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_贸易结构论文

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产品出口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最后10年到21世纪初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就世界范围来看,2001年以前,高收入国家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收入国家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低于中收入国家水平。但从2002年开始,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不仅超过中收入国家,还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及高收入国家。2003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7.1%,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比重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5。

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有多方面。全面分析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对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一客观认识,还是预测近期或未来5~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并进一步制定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

1 近期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据海关统计,2005年1~10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12.8亿美元, 同比增长33.5%,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速3.9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到27.9%。2004年底,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239家。

图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及增长

1)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增长的重要基础。

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达到了16.5%,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11.7%提高到2003年的14.8%,提高了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也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成长最快的产业,未来15年内,每年将以20%~40%的速度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了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科技兴贸政策成为我国近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助力器。

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调整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原外经贸部和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针对战略的实施,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各部门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等。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大大降低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本。中国进出口银行2004年6 月出台的《中国进出口银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卖方信贷管理办法》,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申请出口卖方信贷的门槛从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降为300万美元。科技兴贸政策提高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增长。

3)世界制造业快速向中国转移,外商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近年我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来华设厂,如摩托罗拉关闭了其在南非和欧洲的工厂,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世界上主要电子信息制造商都将其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将中国纳入其全球生产和供应链中。在我国吸引外资保持高增长势头的同时,高技术领域投资相应增长。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1996~2001年,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2%。外商投资对我国外贸产生了重大影响。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出口338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由1989年的9.4%上升到2004年的57%。外商投资不仅对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产生影响,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更加显著。2005年1~10月,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03.8亿美元,增长34.2%,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87.8%。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是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的主要力量。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支柱。

4)国外对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2004年美国GDP增长率达到4.4%,私人消费继续稳定增长;2005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呈上升态势,通货膨胀率稳定,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给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就业状况改善也有效地刺激了总需求。2005年1~10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前3位分别是美国、欧盟、香港,分别对其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14.9亿美元、388.5亿美元和386.6亿美元,合计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69.5%。美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一定积极作用。

5)高技术产业发展结构直接决定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通信及电子类产业的增加值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快速提高,由1995年的59%提高到2003年的71%,8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见图3)。计算机、通信及电子类产业的快速成长使这两大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05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手机及其零件、计算机及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083.6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5.7%,同比增长33.7%;其中计算机及其部件累计出口683.1亿美元,增长28.5%;手机及其零件累计出口275.4亿美元,增长50.3%;集成电路出口125.1亿美元,增长30.4%。

图3 计算机、通信及电子类产业增加值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6)私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2003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共计1.65万家,比1999年翻了一番。其中国有企业数量比1999年增长11%,合资企业数量增长23%,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增长了1.5倍,集体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私营企业数量增长达到30倍。2004年7月1日实施的新《外贸法》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并将“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为私营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政策环境。

2005年1~10月,集体、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出口增幅分别为58.6%、47.4%。国有企业出口增长则为17.2%。近年来我国的私营企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私营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见表1)。

表1 按企业类型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2003年

2004年 2005年(1—10)

 同比增长% 占全部高 同比增长% 占全部高 同比增长% 占全部高

新技术产

新技术产  新技术产

品出口%

 品出口%

品出口%

国有企业 10.83

 10.86

22.1

  8.5

 17.2

 7.4

三资企业 66.54

 84.93

53.4

  87.3

34.2

 87.8

集体企业 62.63

 1.89

 32.1

  1.6

 58.6

 1.9

私营企业 338.79

2.31

 67.6

  2.6

 47.4

 2.9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7)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优化了出口结构。

我国大量吸引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多数以劳动力密集方式生产中低端产品和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兴贸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4年前5个月, 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价格上涨了28.9%,集成电路价格上涨了17.2%,我国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美元的走低也有利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美元的贬值增加了我国周边实行浮动汇率制国家升值的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8)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政策促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2003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扩大到九部委。各部门及地方积极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科技部研究制定《科技兴贸自主知识产权联合行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的比重,逐步调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

2 近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1)知识产权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

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比重高,近年来,加工贸易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少。尤其是近两年频繁出现的如DVD、路由器等众多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制约。据分析,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5%,按我国当年工业产值利润率计算,约占机电产品出口利润的30%。随中国加入全球化分工的深入,知识产权的影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产生影响。

2003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退税率的调整在短期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如2004年1~6月,出口退税率保持1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3.3亿美元,增长94.6%,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6%;出口退税率下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593亿美元,增长55.3%;但对整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大。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障碍。

