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董晓卿,张雪玲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董晓卿,张雪玲

山东圣博华康城市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对自然湿地作用的深入认识,世界城市水景观设计逐渐从单纯的水景设计转向湿地系统的设计与改造。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集合了地球、森林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在湿地景观设计中,生态功能是除审美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筑,景观设计

一、前言

湿地公园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天然湿地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以景观为主体,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同时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展示、科学教育和示范。它的总体规划包含文化和审美价值,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娱乐和休息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保护区。目前,中国已建立了21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超过100万的面积。全国各类湿地公园数不胜数,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

但由于我国湿地属于第一阶段,湿地的认识还不够成熟,湿地科学理论是不完整的,因为设计理论和景观分离,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系统没有结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然湿地景观公园本身是不明显的,如地形地貌、河岛的影响;湿地景观设计不考虑当地的文化元素以及当地文化的联系;植物景观单调的设计,导致生物多样性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本文以湿地分类和湿地公园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分析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今后同行们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湿地分类及湿地公园的意义

1、湿地分类

湿地有许多类型,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田、水库和池塘。据统计,世界上有85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占总面积的6.4%。我们经常提到,人工湿地是由非自然环境形成的。

湿地公园的意义

湿地公园是具有显著或特殊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以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效益,供公众的合理利用湿地,应加强湿地休闲或特定地区的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湿地的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社会参与、科学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维护湿地效益,继续发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与原则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不同于以往的设计对象。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水和土地为主。大部分景观都建在水上或潮汐沼泽上。

(2)硬质景观设计的局限性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尽量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破坏原有的环境,限制了硬景观的出现,并带来强烈的景观限制。

(3)湿地生态脆弱性

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引入外来物种,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遵循湿地原有动植物食物链平衡的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顺应湿地的净化环境,控制水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自然资源。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不会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2)以人为本的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实现,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人文情怀;湿地景观是让大多数人得到的便利,而不是少数人,所以我们要注意创建的空间能够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1、湿地公园景观系统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系统设计强调湿地公园各要素的统一,形成有机的系统,促进湿地公园的发展。它要求包括各个方面都有完美的系统体现。系统中的要素,如植物群落点、动物栖息地和建筑,具有自身的内涵,并与整个系统设计相结合。湿地公园的每一个节点,如大型功能区、湿地和块状植物群落,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魅力,同时又与整个设计风格相统一。湿地公园的系统设计可以使我们的主题更加鲜明,设计目标更加明显,从而为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2、湿地公园景观的自然生态设计

天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是以保护湿地公园景观免受城市发展和冲击破坏为基本原则,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容量,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与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和谐共存。关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自然的尊重,针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本地原有的水路、乡土植物、物种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节约用水,提高空气湿度,发展了自然景观。(2)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自然生态指标直接体现了生态价值观。(3)对湿地公园和整个城市进行系统的研究。要从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的地表轨迹和景观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整体景观。在湿地植物配置方面,首先要针对当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还要选择当地植物,同时适当增加易生存的新品种,使植物间良好的匹配能更好地发挥水污染的作用;然后选择各种不同的植物,使植物的整体设计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3、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旅游的保护性设计是在合理保护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实现景观的旅游价值,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肩负着以下使命:(1)保护湿地公园景观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提供就业,保持健康和谐的方式,维护当地的景观环境。(3)为养护和管理湿地公园的景观创造资金。(4)保护旅游项目,促进湿地公园的保护。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是基于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湿地公园景观得到更好的发展。

4、水体植物景观

根据水的不同的表面积,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这些植物配置形状和特性相似,适合远观,可以不给人们造成混乱的感觉。但如果表面积小,对植株高度有较高的要求,较少的水分不适合于远观,所以在植物要求相近的情况下,所需树种较少,个体需要较高的多样性,所以它能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感,也能反映表面的镜面感。

养殖植物需要的水的类型也不同。如果水深离海岸较远,应选择净水功能区,但应控制好数量,以免生长过快,影响水质。同时,对当地的浅水植物的选择主要是观赏性的,因此可以种植水草和浮水植物。

5、湿地公园的陆生植物景观

在湿地公园上并不少见种植陆地植物,这样的植物要有一定的抗水性,以适应湿地的特点,所以各种陆生植物不仅要在配置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观赏性。

五、结束语

湿地公园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体景观生态环境的改善,它是多个学科与可持续发展多方面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可以提高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俊玲 刘芳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2]许婷 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3]吴后建 但新球 舒勇 邓侃:《湿地公园几个关系的探讨》,《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董晓卿,张雪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董晓卿,张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