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可以有效地对班级的日常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充分协调各个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在这样的基础上,班主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工作,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以初中班主任为例,简单探讨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学习源动力 有效激发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逐渐提高,对教育的重视度日趋上升。初中是学生系统地接受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这就意味着,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对这一阶段提起重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做出帮助。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大多集中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地点,而班主任是初中生除家长外接触时间最久的,这就意味着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下意识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并对班主任产生无条件的信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出优秀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良好的品质与人格,能够更好地赢得学生的尊重,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另外,班主任必须拥有一颗宽容心,由于初中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其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对于问题的思考可能不够全面,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可能会犯错误,教师必须对犯错误的同学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才不会使学生对自身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教师需要对学生具有一定耐心与宽容,但也不意味着教师需要无条件地迁就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也需要积极地纠正,引导学生及时地对错误进行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不选择当场进行批评,在事后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一定的批评教育,及时地对学生错误尽心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辞不可过于激烈,否则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在进行一定的批评后,还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一定的保护,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学习。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与深入,教师必须明确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学生。班主任更是如此,无论是日常的管理工作或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已然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将其领会,才能为学生今后独立地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是照着课本教材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心理,起到反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只给出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就这一学习目标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讨论,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最终再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一定的整理与点评,并补充上自身的看法,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必须通过自身的教育方法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初中生的生性比较好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另外,由于初中生的三观尚未形成,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学习的意义,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及学习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就很难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督促和引导。作为班主任,必须尽可能地观察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深对于他们的了解,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可以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例如,班主任可以尽可能地在班内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读比赛、手工比赛等活动,通过班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初中生能感受到胜利与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出学习源动力。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地协调整个班集体。这就意味着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与觉悟。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的纽带作用,作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中间人,尽可能地将整个班级集合在一起,培养出学生的学习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鲍娟 浅谈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J].社会科学,2015,(9),00005。
[2]顾晓雁 班主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J].考试周刊,2017,(A5)。
论文作者:覃秀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师论文; 动力论文; 初中生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