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停顿”_数学论文

特级教师谈教学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停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停顿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数学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停顿,就是根据某种需要短暂中断讲话。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停顿,可以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意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锻炼思维,积蓄传愫的作用。这是因为:

从学生的角度看,“沉寂”的教学“停顿”阶段是学生静心思维的孕期,容易使学生激起好奇的涟漪,荡起思维的火花;

从学生的记忆角度看,课堂上适当留出“停顿”,学生的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小,学习内容易于记住;

从心理卫生角度看,课堂教学中留下“停顿”,学生可以得到积极休息,消除心理疲劳,避免“分心”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停顿”呢?下面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时需“停顿”。

一般地说,数学知识环环紧扣,节节相联,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讲授新课时留出一些教学停顿,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先让学生口算:接着,教师用纸先将等号及左边式子盖住,指着右边式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揭示课题,提问: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这时教师应该留“停顿”,让学生思考:①这两道题能直接相加减吗?②怎样计算呢?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分,从而顺利地解决新的课题。

二、提问后需“停顿”。

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后急着让学生举手发言,有时连续提问好几名学生都无言对答,或答不到点子上,或语言罗罗嗦嗦,颠三倒四。究其原因,症结是提问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提问后有意识地停顿让学生思考,将会改变这种局面。

三、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需“停顿”。

例如,在“求比值”和“化简比”时,学生把比写成带分数,比值写成假分数,将概念“张冠李戴”,出现诸如“1/2表示比化简的结果。”或“用3/2表示求得的比值。”这时,适当“停顿”引导学生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讨论它们的区别。同学们互相讨论后,说出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这样促使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在概括结论之前需“停顿”。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之后,进行停顿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数学结论。例如,教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先安排如下步骤:

1.操作。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各自的

2.填空。

教师提问:最后两个等式成立吗?为什么?接下去应给出教学停顿,让学生观察比较,整理自己的内部语言。最后,由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结论。虽然有口头表达机会的只是少数学生,但独立思考的机会人人都有,所以说,此时的教学停顿是十分必要的。

五、出现错误之后需“停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看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学生出现某种错误时,如果教师采用停顿的方法,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做这样一道题:“一间教室,用边长0.4米的方砖铺地,需要360块,如果改用边长0.3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这是一道反比例应用题,绝大多数学生这样做:

解:设需要方砖X块。

0.3×X=0.4×360

X=480

此时,我们不要急于为学生纠正错误,而需停顿一下,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再冷静思考,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冷静的气氛中,自己去发现纠正错误。学生经过再思考后,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即:

解:设需要方砖X块。

0.3×0.3×X=0.4×0.4×360

X=640

六、出现新题解答时需“停顿”。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方计划18小时看270页书,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看了1/5,实际几小时看完?”学生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其中一种解法是:

18×5/6=15(小时)

这种解法巧妙简捷,当学生说出这种解法的算式后,我没有急着让这位学生讲出算理,而是给出停顿,让大家讨论。“这种解法对吗?如果对,请说一说算理。”当大多数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后,我才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因为实际每小时看书页数:原计划每小时看书页数=(1+1/5):1=6:5,看书总页数是一定的(270页),每小时看书页数与看书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实际看书时间:原计划看书时间=1:(1+1/5)=5:6,改成分率句,即“实际看书时间是原计划5/6”,则得出:18×5/6=15(小时)。

试想,如果在这位学生列出这个巧妙解法后,立即要他讲出算理,而不停顿让学生们思考,教学效果肯定大为不同。这是因为新颖解法经常是少数学生想出来的,我们让多数学生有一个独立消化理解过程,比起一下子让他们知道这种解法的算理,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说,有时学生虽然有了新颖解法,但不一定立即能讲出其算理,也要一段时间整理思路,所以出现新颖解法之后需停顿。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停顿远远不只是以上几种,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把握时机,掌握火侯,这样,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标签:;  ;  ;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停顿”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