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语交际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口语训练,采取得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注重课前训练,以为后面的阅读及作文训练打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而现状却是学生不敢表达,不愿表达,不善表达,原因何在呢?对我校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生活阅历较单一,缺乏语言表达的胆量,这些孩子心中有话说不出,说不准,说不完全。根据这些客观实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口语训练,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如何使训练得当,不超过学生实际,又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坚持鼓励,长期锻炼。
笔者主要注重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的说话训练,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训练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采用此法收效很大,主要是根据语文教学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采取如下做法:
1.自我介绍。
对初一学生开课前先自我介绍,要求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性格等,刚开始学生腼腆、害羞、不敢讲,这时,老师可先作示范,拿出一个“表达框架”,这样有利于学生知道从何说起,说些什么,给学生信心、勇气、打破僵局。
2.诗歌朗诵。
诗歌想象丰富、感情炽烈,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语言凝炼、声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具有音乐美。在学生进校熟悉后,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诗歌朗诵,注重训练他们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语句流畅、富有感情。选的诗不一定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学生的习作。
3.讲故事。
这种形式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故事内容要具有生动性、趣闻性、教育性,可配合教材内容,要求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进行,也可以选讲古今中外的传统故事,更要重视选讲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故事。
4.读书心得。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对于他们阅读的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检查督促,否则会流于形式。如何检查?学生可就书的主要内容,精彩的、感人的语句或情节作介绍,也可进行书评或推荐新书或谈读后的感受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学之间展开读书竞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社会活动能力。演讲的形式可以是专题演说,如“好习惯,益终生”,“我爱文学”,“环保,我能为你做什么”,“让青春飞扬”等,也可即兴演说,如当场出题或看图像再演说。指导演说时,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发表欲,要尽力摆脱文稿,用普通话讲。对演讲效果要认真组织评奖,以激发持久的兴趣。
6.鼓励自觉表演。
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为剧本,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另外,可引导学生根据校园生活、家庭社会生活,创作出较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二、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1.熟读课文、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
对于教材中适合朗读的课文,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上《春》一课,我这样导入课文:古往今来,春天是文人墨客歌咏赞美的对象,同学们知道哪些描摹春的诗句?学生回忆后,有的说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的说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说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笔者顺势指出,春天,在诗人的眼中是有声、有色、有情的,而我们花溪被称为“高原明珠”,每年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曾这样赞誉“真山真水真景色,花溪景色更宜人”。作为花溪人,生活在风光旖旎的环境中,更能深感大自然给予的恩赐,那花溪的春天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但内容显得单薄,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他写的《春》中写了许多的景物,有山、水、草、树、花、鸟、蜂、蝶、有风有雨,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他所写的这些同学们平时注意到没有呢?我们来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这样激起了学生情感波澜,拨动学生心弦,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催化下,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了作者所描绘的五幅春之图,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地工作、学习、生活。有了对作品的感悟后,我再次要求学生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在课堂上用生动、贴切、优美语言将花溪的真山、真水展现出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口头复述,归纳课文内容。
在上《散步》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归纳为: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以开展小型讨论会来进行。
在上《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提出:你认为“我”的父母这样处理送羚羊木雕的事好不好,为什么?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样去处理这样的矛盾冲突?学生各抒己见,持正反面意见的同学都能归纳出自己的理由以及提出处理问题的办法,从争论中,体现各种素质学生的不同点。
三、作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说”和“写”是一对孪生姐妹。“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说”和“写”有机联系,相辅相承。作文教学,可从“说”入手,以“说”导“写”。
要以“说”导“写”,首先必须弄清中学生爱说什么,想说些什么。就初一新生来说,升入初中,进入新环境,最初表现的新鲜、自豪。笔者在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发现他们爱说想说的话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爱说自己的历史,爱畅想自己的未来,尤其爱说自己的长处。
2.爱回忆小学生生活,曾有过恶作剧及其趣事、乐事。
3.家庭、亲人、好友,特别是最崇拜的偶像。
4.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5.看来的、听来的新奇事。
针对这些内容,笔者布置了口头作文《我的课余生活》、《童年趣事》、《我心中的偶像》、《美丽的家乡》等,在他们说的过程中,老师可示范,让学生模仿,但要明确提出“说”的要求,学生说了,要及时地评价是不是有内容有条理。要充分地肯定,要保护积极性。“说”了要及时地引导写,把口头表达变成书面表达。指导学生把说的内容与顺序变成文字,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当然,说得好不等于写得好,但说得好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说好了,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四、在改革中求发展
当今课文课程改革、新课标要求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焕发生命的活力。经过加强口语训练,学生有如下改观:
1.农村中学生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克服自卑的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能做到说话有内容,观点明确,用词妥当,语句完整,有的同学甚至能“出口成章”。
3.学生的作文水平、课外阅读能力已有明显的提高,强记知识的自觉性增强了,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探究知识。
考文献
[1]李涛 浅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D].苏州大学,2009。
[2]刘效军 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新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3。
论文作者:李淑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笔者论文; 说话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