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251800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理解、轻口头表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人们赖以交际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加强“说话”训练,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小学阶段,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常常把手举得很高,有的惟恐老师看不见而站起身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起来:“老师,让我说!”……然而,老师又要在这个时候顾及到班上的纪律,或许会让那些急于想回答问题的同学被老师训斥一下,不能随便讲话。或许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可能会让他在心理上产生阴影,让他以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了这种积极性,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并不想打击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是又必须要他们遵守课堂上的纪律,感觉两件事非常抵触。所以,我在教学中,学生上课只要讲的不是与学习无关的话,我都不会去干预、制止他们,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比较活跃。
要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学生,既要看到抢答者破坏课堂秩序、影响预定教学的一面,更应看到他们专心听讲、思维敏捷和勇于表达的一面,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课堂上的“误答者”,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正确因素,教师给予帮助,尽量使他们感受到正确答案是自己思维的发展、延续和转换。对于“未答者”,教师予以满意的笑容,或者一两句鼓励的话,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信任。此外,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
二、通过“听、读”训练,让他们“学说”
在上学之前,学生往往是通过听家人以及周围人的说话而慢慢学会表达事情的,这样,口头能力远远高于了书面表达能力,这就是“听中学说”的结果。这种习惯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学习,保持下来。在课堂上,教师也该把这种习惯运用起来。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外,学生可以回家听人家说、看电视上说、用口语交际这些课来组织他们学说,并给予具体指导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从小学会“倾听”,养成向生活学习口头语言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很多语言大师“出口成章”,就在于他的语言能够像书面语言那么准确、鲜明,那么精练、深刻,那么生动、感人,那么富有思想性和逻辑性。要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还要组织他们在读中学说,加强朗读指导。加强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之一,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其在通过自己的口头充分表达出来。在教学中,读是很为重要的一关,每天必须让学生读好多时间,这样能在读中强固一些知识点。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现在我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能及时改正。 听、读在语文说话中占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想要好好地学听、学读并不是一件短暂的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积累以及训练才能做好。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他们“练说”
“说话”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能力,只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训练才能提高。“练说”可以按照读后、观后、文后三步进行。1、读后练说。它的代表形式是复述课文,这是“练说”的初级形式。它以课文内容、主要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以文章的脉胳为线索,以文章的语言为借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起来,就像有了根硬实的“拐棍”。随着学生各种能力的增强,创造性复述、续编和评述也相继成了“读后练说”的重要形式。⒉ 观后练说。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图说话”。它既没有现成的语言供借鉴,也没有明确的思想、清晰的条理可依托。教师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观察,还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说话”就容易多了。这种练习应逐渐扩展到观看影视节目、观察生活后口头述说一段话。
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想,但是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说话的主次分明,让他能完整地说一句话。同学之间也可以常常互相学习、练习说话,这样既能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能更好地了解别人。
四、积累词语,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是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在平常教学中,每课学习的新生字,我都会给学生组成词语,这样来增加他的词汇量,为以后更好地写作打好基础。然而,单单掌握词汇量是不够的,如果知道了这些词语,但是不能很好地运用,也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的。这就要他们多说,多运用这些词汇来进行造句练习等等,让他们感受到词汇的巨大力量。
总之,“说话”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外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加强“说话”训练是对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翼。
论文作者:赵树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学生论文; 说话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口头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