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五”看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_海洋污染论文

从“十五”看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_海洋污染论文

从“十五”计划看海南市县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县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看海论文,计划论文,十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省19个市县的经济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各市县经济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自身条件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使19个市县在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各不相同。

截止到今年3月,全省各市县“两会”都已陆续召开,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是市县“两会”的重要议题。各市县的“十五”计划,既与全省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又切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凸显了各地的不同特色。贯穿其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海口三亚:全力实施“两地一中心”与“科技+两地”战略

省会海口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起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海口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九五”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运行步入了适度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十五”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今后五年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将主要围绕实现“两地一中心”(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按照目标要求,海口市将有选择地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和生态环保等具有海口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各种先进技术,对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化纤纺织和橡胶制品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未来五年,海口将着力进行市内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重点加快琼州海峡、南渡江和西海岸旅游景点建设,基本建成“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同时有重点地选择周边市县旅游景区与海口旅游资源实现优化组合,逐步建设“琼北旅游圈”,促进全省南北呼应旅游格局的形成。依照建设“商品市场体系较完善、现代物流业比较发达、购物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要求,未来海口将积极调整商业布局,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海口会展中心,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网点,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商务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时以粤海铁路建设和开通为契机,加快火车站周边各类批发市场特别是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使西部海口港至火车站成为批发、加工、仓储、转运、商品展销的重要集散中心。

预计到2005年,海口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7:28:70.3,到时海口将“初步实现现代化”,成为功能比较齐全、服务水平良好的省会中心城市。

与省会海口不同,地处海南南端的三亚市在确定“十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时,提出将坚持“科技+两地”的发展战略,努力壮大第一产业,强化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同时把海洋资源开发和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到2005年“初步把三亚建成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三亚经济已从低迷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十五”期间三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调优、调精、调高的原则,适当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妙林万亩高科技农业园、热带花卉基地、热带水果示范和旅游观光基地、三亚省级综合优质苗种繁育基地、热带珍贵林木基地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优势产业群。同时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发展,并运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支持发展种养业和优良种子种苗工程,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使旅游业“由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向效益扩张的高级阶段升级”,三亚今后将严格控制一般景点建设和城市酒店的数量及规模,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并重点加快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的配套建设以及天涯海角游览区、鹿回头公园的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西沙群岛、西瑁洲岛、蜈岐洲岛等岛屿景区,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旅游精品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三亚提出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资源型、环保生态型工业,发展以出口创汇和来料加工为主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科技型基础产业,重点发展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农业及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业、医药工业、太阳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工业,以及科技含量高、能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兴工业,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三亚市预计,到“十五”期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1%。

中部地区;立足资源开发,主攻特色经济

海南中部地区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在中部6个市县中,有4个国定贫困县,2个省定贫困县,海南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按照海南省委的部署要求,“十五”期间,中部地区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资源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从而为中部开发和经济腾飞奠定良好基础。

中部地区的农业结构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总的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大宗农产品如粮食、糖蔗的比较效益差,农业科技含量低,优质产品少,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屯昌县提出在“十五”期间将充分发挥农产品“季节差、名优特、无公害”三重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重点发展热作、水果、冬季瓜菜、香蕉、养牛,建设热带作物、优质米、热带水果、瓜菜、淡水养殖、牧业、甘蔗、木薯、林业等九大热带高效农业基地。通什市提出,将坚持“品种调优、品质调精、效益调高”的方针,适当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推进“林业、橡胶、瓜菜、水果、黄牛”五大产业化工程,增加冬季商品瓜菜、树仔菜、四棱豆等种植面积,推广树仔菜、粉蕉下农田种植,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以五指山黄牛饲养业为主的畜牧业。保亭县把红毛丹、早熟荔枝、树仔菜、四棱豆作为今后农业产业调整的重头戏,力争把保亭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毛丹水果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冬季瓜菜(野菜)生产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针对自身山多耕地少,耕作方式粗放,种植业单产较低,效益差的实际,白沙县提出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按照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结合“种养加”的发展,建立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荔枝、龙眼、香蕉为主的热带高效农业。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白沙县还提出把林业和畜牧业发展成为白沙新的支柱产业,把南美岭10万亩松树林区建成全省最大的集科研、示范、观光旅游、种养为一体的林业综合开发基地。

中部地区是海南旅游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其丰富多采的生态旅游内涵和富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内涵,为中部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受交通不便、规划滞后以及生态破坏等因素影响,多年来中部旅游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在制订“十五”计划时,中部各市县纷纷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如通什市提出优先发展旅游业,加大对民族风情产品、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并提出了“旅游富市”的口号。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什市决心从创建生态省的全局着眼,以市区为中心,以五指山为重点,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开发”的原则,着重挖掘整理黎苗族传统健康的风俗文化和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为实现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旅游为主的转变,逐步把保亭建设成为全省疗养基地、休闲胜地之一,保亭县提出将加快以七仙岭温泉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产品促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以此不断提高旅游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中一大支柱产业。

