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话家风润物无声永传承论文

抚今追昔话家风润物无声永传承论文

抚今追昔话家风 润物无声永传承

郝 亮

要说我的家风,提笔之间,好像连几个字都总结不出,但它犹如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纽带,把上一辈与下一辈连接起来。家风不但影响家庭,也会感染身边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温暖和爱就像一滴墨汁滴入清水中,会慢慢晕染开来。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不是西医的辨病,西医师对中医不甚了解,只能做到辨病,开出的中成药方很大部分药不对证。中药的使用应该咨询中医师。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我家是千千万万家庭中最普通的一个。在这个朴素的小单元里,家风家训是最宝贵的财富。如今已是八十三岁高龄的父亲依然以身垂范。老父亲习书法、背诗词、看报纸,饭不多吃一口,觉不多睡一会儿,生活非常自律,时刻保持着一名退伍军人的作风。老人一生吃素,抽烟喝茶,自然养生,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如擂鼓,找他喝茶聊天的人络绎不绝,天天好心情。父亲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这也影响着我,在单位工作不敢懈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家生活非常困难。父亲退伍回家,去集市买粮食。他买上大半口袋玉米后,想歇歇再往回赶。等他抽完烟回过神来时,除了屁股底下坐着自已买的玉米外,他发现旁边还有半口袋玉米,急忙抬头找人。可是,他一直等到下午两三点不见有人来,也舍不得在集上吃口饭,只好饿着肚子,将玉米推回家去。辗转多次后,终于找到失主。父亲笑着说:“终于找到你了,你害得我好几天心不安,三十多里地来回受累挨饿,真是的!”那人感激得流下了泪,说父亲救了他的家庭。长大后才明白父亲,宁肯自己难死也不贪财。这也教育了我,做人要坚持原则。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有人想起这件事就讽刺挖苦父亲,回家饿着肚子,老天送你吃的都不要,真傻!

九年前,女儿离家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吉林师范大学求学,半年才回家一次。大学四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了高中时期的那种约束,女儿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们父母又不能面对面地和她沟通,怎么办呢?我就把平时想和女儿说的话写成信,尤其是在女儿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把我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教导和我们的家风故事写在信里,引导女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女儿大学期间,我们给她写了很多封信,这些信是父母对孩子的惦念和感情的真实流露。她虽然从未说过,但我知道她其实也脆弱,在学校也想我们。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默默地给予她支持。就这样,我们借助书信来往了解她的在校情况,通过书信让孩子首先懂得如何对人对己,懂得如何对公对私,以至如何对待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通过书信鼓励孩子根据自身情况,树立大学阶段和人生的目标,激励她为了实现目标努力学习,帮助她走得更远。

冉冉轻烟闪闪黄,饭馀岭上弄春光。 豆苗竞茁红侵步,杏叶才开绿满筐。 偶摘最怜人不见,小鲜偏喜我初尝。 非君古道谁堪寄,只许山家作道粮。

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了情义厚重,更感受到了血脉情深。大爷爷无后,父亲从小就被过继给了大爷爷。当年说下的,父亲伺候大爷爷大奶奶,叔叔给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可是大爷爷大奶奶去世早,奶奶活到近九十岁,叔叔累得找到父亲,希望父亲也管奶奶。父亲在奶奶床前端屎端尿,陪护二十多天,奶奶最终满意地闭上了眼睛。那时父亲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很辛苦。说起这些来父亲感觉很欣慰,觉得对得起死去的四位老人。我们听了后觉得: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好的家风就是对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孝道,是对父母的付出感恩在心。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父母身上的诚信、宽厚、简朴影响了我。正是天下这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的好品质代代传承,才使得中华大家庭生生不息。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风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如今,我家四世同堂,我的侄儿、侄女、女儿也有了孩子,全家二十多口人。在我看来,家风就是我们这个家庭的气质,体现着这个家庭的价值观,告诉晚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

家风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教育子女,也影响着我如何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教与学,学与教,时时处处洗涤着我的心灵。老师对孩子的爱是自然本能的行为,而对于关心过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品德,能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灵。师爱是一种传递,我愿学生长大以后,也会用这种爱去对待他人,回馈社会。

(1)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全市工业废弃物、食品加工废弃物、疏浚污染物以及其它有毒物质等是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来源。这类污染物由于量大、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排入水体不易净化,处理也较困难,因而是造成渔业水域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等化学污染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我的班级组建了家庭教育小联盟。几乎每周五晚上我都参加小联盟的活动,讲我的家风故事,和家长一起探寻教子之道。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军人,母亲长期忙于工作,且笃信严厉教育,经常打孩子。孩子胆小而且自卑,不喜欢听课。这个学生不遵守纪律,上课捣乱,甚至不愿进教室上课。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直在引导、在教育,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规则意识越来越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周末我去家访,他的父母把积聚多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倾诉了出来,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苦恼倾诉了出来,甚至把因此带来的家庭矛盾也倾诉了出来。原来,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的根源是父母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的,是父母争强好胜的心理所致。我把我的家风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的父母听后很受触动。回到学校我还联合学校领导帮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帮助他树立自信。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越来越开朗,规则意识也逐渐加强了,他的父母也很欣慰。我觉得孩子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家风的传递,是家校协同共育的结果。

要说我的家风,提笔之间,好像连几个字都总结不出,但它犹如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纽带,把上一辈与下一辈连接起来。家风不但影响家庭,也会感染身边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温暖和爱就像一滴墨汁滴入清水中,会慢慢晕染开来。我用最稚拙和朴实的语言记录这点点滴滴,不为别的,只为好家风永远传承。

【郝亮,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huati@163.com

标签:;  ;  

抚今追昔话家风润物无声永传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