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供应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各种工程管线,需要集约化建造、科学有序管理。然而,建造服务于各种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投资巨大、涉及面广、维护管理复杂、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运营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风险。作为一个城市庞大的基础设施,需要对风险有所识别、综合分析和提出规避措施。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
引言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吊装、通风、照明、排水、监测等相关配套系统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欧美国家综合管廊建设己有180多余年的发展历史,日本后来居上。通过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保证城市管线的安全运行,己经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综合管廊也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政工程中来。
1策划阶段风险
1.1社会稳定风险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规定,项目单位在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当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征询相关群众意见,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综合管廊建设属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投资建设前,应对管廊建设计划告知公众,征询群众意见,以获得社会支持,避免出现社会群众对综合管廊建设认识不足,综合管廊建设对社会整体无益,滥用社会资源,影响公众利益,进而反对综合管廊建设。
1.2政策法律风险
政策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是否对综合管廊的建设有政策上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是否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当地政府是否对综合管廊建设有政策优惠,以及针对综合管廊建设是否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的变更对项目合同条款是否有影响,是否增加工程成本,影响项目建设。
1.3土地获取风险
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地下的市政管线公共隧道,项目建设必然会涉及到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及时获取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性质是否符合项目建设,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相关权利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费用,包括:征地补偿费用、土地恢复平整费用以及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等是否会超出预算,以及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后续的征地、拆迁和安置面临的征地面积,拆迁数量,安置条件等都存在风险。
2设计阶段风险
2.1设计规划风险
综合管廊设计规划风险主要体现在规划深度不足、规划地址不合理,规划使用年限不科学三个方面。规划深度不足主要考虑的是综合管廊建设是否和其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相协调。目前,大多数综合管廊在前期工程规划时大多数未能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相协调,严重影响其他地下设施建设,浪费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加剧了用地紧张局势。规划地址不合理则体现在综合管廊的建设地址是否是与社会需要,民众需求一致,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相协调。若一旦出现规划路线和实际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求,那么将会使得建成的管廊供过于求或供少于求,造成资源的浪费,且阻碍其它地下空间的规划发展,劳民伤财。规划使用年限则表现为规划使用年限过高或过低;过高则会提高工程成本、增加财政压力、延长成本回收年限、降低项目效益;过低则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增加管廊运转负荷,降低管廊使用寿命,同时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
2.2设计规范风险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规范仅有一部,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规范细则相对简单,不够完善,部分管网的设计取值缺乏统一标准,一旦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管廊设计取值与实际工程取值不一致时,易产生矛盾冲突,不利于规范指导,项目建成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存在一定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设计经验风险
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设计经验缺乏,而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高,其建设规模、尺寸及功能即将达到世界之最,部分设计内容甚至已超越了国外己有的设计水平,国内外均无法进行有效的借鉴参考,设计人员是否有相关项目的设计经验,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均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行。
2.4设计技术风险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起点高、建设规模大、建设速度快,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见大量工程技术问题,如:是否合理选择设计断面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纵断坡度与管廊防水、排水的关联,高压电缆、重力流管道和燃气管道能否同廊敷设,电力管线和燃气管线是否需要单仓设计,各种管线间由于敷设不合理或设计缺陷引发的干扰、爆管、爆炸等影响,以及管廊设计是否兼顾人防、防空和其它使用功能。
3施工阶段风险
3.1工程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是否具有从事该项目施工资质,施工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经验,施工工作业人员从事施工作业的技术水平,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是否正确以及工程质量检查制度是否完善等。这些风险因素均可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项目不能按时交付,延长建设工期,亦或影响管廊建成后的使用,增加管廊的维修成本。
3.2材料供应风险
材料供应风险指的是原材料、机具设备或其它资源的供应不及时,材料供应商无法履行供应约定,或者供应物品数量、质量不过关,导致工期延误,施工成本增加,影响工程进度。
3.3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安全风险指的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执证上岗情况,以及安全保障制度、文明施工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按照安全生产制度施工。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将是恶劣的,所以一定要把控好施工安全防线,控制安全施工风险因素。
4运营阶段风险
4.1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则是体现在综合管廊运营模式选择的合理性,综合管廊经营企业结构的合理性,经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者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或者持续性的经营问题,导致运营混乱,运营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的风险。
4.2运营成本风险
综合管廊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热力、电力、通信、燃气以及其他管线的综合运营成本。管廊的运营费用风险主要来自: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维护的费用风险,配套设施需要经常维护的费用风险,管线事故、设备故障、人为破坏所引起的额外费用风险,以及在管廊运营期间,项目的实际运维成本超出计划成本等引发的风险。
结束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市政管线集约化建设的趋势,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方向。较于传统的直埋方式,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中敷设于公共隧道空间内,不但可避免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且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也是一种科学利用。将各种管线集约化敷设,采用综合管廊集中、智能、高效地进行维修、管理,使之不仅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的建设模式,也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本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熊超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162.
[2]王建波,赵佳,覃英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融资体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3304:8-11+28.
[3]贾志恒,陈战利,李雯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及发展探索[J].江西建材,2016,22:6-7.
[4]谭忠盛,陈雪莹,王秀英,黄明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10:1177-1189.
[5]王轶飞.浅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及明挖法施工技术应用[J].工程质量,2016,34S1:154-158.
论文作者:徐文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风险论文; 地下论文; 管线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项目论文; 费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