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历史上两个选择题的答案开始_白银论文

从两道高中历史选择题的答案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择题论文,两道论文,答案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选择题的答案要求客观、准确、全面。这里从两道中学历史选择题的答案对比分析入手,比较两道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推导出例二答案的不全面和不准确,进而分析例二引语的原文,并提出对此题答案的不同见解。由此及彼,进一步分析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此题引语部分在引用上存在的引用不全的问题,揭示出历史教科书在引用材料时所存在的引用不全而导致的意思歧义问题。

以下是某校的高中历史试题中的两个选择题:

(1)以下是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钱数

阅读上表,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税赋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

(2)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曾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大幅增加了赋税

B.粮价大幅度下跌

C.商人、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D.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

出题者所给出的参考答案都是D。表面上看,这两个答案似乎无可争议,但细细想想,又觉得二者反映的史实迥异,为什么答案(结论)会相同呢?

例(1)属于表格型的材料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从列表中的数据直观地显示出铜钱贬值与广州白银出口数成正比关系,即白银外流直接导致铜钱贬值,从而引起银价上涨。所以,答案选D有理有据。但是例(2)中,参考答案D就值得商榷了。单从此题的文字所反映的信息看,得出D项结论似乎缺乏史实根据,笔者觉得这道选择题答案不够严谨,现分析列举如下:

例(2)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而且材料直接来自课本原文。一般而言,材料式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做出判断。这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在此题中,从题干材料的字面上反映的是农民赋税负担增加一倍多的历史现象,可以间接地推理出B项。粮价大幅度下跌的信息,而A、C两个选项也会直接造成农民赋税负担增加。所以D项答案显得很牵强附会。笔者查阅史料,发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此语出自曾国藩于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给咸丰皇帝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其原句是:“东南产米之区,大率石米买钱三千,自古迄今,不甚悬远。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朝廷自守岁取之常,而小民暗加一倍之赋。”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朝廷赋税额度并没有增加,但是农民的赋税增加了一倍以上,所以A选项可以排除掉,商人、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在此段文字中看不出,故C选项基本可以排除掉,而其他两个选项都可能是造成农民赋税增加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B项也是造成农民赋税增加主要原因。因为在白银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制钱的价值大大下降了,而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所换取的是价值日贱的制钱,这就意味着农民劳动产品的价格实际上发生了大幅度的跌落,无形中暗受其苦。道光末年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银币耗,农夫织妇,毕岁勤动,低估以售之,所得之钱不可输赋”的现象,农民受害之深,昭然可见。可见“白银外流银价上涨”与“粮价大幅度下跌”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一样,是同一事物中两个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笔者认为B和D都是主要原因。

现行统一教材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课中“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子目中的小字部分“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输入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农民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他们对清朝的统治日益不满”。此处的引用部分有断章取义之嫌。既不能完整的表达编者的观点,也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

教材里引用的“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只能佐证“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的结论。但是对“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这个观点无法提供充足的史实依据。综观曾国藩此语的原文,可以清晰地看出,此语段包含两层语义紧密衔接的意思:一是以斗米为参照系数,通过今昔银钱比价变化,直观地说明银贵钱贱的问题;二是以一亩之课为参照系数,直观地说明赋税增加一倍的问题;而且这两层意思是紧密相连的,白银外流直接导致“银贵钱贱”,“钱贱”又会导致“粮价下跌”。而从课文中的引用部分只能说明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一倍以上的史实,给学生理解“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的含义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

标签:;  ;  ;  

从高中历史上两个选择题的答案开始_白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