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市三看医疗中心,北京 102628)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开展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临床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心功能改善指标,联合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对改善心功能作用显著。
【关键词】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25-02
心力衰竭是指因过度劳累、排血功能减弱、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心脏搏出的血液不能满足静脉回流及机体组织代谢所需,而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率加快、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病症,好发于老年人群。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伴随较多的原发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从事体力劳动功能受限,体力活动后会加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重症心力衰竭发病率持续上升,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上升,已经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病情易反复且副作用较多。本文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为(72.32±4.14)岁,病程时长8个月~10年左右,平均时长为(5.2±2.1)年;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72.36±4.09)岁,病程时长9个月~11年左右,平均时长为(5.6±2.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各方面(性别、年龄、病程等)的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补氧、利尿、降压、强心类药物进行常规西医治疗,200mg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片、呋塞米、洋地黄各20mg口服,1次/d;同时给予美托洛尔6.25mg口服,2次/d,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量。治疗4周。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药方:人参、黄芪、毛冬青各25g,葶苈子、桑白皮、桂枝各12g,茯苓、白芷各15g,水蛭粉、冬葵子各5g,生大黄、牵牛子各6g,附子、白术各10g。将各味中药先用水浸泡30min,再用水煎煮,于早晚口服,1剂/d,2次/d,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SV、LVEF以及SV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对患者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恢复至2级;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至4级;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未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功能改善指标
联合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主要包括联合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66.7%,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现时一般为晚期,主要由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静脉系统瘀血引起,造成心脏循环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很多患者在诊断后一段时间内便发生死亡现象,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大都已经处于病重阶段,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急、发展快,很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急性肺水肿、血流动力学障碍等问题,危害性较大。
重症心力衰竭常被老年患者一些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进而影响疾病诊治的顺利进行。据相关研究表明,BNP属于一种多肽,主要由容量负荷过重、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脏所释放,能够对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预测,还可将BNP浓度变化视作心脏代偿机制的特异性指标。实际在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从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等方面着手,还需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分析,合理使用相应的药物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研究中,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发挥药方中的人参、黄芪及五味子等中药,改善心肌代谢功能和扩张冠脉动脉,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再加上其他多种中药配合治疗,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抑制心肌肥厚。通过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逆转心肌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改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作用更为显著对改善心功能作用显著,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安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诊内科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5):119-121.
[2]高敬云,石富华.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148.
[3]杜丽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64.
[4]梁红军.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06-207.
[5]朱莉,董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6):154+160.
论文作者:郭振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