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犯罪原因研究——以海南省黎族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
陈思余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03
摘 要: 当下针对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研究,多是从社会宏观层面进行探讨,但民族特性对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犯罪原因的影响却鲜有人涉猎。本文以黎族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少数民族区域特征对于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有何影响。
关键词: 少数民族;服刑人员;黎族
服刑人员的犯罪成因研究是一个跨越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难题,且我国国土广袤,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点,这也是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研究中难以避免的客观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该研究少有人问津。近些年分析服刑人员的犯罪成因多是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刑法学等领域着手,虽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很难解释我国少数民族民族特性对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影响几何。因此通过对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东监狱进行实地调研,整合黎族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和在监狱的表现状况,以窥探少数民族区域特性与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犯罪原因之间有何联系。
一、黎族服刑人员犯罪与服刑情况说明
在研讨会上乐东监狱管理干警对乐东监狱黎族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首先,黎族服刑人员在乐东监狱的总服刑人员有20%的人员占比;其次,服刑人员的年龄囊括了18-60岁的不同年龄段,而其中以25-40岁的服刑人员为主要人群;再次,服刑人员的刑期从几个月到无期徒刑的都有涉及,同时5到10年刑期的服刑人员占了相当的比重。最后,服刑人员的罪名多以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为主,而欺诈类犯罪几乎没有。
除了犯罪情况,黎族服刑人员在刑满出狱回归社会后有一个现象:有一部分人会在出狱后一段时间内又会因类似犯罪再次入狱。而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将会在下一部分一同解释。
二、黎族服刑人员犯罪原因探究
在对黎族服刑人员的犯罪、服刑和刑满出狱后的情况有所了解后,其实很容易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黎族服刑人员的犯罪群体、犯罪类型多集中于中青年年龄段的暴力性犯罪?为什么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的黎族服刑人员会在出狱一段时间后再次犯罪?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得对海南黎族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有个大体的认识。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由于黎族人民多居住在较偏远的山区中,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源来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或经济作物的种植,他们的供给水平只能维持在供给平衡的程度,没有大量多余的产物来进行贸易,所以很难完成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来促进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前进与发展。故黎族聚居地的经济无论是在乐东还是在海南省而言都不算上是富饶的地区,大部分黎族同胞的生活水平基本维持在中等偏下甚至更低的程度。在这种经济状况下,黎族人民对物质追求的欲望不强,而且对于生活比较容易满足,民风质朴。
其次,从文化上来说,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产生了自身特有的文化,这也对我们研究黎族习俗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不过由于黎族人民没有形成特有的文字,文化的传承多以图画或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关资料的保护与了解也迫在眉睫。同时在黎族自身经济模式的影响下,黎族人民比较注重下一代生活技能的培养,而对文化的学习不太重视,“读书无用论”甚至成为了一种通识。这一点在服刑人员的学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服刑人员中小初文化水平占到了大部分,且高中文化水平已经算是其中的高学历了,更不用说本科乃至研究生等更高的学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欠缺,因此进入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后,很难胜任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只能从事一系列体力劳动的工作。
2017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旅游+”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产业角度来讲,旅游业早已是我国的战略支柱型产业。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在上述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大部分黎族人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生存技能单一,基本处于劳动工作的底层。据监管人员统计,在服刑人员中其父母与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仅有3-5位,仅占服刑人员的4%,且这些长期劳动合同的合同内容都是与各个农场签订的从事基本劳动的劳务合同。同时,黎族人民本身财富观念比较淡薄,不太重视财富的积累,常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也导致了政府的扶贫项目的进展缓慢,往往扶贫项目的成果刚刚有了初步进展,黎族同胞想到的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选择将产品拿来自己使用了,这样的结果也往往让扶贫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实例2:患者女性,35岁;诊断:咽鼓管疾患;处方用药:醋酸泼尼松片 10 mg tid 3d。用药分析:一般咽鼓管疾患与感冒等微生物感染有关,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或对症应用抗菌药治疗即可,无激素应用指征,且泼尼松片无指征用药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及并发感染,可能加重原感染情况。
