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业的现状与前景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告业论文,中国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这种前瞻性的视野里,我们——中国的广告人,在描绘出广告业发展的蓝
图后,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当然,我们也明白,中国的广告业要达到那种预测性
的极大繁荣之时,仍有一段十分漫长的而又艰辛的路要走。
1979年11月8日,中国国家新闻局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
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这无异于中国广告界的一股春风,吹醒了在
文革期间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下沉睡的广告业,在中国广告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它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走出了长达几十年的低谷,开始恢复了生命力。从那以
后,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在生产扩大、消费扩大的时代里,广告日益
扮演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但是,美国早已在二十年代进入了广告的“科学发展时期”,用科学方法解
决广告中各种问题,而中国的广告业在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在一片空白的起步阶段
中摸索着前行。那时,企业的广告意识还很淡泊,而大多数人提起广告都对其嗤
之以鼻。中国有句老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那种近乎戏谑的语气里,广
告几乎是一种“骗局”,中国人太习惯于几千年来的内省与含蓄,一种近于士大
夫时的清高与不屑——“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广告人的地
位更是低下,有谁能够自豪地说:“我是搞广告的!”?广告的形式苍白而无力
,告白式广告充斥于天下,“实行三包,质量可靠”是那时候广告的标志。
但广告业还是在这种困惑里以其鲜活的生命力飞速发展着,在1981—1
991年十年间,中国的广告业以年平均40%超过经济增长比例的高速度发展
着,这在国外也是不多见的。1985年全国广告经营、兼营单位6054家,
总营业额达6.05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至1992年从事广告经营的单
位已达16683家,从业人员达18.5万人,营业额高达67.86亿元,
(比91年加94%),人均广告费达5.792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0.283%,从1981—1992年广告经营单位、广告从业人员、广告营
业额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0%、26%、41%。广告的作用已逐渐为大多数
国人所认同,观念上的更新与进步成为这十年来广告业最为显赫的进展。企业的
广告意识,国人对广告的进一步认识,广告业界间现代广告新观念(包括市场观
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战略观念、经济效益观念、素质观念)都已逐渐形成。
每年中国的广告学刊物都会列举出一长串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然后,不忘
“但是——”,但是中国广告业又存在着怎样的弊端与不足呢?
中国目前广告从业人员据最权威的数字应该是33万,在这33万人中有多
少人是有计划地选择了这个行业?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人是因为就业机会的吸引
,有些人则认为做广告赚钱,从其他行业被吸引过来。中国广告人的地位远远比
不上律师、记者这样的高级专业人才。广告这个行业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令人紧
张和缺乏安全感的。美国闻名的广告街——麦迪逊大道被人称为“胃溃疡街”。
广州的广告公司中,人员流动率大得惊人,一家广告公司半年之间已经是面目全
非的新面孔焕然其间。多数的广告人对这一行业没有信心,认为这是“年轻人的
职业”,年纪一大就转行寻求一种更为轻松稳定的发展。正是由于广告人地位低
下,使年轻的广告从业人员喜欢自称“撞进广告游戏”,在这种氛围之下,许多
从业人员忽视了这一职业的严肃性,养成了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有人说,广告
人是中国最为前卫的人。更多的人只意识到搞广告好赚钱。当一广告公司提出以
三十万元的高价请赵忠详为一30秒的广告片配音的时候,遭到了他的严辞拒绝
,是否在他的头脑里认为,这一切充满了铜臭味,而不能与其“严肃的艺术”相
提并论?当李海鹰为海尔集团形象片配置了烩炙人口的广告歌曲时,海尔集团的
确是形象大振,但这并没有给李海鹰带来足够的成就感。广告人一出门便带上一
副陪笑的面孔,对着“上帝”——客户以及媒介。
在这种混乱之中,许多广告公司都养成了一种只图眼前利益的服务意识。1
994年仅广州市从事广告的经营单位已达2000多家,只可以“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一词来形容之。国人评论说:“现时最容易开张的要数广告公司。”
“现时最频繁开张的也要数广告公司”。“广告是无本生意。”这些都吸引了很
