE、IL-5、IL-13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地塞米松组和止哮平喘方大剂量组血清IgE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血清IL-5和IL-1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6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光镜观察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炎症明显、管腔狭窄、肺泡隔明显增宽、平滑肌增厚;地塞米松组和止哮平喘方大、中剂量组均能显着减轻大、小气道及肺组织炎症情况,支气管肺组织大致正常;而小剂量组则变化小。3.7气道重塑图像分析参数比较模型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Pbm)、平滑肌厚度(WAm/Pbm)、平滑肌细胞数(N/Pbm)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地塞米松组、止哮平喘方大、中剂量组WAt/Pbm、WAm/Pbm和N/Pbm值均较模型组降低,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小剂量组WAt/Pbm和N/Pbm值较模型组降低(P<0.05),但WAm/Pbm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8大鼠肺组织EOS凋亡及Fas、Bcl-2mRNA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EOS的数量较多,但EOS凋亡减少,同时FasmRNA表达明显降低、Bcl-2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EOS凋亡增加,同时FasmRNA表达也增加、Bcl-2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且与止哮平喘方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FasmRNh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P<0.01),而Bcl-2mRNA的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P<0.01)。4结论以OVA致敏和激发,可以成功复制大鼠哮喘模型。止哮平喘方能通过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降低全血和BALF中自细胞及EOS数量;降低血清IgE、IL-5、IL-13含量;促进肺组织FasmRNA表达、抑制Bcl-2mRNA表达,促进肺组织EOS凋亡,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减轻气道炎症,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发挥平喘作用。
乔俊英[5]2003年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提出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重塑为显着病理学特征的气道慢性疾病。气道重塑是慢性炎症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并构成持续性气道高反应性和不可逆的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气道炎症和结构改变涉及多种炎性基因的表达紊乱和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程序的失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分α、β、γ叁型,PPAR γ最初认为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及代谢有关,近来发现它和炎症及细胞周期有密切关系,可在正常肺组织细胞中表达,炎症时表达增加且与细胞增殖、凋亡有一定相关性。国内关于气道重塑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而PPAR γ在哮喘肺内的表达和意义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制作SD大鼠哮喘模型,观察过敏原反复刺激后气道壁结构改变以及重塑形成后对地塞米松的治疗反应;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气道壁及周围细胞PPAR γ、PCNA和Caspase-3抗原的表达;探讨PPAR γ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气道重塑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材料和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9只,6-7周龄,体重130-170g,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3只。在第1天和第14天,B组和C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10%卵蛋白溶液1ml(内含卵蛋白100mg和氢氧化铝100mg)致敏,共两次;第16天,B组和C组动物开始分别雾化吸入1%卵蛋白生理盐水20分钟激发哮喘,隔日1次,共15次,A组动物用生理盐水代替,方法相同。第46天起,C组动物每日雾化吸入25%地塞米松20分钟,隔日1次吸入地塞米松30分钟后雾化吸入1%卵蛋白20分钟激发哮喘,共20天。B组动物每日雾化生理盐水安慰治疗,隔日1次吸入生理盐水30分钟后雾化吸入1%卵蛋白20分钟激发哮喘;郑州大学(2003)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激活受体在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和意义A组动物用生理盐水代替进行安慰治疗和气道刺激。第65天最后1次雾化结束后叁组动物每只腹腔注射IOOmg苯巴比妥处死,以4℃IO0ml冷生理盐水经右心室快速冲洗,再以200m14℃的含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缓慢灌注、固定30分钟,取出支气管和肺组织,将右肺中叶置于同一固定液体外固定12小时后,放入含20%蔗糖的0.Illunol/L PBS内(4℃)至组织块沉底;蒸馏水包埋恒冷切片机切片,片厚20 pm,分别进行HE染色、胶原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上皮层厚度、薪膜下层厚度、平滑肌厚度和胶原沉积面积:以及PPAR丫、PcNA和caspase一3在气道壁和气道周围及肺泡区中的染色阳性细胞数。统计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牙士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地塞米松治疗前,地塞米松干预组和模型组相比哮喘发作程度无明显差异;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哮喘发作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2)模型组气道壁及周围的炎性浸润明显,气道壁增厚,胶原沉积,血管增生,气道狭窄变形;地塞米松组炎性反应较轻,薪膜结构完整,气道壁增厚仍较明显。(3)模型组上皮层、薪膜下层、平滑肌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前叁者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胶原沉积面积明显减轻,但仍高于正常组。(4)模型组气道壁、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PARY和PCNA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模型组气道壁细胞Caspase一3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模型组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Caspase一3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地塞米松组则明显高于模型组。(5)气道平滑肌细胞中P以RY、PCNA和Caspase一3表达均为阴性。(6)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勃膜下层厚度与上皮层厚度、平滑肌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模型组薪膜下层厚度与胶原沉积面积明显正相关。 (7)正常对照组各部位细胞PCNA表达与上皮层、豁膜下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间均无相关性;模型组气道壁细胞PCNA表达与叁者均呈正相关,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CNA表达与胶原沉积面积相关;地塞米松组各部位PCNA表达与胶原沉积面积呈正相关。(8)正常对照组气道壁细胞和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PAR丫表达与PCNA、Caspase一3阳性数、上皮层、戮膜下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间均无相关性;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各部位细胞P以R丫表达与PCNA阳性数和胶原沉积面积间均呈正相关,模型组气道壁细胞P以R丫表达还与上皮层和薪膜下层厚度相关,地塞米松组P以R郑州大学(2 003)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激活受体在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和意义Y表达与Caspase一3阳性数高度负相关。结论1、SD大鼠经卵蛋白致敏及反复激发可建立理想的哮喘模型,同时具备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两个特征。2、长期哮喘不仅存在气道重塑,肺间质组织的结构改变也较明显。3、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增殖水平与气道重塑程度密切相关。4、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高度表?
王彦[6]2006年在《FasL和屋尘螨基因共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2]。“Th1/Th2偏移”假说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该假说认为Th2细胞的过度活化导致了Th2反应为主的免疫反应,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等分泌增多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3-5]。目前研究发现,“Th1/Th2偏移”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哮喘的免疫学机制异常,近年提出了“免疫耐受缺陷”的假说。正常人接触过敏原后不会发生Th2细胞的过度活化,这是因为正常人可以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而哮喘患者由于免疫耐受缺陷导致接触过敏原后T细胞异常活化,增殖和分化为Th2细胞,引起“Th1/Th2偏移”,始动哮喘的气道炎症。“免疫耐受缺陷”的假说从更深的层次解释了哮喘发病的免疫学异常。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它既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始动因素,也可能是介导免疫耐受的枢纽环节,在激发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两方面均起关键作用[6-9]。Fas/FasL介导的T细胞凋亡是机体诱导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10,11]。将FasL基因转染到DC等APC能够诱导T细胞凋亡,导致机体对相关抗原的不反应性[12-15]。这种诱导T细胞凋亡的DC被称为“杀手”DC。本实验将屋尘螨(house dust mite, HDM)主要变应原Der pII和FasL基因共转染DC获得基因转染的FasL-Der pII-DC,研究FasL-Der pII-DC诱导HDM致敏/激发小鼠对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和机制,并分别将Der pII和FasL转染DC得到Der pII-DC和FasL-DC,将它们分别与FasL-Der pII-DC比较,观察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和机制的异同。研究内容和方法:1.小鼠FasL(mFasL)基因的克隆及载体构建:RT-PCR法扩增mFasL cDNA全长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上。2.构建Der pII和FasL基因共表达真核表达载体:将pIRES2EGFP的EGFP片段
石昭泉[7]2003年在《Th1/Th2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粘液细胞化生和凋亡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大量证据显示哮喘是气道的一种炎症性疾病,T淋巴细胞,特别是Th2细胞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还通过招募其他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等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还显示,气道重塑是哮喘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对哮喘的病理生理起重要作用。在气道重塑改变中,气道粘液细胞化生、增生和肥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改变与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和某些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如气流受阻、肺功能下降,特别是哮喘发作或加重时的咳嗽、多痰等。在一些致死性哮喘尸检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气道大量粘液栓形成,并阻塞气道。因此,研究哮喘时气道粘液细胞化生和增生发生的机制并寻求拮抗化生途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探索哮喘时气道粘液细胞化生的发生机理,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在粘液细胞化生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① 用ELIsA法检测哮喘动物模型在吸入抗原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13的改变; ② 采用细胞形态测定法并应用数码成象分析系统,研究哮喘模型吸入抗原后气道粘液细胞特点,并观察在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气道粘液细胞的改变; ③ 采用TUNEL方法,检测在延长抗原接触时气道粘液细胞的改变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经IFNγ滴注后肺组织细胞内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 ④ 应用MTT法,检测IFNγ对不同生长状态下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以及其他因子对IFNγ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⑤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在气-液跨膜培养以及在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下细胞生长和凋亡的改变,并观察IFNγ诱导凋亡过程中细胞内Bax改变; ⑥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粘液细胞Fas受体的表达特点。 研究结果: ① 哮喘模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在吸入抗原后呈现动态改变,随着吸入抗原时间的延长,IFNγ水平逐渐升高,而IL-13下降; ② 吸入抗原后,哮喘小鼠气道粘液细胞明显增加,进一步延长抗原吸入时间, 菊李丛人学溥才学世落戈 野生型哮喘小鼠气道粘液细胞下降,但STA丁1基因敲除型和Bax基因敲除型 哮喘小鼠气道粘液细胞无下降;TUNEL实验显示,延长吸入抗原吸入的小鼠, 可见气道TUNEL阳性粘液细胞;经鼻滴注IFNY后,哮喘小鼠气道粘液细胞 明显减少,且粘液细胞出现TUNEL阳性改变:⑧IFNY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且对生长旺盛期细胞作 用更为明显;IL一9,IL一13可促进细胞生长;IL一13对IFNY诱导的细胞凋亡具 有拮抗作用;Caspase酶抑制剂能部分抑制IFNY的作用;Fas抗体在不同细胞 生长状态下,与工FNY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④在IFNY作用下,气道上皮细胞内Bax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 研究结论:致敏动物吸入抗原后导致气道出现粘液细胞化生或增生,ThZ细胞因子IL一13在气道粘液细胞化生和增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hl细胞因子IFNY通过JAK一STATI信号途径上调前凋亡因子Bax,并出现细胞内转移,诱导粘液细胞凋亡;IFNY对正常人和哮喘病人气道粘液细胞也有诱导凋亡作用。