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到技术壁垒影响,而2000年为66%;39%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比200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对出口造成的损失愈17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60亿美元。2003年2月13日,欧盟公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进入欧盟的10类机电产品的生产企业要负责回收或交纳“报废金”,出口机电产品成本有所增加。数据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已形成障碍。

4)来自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相近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

欧盟东扩后,中国与这10个新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相近,10国入盟后,给中国企业和商人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中东欧国家产品的价格、技术含量水平都与中国相似,所以,中东欧产品在欧盟范围内对中国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欧盟对外部贸易依赖的进一步降低,将产生贸易转移效应。此外,由于新入盟10国全面实施欧盟“共同贸易政策”,将造成中国出口该地区的部分产品关税税率升高,或受到原欧盟对中国实行的配额管理、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措施的影响。

5)投资与贸易的替代及产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替代关系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

我国目前仍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要贸易方式,对外直接投资较少,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就地销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这样,体现在产品贸易的量将出现减少。同时,高技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也将对产品贸易产生替代效应,如美国。随科技部海外创业园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投资与服务贸易对产品贸易的替代会逐步显现。

3 中长期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

1)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的市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对外开放总格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和技术升级。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务转移到我国,有力地带动了以我国为生产基地的加工贸易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巨大市场潜力和制造业优势将进一步为世界各国、地区所倚重,跨国公司投资、采购和生产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加强,也会对我国出口、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世界贸易增长趋高度正相关,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将直接受世界贸易形势影响。

据商务部研究院报告,目前全世界GDP总额大约在30多万亿美元,而世界贸易约占其1/4左右。从1999~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曲线与世界贸易增长曲线看,两者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见图4)。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5.1%,创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贸易发展迅猛,世界贸易量增长9%,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到8.88万亿美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连续3年减少后开始回升,投资额约为6120亿美元。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贸易将占世界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

图4 世界货物进出口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趋势

3)外商投资的扩大在中长期仍将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

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和垄断不可避免,如果长期过高地依赖外资与港澳台资本,我国高技术产业就很难占据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龙头地位,很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电气机械等虽然资本装备程度比较高,但由于资本产出规模明显、税负水平较低等原因,有可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相对集中的领域。但外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力的增大隐含着重大的危险。对于国家来讲,外资对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控制力的加强意味着国家对该领域作用的削弱。外资是永远不会将最先进的技术投资中国的事实,将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始终处于加工地位,很难提高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4)技术性贸易壁垒及贸易保护主义将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环境持续影响。

2004年8月,墨西哥经济部指出,自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反倾销调查有103起, 中国已成为该组织中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成员。美国和欧盟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到2004年8月为止,欧盟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有32起,正在调查的有22起;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有52起;根据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的统计,墨西哥对中国产品实施了9起反倾销调查。

5)知识产权壁垒将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长期产生影响。

继美国、日本相继公布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有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其利用的推进计划》之后,欧盟也于2004年4 月公布了《欧盟知识产权维权指令》。世界各大经济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深,将在中长期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少形成一对矛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不是短期内可实现的目标,因而,面对日益紧逼的双重壁垒,即使世界经济与贸易形势好转,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将不同程度受到该类因素的制约。

6)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区域内贸易量迅速增加,对我国出口空间形成制约。

在WTO的146个成员中已有65个成员签署了或正在签署跨区域或跨洲际的贸易协定。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内贸易替代区外贸易的趋势在一定程度加强,类似情况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上一些主要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方面使这些区内国家对区外需求的依赖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扩大对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会遇到贸易制约。

7)国际经济政策形势将会不同程度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欧盟2004年5月顺利实现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 年中国同欧盟贸易额达到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而同波兰等这次增加的10个欧盟新成员的贸易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2004年头4个月,中国与这10国贸易达到3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目前这10 个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是9%,而欧盟现有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是4%。欧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在东扩完成后,欧盟25个成员国将对中国实行统一的贸易规则、统一的关税、统一的行政手续。这将大大简化中国商品在欧洲范围内的操作程序,提高效率。欧盟东扩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影响。

此外,中美关系、中国同亚洲各国关系及新兴国家的关系也会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影响。同时,其他一些非经济、贸易因素如2003年SARS及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也将不定时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暂时性影响。

基金项目:项目研究得到国家发改委资助《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战略研究》,ZDYJ1902。

标签:;  ;  ;  

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_贸易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