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静

(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肺炎应用效果。方法:随意抽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平均每组有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日常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护理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与观察,观察组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也提高了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所以针对性护理适合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新生儿肺炎患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73-02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得当,会延长病程、增加患儿痛苦、加重其家庭负担,严重的可引起不可逆的并发症[1]。针对性护理是充分了解新生儿肺炎具体情况后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选取本院的临床资料,针对新生儿患儿的饮食特点和呼吸到特点,展开特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抽取100例,平均每组有5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有26例,女有24例,他们的年龄在8天~25天之间。平均年龄(6.0±1.2)天,对照组有女26例,男24例,年龄在9天~24天之间。平均年龄在(7.0±1.5)天观察研究之前,护士已向新生儿肺炎患者家属交代过调查的目的,经过家属的准许经行调查,所抽取的100例患均其他系统的重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经性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对患儿的饮食,呼吸道和并发症方面进行分步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日常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饮食方面:针对新生儿患儿特殊的饮食习惯,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准备母乳若是患儿母亲的乳汁不足,可用适合新生儿食用的奶粉代替给患儿食用,病情严重时,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母乳情况,护士协助患儿家属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量表,做到少食多餐。必要时禁食,以防止乳汁凝块堵塞呼吸道,引起患者窒息等。胡时应教导患儿家属,在患儿能吸收消化的前提下为患儿提供母乳,以增加患儿的能量。(2)并发症护理:护士要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新生儿肺炎患儿呼吸,意识的变化情况,若患儿出现体温升高,护士应立即向医生通报,采取护理措施。若是患儿出现哭闹异常,呼吸急促不稳定的情况,护士要及时进行检查处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士要交代患儿家属,患儿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告诉值班护士,以免延误病情。(3)呼吸道护理:针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较柔软,护士要关注患儿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若是出现痰液过多,呼吸不通畅等情况,要协助患者把痰液排出,在协助新生儿患儿排痰时要注意保护新生儿的呼吸道黏膜的完成性,动作轻柔的叩击新生儿患儿的背部帮助其将痰液排除,保持患儿的呼吸道湿润。护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若是出现缺氧的状况,要为新生儿肺炎儿者提供氧气吸入。以减轻患儿的缺氧状况。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均采用调查问卷评分的形式进行研究对比,以100分为标准,评分≤60分时为不满意,评分>60分为满意,根据展开针对性护理前后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来评判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护理效果也根据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为标准来进行观察研究,对比开展针对性护理前后的两组的护理效果。调查问卷评分>70分为护理有效,评分≤70分为护理无效,评分越高;护理效果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通过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x-±s)通过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前后护理患儿家属满意度

见表1。

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后,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提高了许多。开诊针对性护理是有效的。两组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照组中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日常护理模式,虽然护理效果也有所提升;但是和观察组的针对性护理模式的效果相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针对性护理模式的开展提高了护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为新生儿肺炎患儿提供了方便。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

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后,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虽然对照组的满意度也有提高,但是与观察组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存在,实行针对性护理,经两组研究对比后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针对性护理模式比一般日常护理模式更加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是值得推广实行的。本次研究中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护士的操作手法应保持轻柔,新生儿的身体小,各项生理指标发育成熟较晚的特殊性与一般儿童无法相提并论,护士应多注意观察患者的疾病变化,护士要耐心的教导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纠正家属不正确的日常护理习惯,提高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护理效率。更好的促进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康复[3]。在饮食和呼吸到护理方面,重视新生儿患儿的饮食习惯,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而进行合理的喂养,注意保护新生儿的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在患儿生病住院期间,新生儿患儿家属的情绪也会不稳定,护士要多关心患儿的同时,也注意照顾患儿家属的情绪,这样做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从一些细节方面提高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与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经本次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研究观察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了新生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果。在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王君梅.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4):187.

[2]汪恒娜.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908-909.

[3]张玉清,周海丽,邓佳,等.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28-229.

论文作者:吴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