IFNY对于哮喘,以及COPD或肺纤维化等时的气道粘液细胞增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英[8]2012年在《咳喘宁对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STAT6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显微形态学、免疫学、病毒学等实验技术,研究咳喘宁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STAT6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咳喘宁防治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①建立卵白蛋白哮喘大鼠模型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激发哮喘;②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及比较BALF中IL-4与IL-12水平;分析IL-4、IL-12与STAT6蛋白和STAT6mRNA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中STAT6蛋白和STAT6mRNA的表达;③造模完成当天,常规分离PBS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结合法分离CD4+T、CD8+T细胞,分别进行CD4+T、CD8+T细胞纯度鉴定与细胞活力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根据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的抗体被激发出的荧光量多少,使用流式细胞仪确定T细胞内STAT6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中药咳喘宁进行干预,动态观察细胞培养过程中,咳喘宁对CD4+T、CD8+T细胞中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单纯OVA致敏哮喘大鼠模型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OVA致敏的哮喘模型大鼠喘息症状重,气道反应性明显升高,气道粘膜下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加重。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BALF显示模型组、地塞米松和沙丁胺醇组、咳喘宁治疗组的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均升高,尤其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咳喘宁治疗组、地沙治疗组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咳喘宁治疗组细胞总数稍高于地、沙治疗组,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IL-4水平显着增高而IL-12水平显着降低(P<0.01)。咳喘宁治疗后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下降(P<0.01),与PBS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地、沙组与咳喘宁治疗组IL-4、IL-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IL-4、IL-12与STAT6蛋白及其1mRNA的相关性分析,IL-4与STAT6蛋白和STAT6mR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0.703,P<0.01);IL-12与STAT6蛋白和STAT6mRN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6,-0.866,P<0.01)。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中STAT6蛋白和STAT6mRNA的表达均较PBS组增高(P<0.01),经咳喘宁治疗后,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支气管STAT6及其mRNA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P<0.0J1)。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CD4+T较PBS组增高明显(P<0.01)、CD8+T含量增高不显着(P>0.05),模型组CD4+T、CD8+T内STAT6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地沙组和咳喘宁治疗组(P<0.01),经咳喘宁治疗后CD4+T、CD8+T内STAT6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结论:咳喘宁能通过抑制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中STAT6及其mRNA的过度表达,下调CD4+T、CD8+T细胞内STAT6的表达,从而抑制BALF中IL-4的表达,纠正哮喘中Th2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影响Th2免疫应答优势,并减少哮喘气道EOS的浸润,减轻模型大鼠气道炎症,降低其气道反应性,发挥防治病毒诱发哮喘的作用。
李竹英[9]2007年在《平喘Ⅰ号对哮喘大鼠模型STAT6 Eotaxin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和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平喘Ⅰ号对哮喘大鼠模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6)蛋白含量,嗜酸性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Eotaxin)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以及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IL-4,IL-13含量及EOS数的影响,探讨平喘Ⅰ号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哮喘大鼠模型STAT6,Eotaxin蛋白及其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IL-4,IL-13含量;Wright(瑞士)染色法测定BALF中WBC数,EOS数及分类。结果:1、哮喘大鼠模型组STAT6蛋白,Eotaxin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STAT6蛋白,Eotaxin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其mRNA表达明显弱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近,无显着差异(P>0.05)。2、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IL-4、IL-1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BALF及血清IL-4,IL-13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近,无显着差异(P>0.05)。