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林 杰

高校人才培养应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复合型人才培养虽已实施多年,却成效甚微。本文在充分考察东北地区德语人才培养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前提下,提出若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举措。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特色及对人才的需求

吉林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位,立足汽车产业,与德国有诸多的经济合作交流。在这样的区位条件下,吉林省对德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根据笔者所做的“吉林省德语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的问卷结果显示:人才需求岗位中,工业企业德语翻译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德语专业学生第二位的就业出路为教育机构的德语教师,这是基于三方面的因素:上述的经济区位因素; 德国教育的强大吸引力在中国催生了较多的留学需求;德语被纳入高中课标,成为高考语种之一。

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实践性的要求高于理论性,因此,大部分企业对德语毕业生的学位要求为本科,对毕业院校及留学经历也并无过多要求。由于岗位的特殊性, 只有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语言等级证书有强制要求,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对应聘者的德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除了德语语言能力,企业也越来越多地看重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专业背景知识、英语语言能力及其他岗位必备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人才需求者的视角来看, 当前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背景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者,除了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更要注重专业背景知识、通识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东北地区德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尽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制定多年,东北地区各高校德语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笔者所做的“东北地区高校德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的结果,在东北地区当前开设本科德语专业的9 所高校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必须发挥好人才培养的功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由人为因素影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人为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制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并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导向。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在重工业和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的区位优势,着力培养汽车德语、工程德语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迎合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当前,在高中德语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中小学逐步开设德语课程,未来德语师范类人才的需求会大大增长,高校应抓住这个契机,开设师范类课程,或者设置德语师范类专业,为中小学德语教育储备人才。

4.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及学生实习实践上,较少学校有固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只有不到一半的学校能为40%以上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岗位。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率平均为60%, 其中大部分依托东北地区汽车行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就职于工业企业。但毕业后就职于工业企业的学生,很少能够在就读期间建立完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储备,大都是就职后慢慢掌握工作必备的技能。在实践育人方面,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利用自身的语言人才资源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3.复合型人才培养流于形式,效果有限。 德语历来被归为小语种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很多方向课开设不起来,就只能是人才培养方案里的一纸空文。由于师资力量不稳定、课程开设一味追求全面性、教学课时的局限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高年级的专业方向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专业方向课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当前高校教研重点在基础课的教学设计,针对高年级方向课的教学研讨并不普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未能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基础阶段的专业核心课在所有学校的开课情况大同小异,都是围绕语言基本能力的训练,开设听说读写方面的课程。在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方向课上,所有学校都开设了不同种类的专业方向课,但方向课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语言学、文学、经贸课为主, 仅有部分学校能够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跨专业的通识课作为选修课程。

三、德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大学生大部分远离家乡在另外一个城市求学,因此,父母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注不及中小学时。虽然大学生远离家庭,但家庭作为其出生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其在外的言行仍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感情破裂等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恋爱危机的重要诱因。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危机干预模式应该从学校单一的危机干预模式转为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当大学生发生恋爱危机时,学校应立即启动危机处理预案,相关人员要根据危机情况尽快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对家长而言,当孩子处于恋爱危机时,最好能陪伴孩子,给予情感支持与精神抚慰,同时,家长应与学校保持沟通,反馈相关信息,与学校共谋对策。

对于中小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商业运营模式而言,合理性的资源配置结构也非常关键,相应的价值活动必然会对企业资源产生消耗,而资源本身就是企业从市场获得的多样化因素,企业要将不同资源要素和生产体系、管理机制以及奖惩结构等进行融合,确保能将资源转变为直接的产品或者是服务形式,从而维护企业在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经济运行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顺应市场发展动态,要在资源配置结构中对人力资源、核心资源以及财务资源进行统筹判定和科学化分配,保证资源配置结构能满足企业经济战略发展目标。

2.能够同时胜任语言教学和专业方向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 在师资方面,能够为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教师大都是德语语言文学类专业出身,没有工科背景知识,教师本身并没有企业的就职经历,且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为教师提供进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

2.课程设置要充分考查学生需求。 课程设置一方面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保证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学生兴趣和专长,同时综合考量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课时安排,使课程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实现师资的复合、管理的复合以及文化的复合。 师资建设要“内培外引”:一方面,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发展兴趣,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鼓励教师考取教师以外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派遣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人才制度,邀请企业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进校讲学或授课。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名校教学资源或专业课程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同时在学分管理和评价制度上提供配套的保障, 为学生提供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课程选择。

4.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 一方面,寻求校企合作,选派学生到企业接受实践教育,校企联手共同培养具备丰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接纳企业员工进校学习,为企业员工提供语言教育。利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语言服务,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

路上,他如常地看报纸,却不再专心,总是抬头来偷看她,与她对话。她就淡淡地应着,然后她接到他的邀约:晚上一起吃饭。

(该文系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JGJX2018C17>、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语课程设计与应用机制研究”<长师高教[2018]54 号>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 周 俊

标签:;  ;  ;  ;  ;  ;  ;  ;  ;  

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