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影响,给城市建设也贡献了一份来自于建筑行业的力量,使如今的各种现代城市的建筑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建筑工程的发展使其内部应用的建设性技术也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其中灌注桩后进行珠江施工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想要应用这种技术,就必须要对建筑的建设需求有所了解,来判断建筑是否真的需要这种技术,而常规的建筑物会存在不适用这种施工技术的情况,因此本文对这种完成灌注桩之后再进行注浆的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建筑工程;应用;施工技术
大型建筑在城市之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是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表现之一,同时建筑的层数也在随着建设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虽然建筑工程的规模在扩大,但是建筑的质量要求还与过去保持一致,保持严格的要求,在严格的建设要求的影响之下,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建设的类型来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根据建筑的需求来确定施工技术,而一些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城市中的大型建筑以及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需要被淘汰,用适用性较强的技术来进行替代,而向进行灌注桩,之后完成注浆任务的建筑建设技术已经被很多施工人员接受并且使用,本文根据对这种技术的了解,对其基本情况以及应用方法进行阐述。
1 技术概述
虽然灌注桩之后完成注浆技术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施工技术,但是很多建筑工程已经对这种施工技术进行了实践,而建设成果也对这种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而这种技术能够治理的建筑问题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建筑施工中会出现高频率问题有泥皮以及桩基沉渣的施工问题,导致建筑的基础建设出现不完善的情况。而这种后注浆的技术可以对这些与桩基不存在关系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另外其能够应用的施工范围也比较广,无论在哪一种类型的地质中都可以进行应用。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固化桩沉渣及泥皮等现象,大大提高了桩基的承载力,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于粗粒土的承载力增幅可达到50~150%,而细粒土的承载力增幅可达到30~70%,由此可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建筑工程桩基承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大直径超长桩应用效果更为明显。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中其他普通灌注桩施工技术相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利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以减小桩径,缩短桩的长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应用工艺分析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覆盖面较为宽广,几乎可以在各种地质中应用,其在不同施工环节有其不同的效果体现,为了充分彰显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力,笔者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如下分析:
2.1 注浆管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采用镀锌管或者是无缝焊管作为制作材料,其直径应控制在25mm或者30mm,当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桩长大于50m的桩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注浆管内的摩阻力给注浆施工带来的压力。注浆管在制作过程中应将其结构分为三段进行制作,分别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对于花管段的侧壁设置应按照梅花形对出浆水孔进行设计,一般孔径应控制在6~7mm。另外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要将花管段利用塑料膜、胶带或者是橡胶模包好,然后用铁丝将其缠绕困扎,以免注浆管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2.2 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压水试验基本上都是在灌注桩浇筑施工完毕后的5d内进行,在压水试验中主要对注浆管路和单向阀的畅通情况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还要将单向阀周边混凝土的泥浆或者沉渣清理出去。在压水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桩端或者是桩侧出现塌孔、扩孔或者充盈系数较大的现象,应对建筑工程灌注桩浇筑施工提前进行压水试验,确保其能够将较厚的混凝土覆盖层冲开,在压水试验过程中应由相关技术人员准确记录灌注桩管路的疏通状况及冲破压力值。
2.3 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在进行注浆管安装工艺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各个注浆管之间的准确对接,焊接时焊缝要连续、饱满,密封。在整个注浆管安装与下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注浆管安装的密闭性与连续性。
2.4 灌注桩注浆工艺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属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与灌注桩后注浆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关系,因此准确操作灌注桩注浆施工尤为重要。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之前,要全面考虑影响灌注桩注浆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比如注浆压力、注浆所掺入的水泥量及浆液水灰的配比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注浆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相关指标与规范进行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
2.5 灌注桩注浆顺序及时间
灌注桩注浆施工应在成桩后2d后进行注浆操作,最迟不能超出成桩30d后,在注浆施工中还要严格控制注浆施工作业点与已经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8~10m之间。另外对于不同的土质其灌注桩注浆顺序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侧后桩端,而对于非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端后桩侧,对于多断面桩侧灌注桩注浆顺序应为先上后下。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中桩端与桩侧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控制在2h或2h以上,当然不易过低也不易过高,具体间隔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概况加以控制。在灌注桩桩端注浆施工中对于同一根桩上的不同注浆导管应进行等量注浆操作。
2.6 灌注桩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压浆控制原则是以压浆量为主,以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对于灌注桩的注浆参数应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计算。若桩端为卵石层或者砾石,应考虑采用比较大的压浆压力与压浆量,并将压浆量作为控制指标。若桩侧为砂土层,应将压浆压力作为注浆施工主要指标。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完成灌注桩之后进行注浆的基本技术具有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工艺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其优势的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技术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性,同时其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被应用与某一施工环节,还能在建筑建设的多个环节之中被应用,桩基具有的承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同时将原本复杂的施工内容有效简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这种施工技术进行深化研究,使其能够与现代建筑建设施工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同时将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锡山,赵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2,5(15):215~217.
[2]孔祥潜.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3(33):94~95.
[3]刘培枝.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经济分析[J].河南建材,2010,4(15):111~112.
[4]张忠苗.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及工程应用[J].施工技术,2011,10(5):34-35.
论文作者:李艳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注浆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桩基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