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1)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所热爱。其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经过几个时期阶段的发展演变到现在逐步形成了以京剧、昆曲、黄梅戏、川剧、豫剧等为代表的多个不同风格戏曲剧种。在演唱语言及行腔上,中国戏曲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其历史经年之悠久所总结出的优秀经验和知识技巧可堪为民族声乐最应该利用的科学宝库。
关键词:戏曲;行腔;民族声乐;借鉴;发扬传统
一、前言
在几千年的浩瀚历史中,中华民族历经了悠久且灿烂的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史孕育了丰厚的音乐文明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如民歌、说唱、戏曲,这些都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记载的先秦大师韩娥、秦青的故事到民国时期的以梅兰芳、程砚秋为代表京剧四大名旦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涌现出来的优秀歌唱家无一不体现着我国声乐从古至今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独特艺术造诣,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有过记录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可见我国戏曲大家庭的丰富以及戏曲文化的发达。中国戏曲可以看作是中国优秀声乐艺术成就的璀璨明珠。
二、戏曲唱腔认知
中国戏曲唱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相比来说西洋美声唱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科学性和成就是不言而喻的。
1、重“字”传统
字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古代历代大家都十分注重对“字”的表现。明代昆曲始祖魏良辅提出过“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字的清楚放在第一位是让人明白字唱的清楚明白才能准确向听者准确表达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字清”这一基本要求,我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者们十分注重运用唇、齿、舌、牙、喉等部位的协同配合,他们将口腔的功夫作为日常的基本功来反复锻炼。戏曲唱腔还强调“四声不可不分,平仄不可不调”。
2、“念与唱”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戏曲行当中有句老行话:“千斤白,四两唱”,这是老艺人们我国戏曲对“念白”唱“唱”关系辩证看待的佐证,它充分说明了“念白”也即戏曲中的“词”在表演中应该怎样表现的问题,也说明了在戏曲中对于语言文字立足于“说”,应该“说出来”“说清楚”。传统戏曲十分讲究“念白”的重要性,他们还认为通过“念白”能锻炼吐字、行腔、发音与换气等基本功。
3、戏曲行腔重要原则
“字正腔圆”、“以字行腔”是我国戏曲行当的两大行腔重要标准和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字正腔圆”认为咬字吐字必须清楚明白,腔圆则指声音流畅、唱腔圆润,“字正腔圆”被看作是评价戏曲功夫的最基本标准,如果做不到反而口齿不清、字音不准则会被认为是唱的不好功夫不到,这个戏曲的基本标准后来还被引申到生活中,表示一个人说话字音准确、吐字清晰。
“以字行腔”是中国千百年戏曲甚至是歌唱文化的要诀,是我国戏曲唱腔的最大特征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认为演唱唱腔要与歌唱语言紧密结合并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以字行腔” 这一戏曲概念由我国著名戏曲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较早提出,我国歌唱家应尚能先生也在其著作《以字行腔》中对此做出过解读。
三、对戏曲唱腔的借鉴
1、借鉴戏曲行腔的观念与技巧。
在戏曲中无论音区高低都能清楚的将语言表达清楚,说明其行腔观念与技巧是非常正确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各项戏曲行当的观念,戏曲咬字吐字方法也有很多如“喷口”,即是指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字头用力喷出,这样还能加强歌词唱腔的感染力,又如戏曲还有“枣核腔”、“ 橄榄腔”等行腔技巧。通过这些好的戏曲优秀的技巧可以使咬字吐字更圆润清晰,对于民族声乐唱法来说,这些优秀技巧都能借鉴以推动咬字行腔问题的改善。我国戏曲曲艺的优秀理念和技巧都应该是声乐学习积极思考研究和学习的。
2、借鉴气息的运用。
古人有云“夫气者音之帅也”,无论是说话还是声乐表演都会运用到气息。对于说话来说,气息的良好运用会让人感觉到“中气十足,说话有力”,对于声乐来说更是这样。造成很多声乐学习者行腔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息不足或者气息运用混乱造成了整个腔体中的器官不能协调配合。如果下面丹田气息不稳或者上浮到嗓子眼了必然会造成口腔紧张,口腔紧张也就会使得整个口腔动作混乱不能随着字的改变而自如转换。观察戏曲表演应该能发现我国传统戏曲曲调的音域是非常宽广的,而且古代戏曲家们大都在露天场地进行表演他们不仅要让观众听到自己的声音还要让人听清楚所唱的内容,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基础和运用上的。所以,戏曲演唱的气息训练与运用也应是民族声乐行腔所要借鉴的地方。
四、结语
语言是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关系的桥梁,在歌唱中技术再好如果没有清晰的表达出语言那表演是失败的更是不能直击人心的。民族声乐咬字行腔一定要充分借鉴前人优秀的传统,至少归结于在说透中国字、唱好中国歌这一点上来看,外国是没有比我们更好的经验可运用于说好中国字中。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应认真踏实的立足于研究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戏曲文化和民族民间唱法,科学地总结这些优秀传统歌唱技巧并积极发扬其优点使之更成熟、更完美以振兴中国民族声乐并立足于世界声乐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张世文.《浅谈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J].音乐创作.2013年第9期
[2]王瑢.《民族声乐对京剧咬字法的借鉴与运用》 [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2014年第9期
[3]百度贴吧:“戏曲知识——依字行腔辨析【转】”https://tieba.baidu.com/p/3897276874
[4]金刺猬网:“中国戏曲唱法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http://www.jinciwei.cn/c4152.html
论文作者:奉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