以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善中部地区的交通、水利、供电、通信、市政设施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是中部各市县实现“十五”目标的重要前提。“十五”期间,通什市将集中财力加强以道路、水利、城市公共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里抓好通什至三亚公路改造、通什南圣至保亭七仙岭公路、通什五指山至琼中仕阶公路的建设,以尽快解决长期以来制约通什发展的“瓶颈”问题。白沙县将重点抓好牙南公路、牙邦公路以及白什公路等骨干公路的建设,拓宽路面,提高等级,并力争在“十五”期间实现全县村村通车。

东西部:打好“海洋”牌,农工旅全面推进

东部沿海市县除三亚外,包括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5个市县,西部沿海市县包括澄迈、临高、昌江、儋州、东方、乐东6市县。“十五”期间,东西部产业发展的重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十五”期间,东西部沿海市县都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从实现农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决心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订单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文昌市把发展文昌鸡和水产业作为农业调整的突破口,力求到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7.76亿元,年均增长10.8%的目标;琼海市、万宁市提出,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发展水产业、畜禽业,大力发展早熟水果、冬季瓜菜、冬季养殖等“季节差”产品,以实现农业增效。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发展海洋产业,是海南优化产业结构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在制订“十五”计划时,沿海各市县都将海洋产业确定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之一。海岸线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临高县,经过“九五”的发展,其海洋渔业在全省已居于首位,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面向“十五”,临高以“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全省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提出将增加投入,改造更新渔船网具和装备先进设施,通过以开发好北部湾渔场,开辟出粤东、岛东、西沙、中沙、南沙等内外海渔场,开展深海远洋作业,同时加速发展高附加值水产养殖业,依托新盈、调楼、黄龙三大渔港建设海产品交易市场和综合加工基地,最终形成捕捞养殖以及运销、加工转化业为一体的综合高效渔业体系。围绕各自产业带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要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发展海洋产业上也各有侧重。从市县制订的“十五”计划来看,东部沿海市县将重点发展海洋水产业,如文昌、万宁提出了在未来五年将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方针,加快发展外海捕捞和海水养殖业以及淡水养殖业;西部沿海市县则将加大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力度,使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如东方市大力配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加快对东方"1-1"气田和海洋石油化肥项目的开工建设,重点发展天然气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及其配套下游产品,并最终实现“全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化工和能源基地”的宏伟目标。

工业化滞后是海南产业结构水平低下的主要标志,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十五”期间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海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按照海南省的产业布局规划,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建设西部工业走廊被确定为今后海南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在“十五”计划中,西部市县把“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合理布局,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非国有经济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毗邻海口、拥有琼北最大深水位码头群和老城工业开发区的澄迈县,提出在未来五年将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起步的切入点,力争在“十五”末期形成澄迈高新技术产业雏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力争在5-10年时间里,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海南工业基地、琼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依托海南吞吐量最大的八所港、正在施工建设的粤海铁路通道以及天然气资源等优势条件,东方市将着重发展与海洋天然气相关的大型工业企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全国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儋州市将按照“围绕本地资源建特色工业,围绕大工业上配套工业,围绕高新科技发展高新工业”的思路,完善轻工食品、建材、橡胶制品等传统支柱的工业体系,在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寻求突破,力求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27%,工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的目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昌江县,“十五”期间将按照“打好基础、转换机制、增加效益”的原则,改组改造现有国有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国有企业,继续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以重工、轻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根据旅游发展趋势,结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目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使目前以观光产品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度假、特色旅游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结构转变,构建海南旅游独特的产品体系,同样是东西部市县在“十五”期间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作为海南旅游发展的先行地区,目前东部观光游已成规模,其滨海度假休闲游已渐成气候。“十五”期间,东部市县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做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文章。而与中部地区同样拥有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西部各市县,在未来五年,将着力抓好重点景区(点)建设,完善设施和管理机制,强化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提高接待水平和旅游经济效益,从整体上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儋州市在确定向度假旅游转变的同时,对区域内资源作了不同的功能划分:热作两院和东坡书院为文化旅游区,兰洋和云月湖为休闲度假区,松涛水库和美万新村为生态旅游区,白马井和光村为海上旅游区,那大为旅游娱乐购物中心等。未来五年,儋州市将把这些旅游区逐步建成达到国家水准的旅游精品区,向实现“最佳中国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此外,澄迈的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昌江的棋子湾、霸王岭、王下皇帝洞、地下宫以及乐东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景区在“十五”期间都将进行重点的开发建设,成为各具特色并具有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能力的重要旅游景区。东、西线旅游的衔接和设施、管理的逐步完善,将极大地丰富海南“环岛游”的内涵,使之获得质的提升,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海南旅游粗放经营的状况。

标签:;  ;  ;  ;  ;  ;  

从“十五”看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_海洋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