在了解了以上情况以后,也就不难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同时全国城市化的浪潮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逆的趋势。黎族的青壮年也逐渐开始加入城市的建设当中,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从事危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自身民族特有的酒文化,所以容易在生活中与他人发生摩擦与冲突,继而演变成恶性犯罪,这也是黎族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以暴力型激情犯罪为主的原因,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其中一位无期徒刑的服刑人员也是因为在酒后与家人发生争吵,在酒精的作用下将妻子杀害。同理,在监狱中积极改造的犯罪分子哪怕回归社会还是会很容易因为相同或类似的原因导致再次入狱。
根据随州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近五年随州市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比重进行分析得出: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里,随州的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最大,虽五年来也在缓慢下降,但是仍以2017年59.36%就业结构比重稳居第一;而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最少并且五年来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64%下降到2017年的3.18%;唯有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五年来持续增长,从2013年34.84%陆续增长到2017年的3.46%。
客户属于药芯焊丝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工艺要求,首道工序需要将单盘钢带放置在设备的平盘放带装置上并涨紧固定,拉出一段钢带经过调节摆臂装置后缠绕在收带装置的工字轮上。开始启动设备,当这盘钢带在工字轮上缠绕完成后,再将下一盘钢带放在平盘放带装置上并涨紧固定,拉出一段钢带后,与之前缠绕在工字轮上的刚带用钢带对焊机焊接好。再次启动设备,完成这一盘钢带的缠绕操作,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将工字轮缠满钢带,完成本道工序产品的生产。此缠满钢带的工字轮将供给下个工序使用。
三、思索与对策
在调研过程中,有两个现实问题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第一:黎族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问题。服刑人员刑满出狱后又因其他犯罪行为再次入狱的情形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一个罕见的情况,因为这类服刑人员都有着共同点特征:文化程度不高、出外务工人员和从事着劳重的体力劳动工作。但黎族同胞作为一个集群,相对其他个体服刑人员的偶然性而言,其本身的集聚性特点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果不能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展,更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前进。
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以下角度出发:我们要认识到导致问题发生的共性原因是:区域经济水平欠缺,导致该地区人群生存技能单一,无法应对急速的社会发展,继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于这种状况,发展经济、扶助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现实中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是这么做的,但收效甚微,追根究底在于没有弄清楚黎族同胞的习俗和民族心理。作为地处山区的黎族同胞,其本身对于财富的积累意识并不强烈,这也是为什么扶贫项目一直罕有成效的原因。所以,在认清这点后,在不断推动扶贫经济项目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忘促进黎族同胞的文化事业建设,在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也得跟上,同时保证黎族的孩子同其他孩子一样,从小接受文化教育,以便将来掌握多样的生存技能来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文化齐头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民族特色,黎族的酒文化和民族服饰等也可以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发展,毕竟只有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才能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黎族文化的缺失与消亡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情况,这也是调研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现实问题。虽然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与密切联系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追求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民族的个性。黎族本身的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法学领域,对于中国本土资源的挖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黎族本身未形成特有的文字,文化的传承多以图画或口口相传为主,但由于老一辈的人不断逝去,新一代的青壮年又都前往大中城市发展,黎寨的“空巢化”,导致黎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代的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抢救,一个民族的光辉文化就要泯灭于历史的洪流中。
四、结语
在通过海南省乐东监狱黎族服刑人员的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众多个案中,黎族文化对于黎族服刑人员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黎族服刑人员的在监狱的表现,更贯穿了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生活。因此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光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深入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已经成为实现区域化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法治建设道路上急需解决的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李西臣.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异质性及其分类矫正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2]王飞.少数民族人员犯罪特征演变及应对研究——基于实证调查与文献记载的历时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2014(7).
[3]戴艳玲.完善《监狱法》促进少数民族罪犯矫正[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8).
中图分类号: D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2-0182-02
作者简介: 陈思余(1993- ),男,汉族,海南海口人,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