多压根儿是门外汉但有一些钱的人,因手头上有一两笔业务,于是一夜之间,一
家广告公司便成立了。或者他们很快凭关系做下这不知后果如何的几十万至百万
的业务后关门大吉;或者他们批发兼零售给其他广告公司,从中捞取一些利润。
这样的广告公司很难顾及什么专业知识、技术及行业的服务标准与道德。这很大
程度地影响了中国广告业界的纯净,同时令一些正规发展的广告公司步履维艰。
1994年是广州广告业不景气的一年,随着,新广告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起,
许多旧广告公司也在不景气中悄悄打烊。多数的广告公司便以盈利为目的,在他
们眼中“客户永远是上帝”。他们讲求的是“攻心术”,很多北方、内地的客户
慕名到广州寻求合作,他们很快就被蜂拥而至的广告公司弄花了眼,广告公司针
对这些人打出巨型“糖衣炮弹”,回扣、好吃、好玩、好住买下了客户广告主管
人的心,而广告公司的努力也仅仅在这份合同签订之前。很大程度上,做广告与
做生意划上了等号。
多数的企业不信任广告公司。很多广告人埋怨“企业的公公婆婆太多”。一
方面由于广告公司因素,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自身的广告素质太低。这些不懂广告
的“公公婆婆们”因为付出了高额的广告费而认为他们的意见有权在广告的实施
中得以展现。结果一个良好的创意不是被一枪毙死,就是被弄得面目全非,最终
出台的往往是遵照客户意见而成的四不象的创意。企业内部广告经营的盲目性还
很大,企业的广告投资缺少计划,真正从企业的整个经营方针和目标出发,拟定
短期或长期的广告战略,然后编制广告计划,确定广告预算,科学合理地利用广
告费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即便象海尔集团这样北方的大企业,在去年18
00万元的广告费中,临时应急性的花费占了绝大部分,企业内部自己一直都没
有一个宏观的计划蓝图。这不但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广告经
营者间的不正当竞争。
广告人的地位低下,使年轻的广告人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广告公司亦也只图眼前利益,以挣钱为首要,这又反过来助长了广告是“游戏”
,甚至是“骗局”的认识,损害了广告人乃至广告这一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也
正因为广告人和广告公司的行为导致了企业对广告业的不信任,而这又反过来助
长了广告业间不正当的竞争。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成为当今中国广告业的一大难
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广告人并没有丧失信心。要想使广告人获得与律师、记
者等专业人员同样的社会地位,广告也须走它自己的专业化之路。在这里“专业
”应特指的是某项受人尊敬的、需要比较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与其它行业有显著
区别的职业。美国学者开普勒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从一般行业过渡到专业的专业
化“四步曲”。第一步是建立一个行业组织和会员标准。第二步是确立技术技能
上的垄断,给从业人员建立技术职称,以及整个行业更名以确立新的形象。第三
步是颁布行业法则,明确本行的社会功能,颁布自律条例以消除不道德行为。第
四步是寻求社会对这些行动的支持,特别是对建立行业经营垄断的支持。这时还
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来培养和训练从业人员,因为专业化的关键在于
是否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以及用这套理论来武装从业人员。
在中国现已拥有较健全的行业组织,如1983年成立的中国广告协会,中
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等,此后相继成立了报纸、电视、广播、专业广告公司
和学术等5个专业化工作委员会,这些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广告业的发展,它们在
行业的规划发展,开展学术活动,推广先进经验与团结行业职工方面起了重要的
作用。另外中国已从去年开始实行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广告专业技
术职务资格评定标准,以鼓励各类高级人才向广告业流动,尽快普及广告基础知
识,提升整体广告水准。这可以算是专业化第二步的初步涉及。行业法规方面,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广告管理条例》,1995年2月又正式颁布了《广
告法》,使中国的广告业开始走上法制化的正轨。同时广告学专业自从1984
年在厦大首创以来,也越来越成为一门热门专业。1989年北广也成立了广告
学专业,1987年深大建立起国内第一个电视广告专业。目前已有十几所高校
开设了广告系、广告学专业或广告课程,加之中等教育、函授教育,一个梯形的
培训体系已具雏形,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
广告的研究也在日愈深入。94年,北广首先设立了广告学硕士学位,95年,
厦大也开始招收第一批的广告学硕士生。广告教育的正规化以及广告所依赖的理
论基础的建立,使广告专业化成为可能;而只有广告专业化得以实现,广告人的
社会地位才有可能提高。广告人和企业间应该是稳固的互助合作的朋友关系。在
中国,广告专业化的路子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最终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承