3、哮喘模型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EOS%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EOS%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近,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平喘Ⅰ号通过降低哮喘大鼠模型STAT6蛋白、Eotaxin蛋白含量以及减弱STAT6 mRNA、Eotaxin mRNA在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降低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IL-4、IL-13含量,降低BALF中EOS数,来干预气道炎症,从而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吴兆利[10]2007年在《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和FasmRNA、Bcl-2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足叁里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及针刺足叁里的调节作用,探讨脾虚对哮喘的影响及针刺在哮喘炎性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探索哮喘的有效防治方法,以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整体多层面、多靶点调节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探求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优化针灸取穴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脾虚本质的研究,并为哮喘的针灸临床研究拓展新的领域。方法:通过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的模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培土生金理论,以脾虚哮喘和哮喘大鼠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刺足叁里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BALF液中TGF-β、GM-CSF的浓度。以TUNEL法进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法进行肺组织中Fas mRNA、Bcl-2 mRNA的检测,并应用光镜对肺组织形态学进行病理观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表现为EOS计数值升高、EOS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EOS计数值显着升高(P<0.01);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中EOS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病理结果显示,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炎性浸润,两针刺组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炎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C)比较,脾虚哮喘组(A1)和哮喘组(B1),均表现为BALF中GM-CSF的浓度明显升高和TGF-β浓度的显著下降(P﹤0.01),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GM-CSF的浓度升高有显着差异(P< 0.05 );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 GM-CSF的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B1),哮喘针刺组(B2)TGF-β浓度的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表现为EOS的Fas mRNA表达的明显减少和Bcl-2mRNA表达增多(P﹤0.01或P < 0.05),与哮喘组(B1)比较,脾虚哮喘组(A1)的Fas mRNA表达的减少,Bcl-2mRNA表达的增多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相应的疾病组(A1、B1)比较,两针刺组(A2,B2) Bcl-2mRNA表达显着减少(P﹤0.01),Fas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各组大鼠BALF中的TGF-β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r=0.538,p<0.01),大鼠BALF中的GM-CSF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显着负相关(r=–0.694,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中Fas 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76,p<0.01),Bcl-2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r=–0.804,p<0.01)。结论:脾虚状态下哮喘大鼠血液中嗜酸细胞的浓度明显增高,且与BALF中以及肺组织中嗜酸细胞的水平相一致。脾虚加重气道炎症反应是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的浓度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针刺足叁里能促进哮喘大鼠BALF中低水平TGF-β浓度的增高,抑制GM-CSF浓度增高的作用;针刺足叁里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促进哮喘大鼠EOS的凋亡;针刺足叁里能使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低水平Fas mRNA的表达增加,并促使Bcl-2mRNA的表达减少;针刺足叁里能减轻模型大鼠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炎性浸润。
参考文献:
[1]. FAS抗体对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D]. 刘志宏.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2]. Fas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J]. 杜永成, 吴世满, 刘志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3]. 淋巴细胞微粒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邱倩. 第叁军医大学. 2015
[4]. 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D]. 潘丰满.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5]. 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和意义[D]. 乔俊英. 郑州大学. 2003
[6]. FasL和屋尘螨基因共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王彦. 第叁军医大学. 2006
[7]. Th1/Th2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粘液细胞化生和凋亡中的作用[D]. 石昭泉. 第二军医大学. 2003
[8]. 咳喘宁对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大鼠STAT6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D]. 李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
[9]. 平喘Ⅰ号对哮喘大鼠模型STAT6 Eotaxin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和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竹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10]. 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和FasmRNA、Bcl-2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足叁里的调节作用[D]. 吴兆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呼吸系统疾病论文; 细胞凋亡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 哮喘的症状论文; 上皮细胞论文; 抗原抗体论文; 地塞米松论文; 健康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