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00160
摘要:我国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发新能源,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也相应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生物质、垃圾、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厂正在大量的并入电网,切实维护新能源发电厂及电网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来确保新能源并网发电厂、电网的安全运行,从而实现双赢。风电场等新能源的并网运行的普及为电网运行过程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为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企业;生产安全;管理
1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市场秩序有待完善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非理性投资现象,这一问题使得上游产业过剩、下游遭遇瓶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光伏产业为例,受限于技术问题,光伏产业在成本、发电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然而提前炒热使得该行业产生泡沫。再加上一些企业的逐利心态,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产品质量差强人意,我国许多龙头产业并不能生产引领市场的优质产品,并且还受到了劣质产品的冲击,再加上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新能源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新能源的发展除了考虑环保高效,还应考虑成本因素。我国现阶段就面临这新能源开发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政府的新能源电价补贴。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比较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我国许多新能源在规模与集约化程度上也有所欠缺,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难以保障正常的经济效益。
1.3缺乏可持续发展
受限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问题的影响,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相关机构与研究室,研发队伍建设也不到位,相关技术研究存在滞后性,在加上地方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保障,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企业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控
2.1探索建立符合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由于新能源发电场通常存在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管理中心与发电场距离较远,这种情况下将造成企业安全管理难度的增加,存在由于距离较远导致安全生产部门无法发挥职能的问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第一,生产现场点较分散,不能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二,职能部门无法及时掌握生产现场实际情况,使得管控检查不具备实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应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充实现场人员,加强现场管理水平,并且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加强引导和支持的原则,使得各发电场能打造为独立生产单元。针对发电场人员分散这一特点,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近距离管控,真正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大多数新能源发电企业便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将各发电场信息输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并使得信息信号能借助网络途径传送至生产管理部门,从而根据信息的反馈情况来开展管理工作。在上述管理模式的作用下,能保证安全管理水平的增强,对发电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积极作用。
2.2培养新能源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电力工作人员是保证电力生产过程安全进行的关键人物,因此,需要重视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保证电力生产过程的规范性。首先要求员工能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并建立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可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来实现,以新疆华电沙尔布拉克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企业将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活动,并且为了保证培训活动涉及范围较广,企业管理者提出在线参与培训的方式。指的是工作人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并且鼓励员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来,并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问题的解决,能有效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并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需要电力生产员工保证生产行为的规范性,进而起到防护安全生产风险的作用。如各部门负责人将要求员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电力生产工作,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3改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法
为了实现电力生产管理安全性的提高,有必要加强对管理工作方法不断完善的重视,尤其是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并在安全管理方法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在新能源电力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电力生产过程安全性要求有所提高,要求主要负责人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及政治责任感,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的企业运行理念,并将其贯彻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企业应建立起相应的安全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各生产单位来讲,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并在制度的约束下,保证生产目标明确、操作行为规范。其次,应该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生产安全性评价作为现代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评价。并可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进而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新疆华电沙尔布拉克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企业为了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将进行安全评价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针对企业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判断,如可针对企业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指出其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能有效保证企业电力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4建立风险评估体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作用主要是对各项生产操作的后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在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不同班组及其成员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合理评价,并针对相关工作进行安全分析。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能有效提高电力生产人员在设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能力,进而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积极作用。但是,风险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应对新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只有不断更新风险的评估内容,才能保证分析结果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即是在安全生产指导依据与实际生产情况有效结合的作用下,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且在对风险有一定掌握后,可利用消除、隔离、个人防护等措施进行对风险的控制,是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同样是安全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2.5加强对现场管理的重视
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依照安全规定和的安全生产流程等,对影响施工生产安全的环节进行监督,以便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目的。可从以下方面开展现场管理工作,首先,应采取专项安全检查的工作方式。指的是对施工机械、脚手架等进行检查,这些施工要素对施工安全性有一定影响,有必要加强对它们安全性的重视。另外,应对重大施工项目采取专项检查手段,可通过合理安排各员工的岗位职能,来保证倒送电、汽机扣盖等环节的顺利完成。其次,应重视日常巡视检查。这类检查主要以监理为主,需要各发电场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有计划的开展巡视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限制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我们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出有效对策,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德修,吴征.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际应用[J].企业管理,2016,(S2):86-87.
[2]陶相栋.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4):184.
[3]杜立刚.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研究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02):58-60.
论文作者:朱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新能源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电场论文; 产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