认。只有当广告人不完全把广告业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而自觉履行广告的社会
责任之时,广告的社会形象才会最终得以改善。在这条专业化的道路上,已经有
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建立起对这一行业的信心。
当中国的广告业确立起专业化的道路,它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
首先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国外产品看好中国
的广阔市场。当电视广告上悄悄的出现外国产品的广告时,国外消费品中常见的
节奏明快、流畅的广告很快的先入为主的吸引住中国的消费者,使不少的公司得
于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诸如可口可乐、万宝路等,国外产品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
,富于新意的创意给中国广告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它首先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
品牌忠诚者,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广告业,差距在此,优劣可见,很快成为中国
广告业描摹的“范本”。
另一方面,外资的广告公司也渐渐地“入侵”中国市场。1986年,中国
第一家合资广告公司由中国国际广告公司与美电通·扬罗比凯公司合资的电扬广
告有限公司成立。在其后的几年内,一些世界性著名广告公司纷纷把眼光投向中
国的广告市场。1989年奥美与上海广告公司合资成立了奥美广告公司;19
92年香港精英广告公司也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合作。近年来,台湾的
广告业者也纷纷跨海作业。至93年止,中国已有79家合资公司,遍布广东、
上海、北京等十六个省市。这些合资广告公司的经营思想和方式代表了先进的国
际水平。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它们不仅擅长创作,还具有
营销顾问类的策划能力,已经形成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与实践经验。这些为本土的广告公司带来了国际观的视野,有力带动了本土广告
公司的发展进步。本土的广告公司据此很快吸收外方成熟的作业,了解了先进的
广告制度与作业流程,引进先进的广告观,少走了许多探索性弯路,较直捷地迅
同时这些外资公司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它们多在本土招聘高级人才再加
上公司内外以及企管公司、媒体机构的培训、讲座,使得这批人的素质远远高于
纯本地广告从业人员,这批人员的流动性无疑也带动了本地广告从业人员素质的
提高,刺激了本土人员的求知欲,为在竞争中取胜而不断的吸收最新知识,缩小
彼此之间的差距。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和国际市场的扩大,中国的产品也将更多地打入国际市
场。这就要求广告业必须把自身的经营机制与国际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球范
围内寻求企业发展机会,鼓励跨国经营,建立中国的海外合资公司,扩大国内广
告出口,推动国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更要求着中国的广告业在发挥着中国特色
同时,也应兼及到国际惯例,从而在竞争中取胜,在兼容、吸收中提高。
在广告研究的更高层次上,中国广告界与国际广告界间的联系与合作也日益
加强。一方面,邀请国外广告专家来华讲座,传授经验,展开研讨会与座谈会;
一方面,派员赴日、美、法、香港等国家、地区参观、访问,实地考察。198
4年10月,我国广告界首次派人出席在东京召开的第29届国际广告大会,中
国广告界从此走向世界舞台,引起国外同行业界间的欢迎和关注。随后又相继参
加了第30、31、32届国际广告大会和一些世界性广告会议、国际活动,加
强了中国广告界与国际广告界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时1991年6月,中国也举
办了声势浩大的世界广告大会;1993年,在国际广告协会世界委员会议上,
田树千还被选为国际广告协会理事,表明中国在国际广告舞台上显示出举足轻重
的力量。中国广告界参与国际广告组织与交往日益频繁,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
作用。在迎来国外广告业先进的广告作业及广告观的同时,中国还不忘把自己推
进到国际市场,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接受国际广告惯例,日益走上与国外广告
业界接轨的同行之路。
中国已成为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广告市场。中国的广告业亦磨拳擦掌欲打入国
际市场,国际间的交往合作要求中国有一个全开放的广告市场,中国广告业发展
到这个阶段也要求用国际观的视野走自己的路,中国广告的国际化是必然的。
当我们认定了这条专业化与国际化之路,广告业走向终极的繁荣是勿庸置疑
的。在未来的广告业间,广告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当总统也要当广告人”;
广告不再是年轻人的行业而年轻精神的事业;当我们达到广告的最高境界——广
告公司与企业间是无间的朋友关系,广告业已经是一种绝对制度化的有序局面。
我们有信心,这样的理想,大半部分要靠我们来奋斗,来实现。(作者单位
:厦门工艺美术学校) 责任编辑:罗锦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