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萍
南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南充 637300
【摘 要】目的 分析外科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 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术前(P<0.05);术中收缩压(106.4±10.2)mmHg、舒张压(74.2±3.3)mmHg、心率(81.9±4.4)次/min,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非常满意29 例、满意11 例,总满意度100.0%,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有效控制心理焦虑、稳定心率及血压,改善综合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H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69-01
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对病情有直接影响,也会对外科治疗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随着临床手术模式的不断改进以及护理服务的不断创新、人性化发展,护理配合效果对外科手术疗效的影响日渐凸显[1]。外科手术多有侵入性操作,需要规范的配合减轻伤害、提高效率;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和不适现象,需要有效的护理配合减轻不适、防控并发症的发生、维持生理功能稳定性[2]。本研究为寻求有效实用的外科手术前后心理干预方案,对比了常规心理护理与人性化心理干预模式的方法与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0 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3~66 岁,平均年龄(44.2±4.8)岁;消化道穿孔6 例、结肠手术8 例、胃癌手术8 例、胆囊手术10 例、直肠手术3 例、下肢静脉曲张5 例,无严重心肺功能、肾脏功能损伤,精神正常。研究组40 例,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4.6±4.1)岁;消化道穿孔7 例、结肠手术8 例、胃癌手术9 例、胆囊手术14 例、直肠手术1 例、下肢静脉曲张1 例,无严重心肺功能、肾脏功能损伤,精神正常。2 组患者基础资料及病情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护理及术后强化生活、用药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人性化心理干预,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术前阶段,结合患者基础资料及病历资料、检查结果和手术方案,分析患者学历、社会、家庭背景及性格特点,灵活、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病情特点以及之后的手术必要性、优缺点、流程、原理、注意重点,引导患者接受现实、乐观看待、相信医护人员,消除失落、抵触、烦躁情绪,开朗平和地接受治疗。
术中阶段,认真核对患者信息于手术资料,热情接待后协助上推车、转移到手术台、安抚患者并麻醉、调整舒适体位;轻声询问患者不适并解释出现不适的原因、告诉患者不适都是暂时的;安抚患者同时固定肢体、开始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术后阶段,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排卧床并肯定患者的努力与配合,交代注意事项、肯定治疗效果,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强化引流管、尿管、胃管等护理;巡回检查和询问时都做简单解释,让患者安心;温和的语气让患者处于最佳康复状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 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血压、焦虑评分
对照组入院时评价焦虑评分(41.1±4.4)分、术前(25.2±3.1)分;观察组入院时评价焦虑评分(38.9±4.9)分、术前(38.8±5.2)分。2 组焦虑评分入院时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术前(P<0.05)。
观察组入院时收缩压(113.4±7.9)mmHg、舒张压(73.9±6.6)mmHg、心率(85.2±11.1)次/min,术中收缩压(106.4±10.2)mmHg、舒张压(74.2±3.3)mmHg、心率(81.9±4.4)次/min;对照组入院时收缩压(112.8±10.7)mmHg、舒张压(74.8±3.7)mmHg、心率(84.3±9.5)次/min,术中收缩压(102.0±6.1)mmHg、舒张压(66.1±6.6)mmHg、心率(75.4±5.1)次/min。2 组入院时血压、心率水平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血压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2.2 患者护理评价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非常满意9 例、满意23 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非常满意29 例、满意11 例、不满意0 例,总满意度100.0%,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的全面提升需要护士转变护理思维和理念,树立强大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怀患者和家属,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相关技能,让患者在入院后、手术前更好地转变心态、适应环境、面对病情和即将到来的手术治疗[3]。
手术开始前反复核对信息和与患者交流都能无形中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赖感,必要的安抚和提醒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需要、减轻不适、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手术意外发生率、减轻创伤、促进术后快速恢复[4]。术后的进一步心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再接再厉、快速走出手术的阴影,忘却手术的痛苦,并投入到康复治疗及护理配合中[5]。
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不单单应用到护理学知识和经验,还设计人际关系学、伦理学、心理学领域,这要求护理人员要跨领域学习和探索实践,才能全面提升外科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李淑君.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胃肠外科大型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83-84.
[2]乌尼日其其格.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之我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482-482.
[3]曾维清,罗亚利,梁红等.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5):698-700.
[4]赵红凤.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0):3894-3895.
[5]匡歆.开展外科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5-4165.
论文作者:韩文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心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满意度论文; 收缩压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