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评价中国学术——自然科学研究的评价关涉真善美——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评价论文,真善美论文,谁来论文,院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在学界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评价方法与社会科学有所不同,但同样关涉真善美问题。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鉴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评定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何祚庥: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问题,同样是个哲学问题,涉及真善美三个因素。
“真”是指研究成果是否科学、主观符合客观;“善”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对社会将产生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条;“美”则针对研究技巧而言,指用美学方法去衡量研究方法的优劣。
在上述三个问题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关注的焦点则不同。关注社会问题的人会关心研究成果实用性的大小;关注科学水平的人则强调研究成果的科学技术含量,是否能解决某个科学问题;关注研究技巧的人会在更高层次上表现出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个人认为,自然科学研究首先是“真”与“善”的问题,研究技巧漂不漂亮是其次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是评判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何祚庥: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确实算评判标准的一个方面。因为重要期刊对待学术问题比较严肃,审稿严格,对稿件有一定学术水平要求。但不排除编辑偶尔会出现判断失误或其他因素,在重要期刊上发文章不完全意味着作者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
此外,自然科学的评价涉及真与善,基础理论研究者认为真实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者则认为有效即真理。对于同一个研究成果,分别从实用性、科学性、技巧性方面来判断其价值,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评价一个人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是个复杂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目前国内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是否科学?
何祚庥:我认为大体上是科学的。现在的评价体系包括自然科学一等奖、科学进步奖、终身成就奖等。此外,与国外合作评审的一些奖项使得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世界接轨,评价体系覆盖面较全。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真善美结合评价科研成果方面,目前尚有不完善之处。其次,评价体系运作上,操作的规范性、运作的合理性等,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改进?
何祚庥:实用和真、善的关系,是改进评价体系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看待评价标准,则“真”的标准是一元的,“善”则是多元的。“真”是科学观念,“善”是价值观念;“真”是必要条件,“善”是充分条件。
在研究实践中,科学成果的实用性很强,但是假的,或是盗版的、假冒的,这样的成果是不值得肯定的。自然科学评价体系要注意“真”与“善”的结合,但其前提必须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