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论文_张泽兵

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论文_张泽兵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压力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这样才可以进一步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初中教学生活化方法的融入。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推进实施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可以使学生的探索精神被焕发出来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刺激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便形成了内驱力。作为教师以这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进而产生求知欲。有了自觉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就会自觉地培养起学习兴趣。对生活场景进行感受,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让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总结,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是可触可摸的,所以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接触,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现象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能够实现对理论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进而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此外,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使人本主义理论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进行探索,使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物理学原来就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又反过来对现实生活形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不仅对今天的生活形成影响,更深深地影响着长远的未来。

2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缺乏兴趣。初中物理学习中接触到的内容相对比较难,覆盖面比较广,学习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就会出现厌学的情况,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物理教学效率降低。其次,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展开教学活动。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停留在表面,在课堂上硬性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大量做习题,很少将教学与生活进行联系,导致学生面对物理知识无法思想具体应用,久而久之,学习效果明显降低。最后,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想要拥有创新能力就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然而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经过实验准确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3.1从生活化的角度去进行物理概念的学习

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一个个的概念串联起来的,当然也包括很多的物理学原理。学生要深刻、灵活的理解物理概念,才能够在问题的解决中从应用概念入手,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可以从生活化的视角对于物理概念进行实践化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密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由于结合了生活中的常识经验,学生容易从非物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不过这样的回答从物理科学的角度进行衡量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找到最佳的契合点。由于物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对应的实际情境,所以,教师要善于将物理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看到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在思想中进行一定的处理,首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知识点和生活情境之间的切合之处,其次,再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用他们能够懂的方式或者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方式讲述呈现出来。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打磨,了解学生学情以及提供有钊一对性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利用生活情境揭示物理知识的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的、感受到的物理常识可以说是“水之源”,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关于物理知识的“水之源”,让物理和生活更加贴近,使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物理知识的真谛,并且从中学习相应的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知识中,许多都来自日常生活。生活中呈现的很多物理现象,都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讲解“液化”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花草树木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早晨的雾是怎样形成的”、“热水煮沸的时候,为何有白气从壶嘴喷出”“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为什么瓶子上有白雾”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学习物理知识,进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轻松。

3.3借助生活经验讲解教学难点

物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学习经验也是密切相关的。再加上物理学科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难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教师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以“速度”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笔者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疑问来进行教学,如:“在长跑接力赛中,如何知道哪位运动员跑得更快?如何才能知道我们从宿舍跑到操场的速度?”等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来引导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若学生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还不明确,教师同样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设置这样的问题:“冬天下雪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要给车轮装上防滑链?我们在擦黑板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力才能擦得干净?”结合生活实例,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物理学科中抽象的概念知识,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3.4依赖生活化的视角,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新知识蕴含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元素,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接轨,避免了已学旧知识在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孤立存在,通过生活化元素实现不同知识内部相似或相关元素的有机结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维知识结构的分支和架构,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接洽点,完整地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变得更加轻松容易。例如,在讲授“内能”这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已学的旧知识自由讨论冬天用热水袋或暖手宝是通过什么物理原理进行取暖的,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次回顾和思考,再进一步做具体分析。首先,热水袋、暖手宝本身是有热量的,高温物体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达到了取暖的要求;其次,热水袋、暖手宝本身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降低,热能减少,接下来以“过了一段时间,暖手宝、热水袋温度变凉”进行问题导引,引出新的知识点“热传递及内能的改变”,教师在讲解热传递方面知识的时候,可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使热水降温,怎样用热传递的方法使发烧病人降温”等问题,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再次巩固,而且培养提升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物理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活所发生的很多巨大的变化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用生活化的理念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本身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扎实的提高学生物理学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正海.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248.

[2]郭红英.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课堂[N].发展导报,2018-11-09024.

[3]王之芳.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06:80-81.

论文作者:张泽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论文_张泽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