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堂讲学、调查和研究以及实际进行操作等活动,指引和教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提高了技能,而且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还要有针对性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以及实际进行操作等活动,获得的一种探索研究式、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和学术研究相类似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试验操作、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以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目的。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授受,更要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各类现实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慢慢渗透,在多媒体课后设计一些研究课题,结合学生和社会的生活,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地方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各种资源的缺乏、工业布局的不完善、环境污染、交通、旅游、房屋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发展水平,通过研究性学习主动的去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新颖。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更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地图和图表资料,由局部到整体积极活动起来。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教师利用实践指引和教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有利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学到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既丰富和扩大地理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术和能力;学生的地理兴趣和爱好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更培养了他们能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通过现象看事物变化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去钻研和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问题独自进行试验,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并分析结果,进而从中发现地理原理和规律,最后通过知识,获得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结合社会现实生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或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试验、结论、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研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动,从而使他们的研究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启发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进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去查阅资料,最后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要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通过分析信息,得出结论;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与途径;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问题。这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而且,如果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研究目标与课题,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体验和创造自由空间,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时候学生会遇到一些地理问题或现象,他们的生成因子有很多,而且受到影响的程度又大不相同,学生直接研究此类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或现象时,思维往往会受到阻碍。教师可以教导和指引学生先分析重要因子,再分析其他次要因子,最后逐个解剖和分析影响因子,不断深入分析,从而破解复杂地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多元化的理论和经验,逐渐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当今科学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多元化,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强,学科内部知识也在不断向纵向延伸,因此,单靠一个人或某一个学科是很难完成了,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强强联合。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思想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和影响而发生变,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最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5培养学生的撰写能力
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论文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教师,这个阶段要善于指引和教导学生如何将得到的书籍资料进行处理、取舍、讨论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并要有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内容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能用语言、文字、地理、图标等多个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6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论文作者:杨中秋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