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承载希望论文_曹研玲

破茧成蝶 承载希望论文_曹研玲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陕西 咸阳 712000

有一天,你若看见一只微不足道的毛毛虫,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害怕?是恐惧?是不屑一顾?是远离它?还是会蹲下来欣赏它?当这只毛毛虫把自己束缚在茧里,你又会怎样?你可知道,它的每一次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考验与磨练,在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挣扎中,当它从茧子里挣脱出来的时候,你会惊异它破茧成蝶后展翅飞翔的力量……

每个孩子如同小小的毛毛虫,身躯虽小,却包裹着远大的梦想。我们班的小艾,正是个极不安分的小毛毛虫。让老师及家长摇头叹息,因为大家眼前所看到的经常是这样的镜头:上课消磨时间的玩,要么和前后左右小声小话不断,要么书里夹着小人书看得有滋有味,要么昏昏欲睡;神奇的是:一到下课就满血复活,下课疯得生龙活虎,表情包一个接一个;一谈做作业——直挠头,要么偷工减料,要借口不会,要么托词没带,要么借口离开一会(要上洗手间)……逃避不是办法,但他依然在逃避。一天又一天,眼瞅着他的成绩直线下滑,父母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内心凉到了谷底——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有一次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就动手打了他,谁成想,这孩子更逆反了,也更疏远父亲了。按理说子,这孩子脑子挺灵光的,接受新事物又比较快,可怎么这么——懒。尽管这样,可我始终坚信:每一只毛毛虫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蝴蝶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美好善良的心。像小艾这样外表虽然看起来比较懒散,骨子里或多或少在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吧——也许他是缺爱——他一旦得到尊重,便会充满自信,一旦被关怀,被接纳,温馨的感觉或许会促使他激发自身的潜能。我一直在关注着他,试图找到突破口。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下午的课堂作业时间,他因上课贪玩,该做的作业又没及时完成,还把组长气哭了(组长是个文静干练的女孩)。遇此情景,我耐下性子,尊重他的个性,宽容他的顽皮,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我坚信,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真切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的关爱。“小艾”我满面春风地走向他:“今天的作业难易程度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只要肯动脑筋,相信难不倒你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许是老师肯定的话语和充满关切的鼓励对他产生了作用,没多少工夫,小艾竟然主动把拖欠的作业补全了。他把完成的本子像往常一样交给我,但眉宇间留有一丝期待。我轻轻翻看他刚完成好的作业,发现字迹明显工整一些,看得出他写的时候一定是用了心的,“写得比上次认真,希望你继续努力吧!”我赞许道,并给他作业本上得了一个大大的“优”。得到肯定的他,对学习也找回了点自信。下课后的脸上春光灿烂,难怪有句古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对此时的他再贴切不过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日常更是加大了对他一点一滴的激励。得到老师偏爱的他,犹如神助力一般——学习起来主动多了。为了巩固他的学习效果,我还专门让他自由挑选学习优秀生当学习伙伴,并和他坐在一起,一同学习,一起进步。同学的鼓励更给了他动力,催发了他积极向上的心。为鼓励他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我还和他专门商量后,约定:只要能按时交作业的,可以得到一枚星章,及时交又完成得好的,得两枚,凡得到20枚星章就可以获得一份含有老师亲笔签名和写着教师寄语的作业本。小艾在学习中一次次地被鼓励,一次次地被肯定,一次次地被赞许,不断地肯定与被肯定。他经常下课跑到我面前告诉我说,他感觉自己又进步了。此时,我仿佛看到这只调皮的小毛毛虫正在奋力地蜕变。也许是老师真诚、热烈的期望感染了他,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渐渐地,他竟真的改掉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陋习。带有裂缝的蛹,承载的是希望。一次课堂抽检听写,他把小手高高举起,在他充满渴望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他内心的期待。于是,请他到黑板上听写,这一次,他写得特别认真,一个单元三十多个词语全部正确,真是没想到啊!抓住这次机会我有意提高声调大加赞许,“太意外了,能把这个单元学过的这些重点词语全部写正确,太难得了,了不起啊!”我即刻向他竖起大拇指,冲他点头微笑,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只是会意地笑了。我明白——这笑是他体验到来自同伴的认同和老师的肯定,这笑是他默默努力得来的最好奖励,这笑就像丝丝花香、缕缕阳光、股股清泉一样沁人心脾,令人神往,这笑定会让他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快乐的成长学习活动中。

每一只毛毛虫都有一个蝴蝶梦。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面对小艾喜人的变化,我感慨万千:这只倔强的小毛毛虫,在一番痛彻心扉的磨练与挣扎中,逐渐羽化成蝶,终于成为会飞的花朵,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美好。

每个学生总会有自己的个性的盲点或闪光点,但他们都更加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种需要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像小艾这样的孩子,不是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肯定和赏识吗?我们若能在教学中毫不吝啬赞许真诚的鼓励和赏识,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一心一意地善待学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寻找出学生身上独有的闪光点,运用激励的话语去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以求营造宽容的教育氛围,也许会令他们信心倍增,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从小艾变化与成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需要我们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得到满足,获得成功;教育,需要环境的熏陶,榜样的示范,情感的感染,心灵的呼唤;教育,需要用智慧来培育,用热情来感染,用爱心来守护……当我们轻轻柔柔地触摸这些孩子内心深处灵动、闪光的东西,悄悄地唤醒他潜藏的优势,帮助他找回丢失的自信,扬起前进的风帆……

论文作者:曹研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破茧成蝶 承载希望论文_曹研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