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全面地把握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位论文,作用论文,党的基层组织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是这一伟大工程的基础之基础。研究好这个问题,历史地、全面地把握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意义。
一、从党的性质和党的历史脚步看:我们的党称之为“共产党”这一神圣的名称是老祖宗的创举。1843年,恩格思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共产党的概念,不过,当时特指魏特林宣传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派别。到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思在起草《共产党宣言》中正式提出了今天意义的共产党,即把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正式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称为共产党。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的含义至少包含: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这是前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由其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有着共同目标和共同宗旨,这是必备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共同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我党的历史脚步中看,党的兴衰与党的基层组织息息相关。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仅有53名党员,“二大”时增至195名,“三大”时达到470名,1925年“四大”时达到994名,这近四年间经历了三次党代会, 党员和基层组织数都是成倍增长。 1925 年以后由于陈独秀严重的右倾错误, 导致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基层组织遭受重大损失,在紧要关头党迅速终止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又有较大的发展,到1928年“六大”时,全国党员已经增至4万名。 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党的组织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45年在延安召开“七大”时,全国党员已经达到121万名,1956 年“八大”时突破1000万大关。就是这1000万党员率领和组织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到十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已达到5800万,成为全面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有力的党。可见,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发展壮大史。
二、从执政客体,执政本身看:我们党的执政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基础在于广大基层党组织。党的强大的执政体系自下而上是由广大基层组织把千百万党员按照工作单位、生产单位等形式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从基层支部到各地方组织,直至中央完整的、严密的、统一的组织体系。在辽阔的国土上,几乎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就有党员和党的基础组织在发挥作用。党执政的这一独导之处既是我党有别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我党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基础所在;我党执政最终依赖于基层党组织,靠基层党组织去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靠广大共产党员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和激励群众,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凝聚群众,使党的主张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党通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群众、影响群众的执政过程,既反映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又反映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本质,是我党执政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确认的根本保证;我党执政效果的检验最终体现于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了解党的窗口,是群众感受党的实体。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必须体现在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体现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上。群众就是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党组织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共产党员了解党,感受党,决定对党的感情,甚至向背。从这个意义讲,基层组织的强弱是检验执政效果的晴雨表。这体现在邓小平同志高度概括的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问题上。同时基层组织还是党了解民情的发达触角。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生活在群众之中,最能感受群众跳动的脉博,最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对于党制定切合实际,充分反映民意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执政水平很有好处。从这个意义讲,基层组织又是党调控执政的指示器。
三、从执政主体,执政党本身看:基层组织是党的组成基础,支撑基础。党员是构成基层组织的细胞,基层组织是构成党强大肌体的细胞,党员离开了组织将一事无成,党离开了基层组织将是空中楼阁。基层党组织这种构成性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对党的建设的巨大影响,直接制约着党的建设。就象人的肌体一样,一个人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千千万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细胞。大量细胞衰变甚至癌变就会影响身体,甚至危及生命,只是这种变化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基层组织对党建的制约性也包括着两重性。千百万基层党组织对群众富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就强大,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就深受人民的拥挤和爱戴,党的事业就欣欣向荣;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当然,基层组织的自身状况和作用,除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上级党组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管理措施是否恰当有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这种特殊性质告诉我们,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掌握在党的手中,取决于党自身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质量;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的一盘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层组织既是干部的来源,又是干部施展才华的场地,离开了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干部工作将会失去基础和依托;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既寓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于一体,又包含了丰富的干部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内容,是务虚与务实的结合,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党建工作中是“纲”,具有牵一发,动全局的意义。
综上所述,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基层地位与源头作用并存。基础地位是指基层组织是党建立之基础、执政之基础,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也是许多有关党建教程、理论书刊通常这样表述的。这种对党的基层组织地位与作用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述,虽然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与党的建设的密不可分性,但反映的只是基层组织与党的建设被动的支撑关系。源头作用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干部来源、反馈信息,反作用于党的建设和执政水平的一种主动积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是过去通常被人们忽略,而又客观存在的关系。重视和研究好这种关系,有利于克服就基层组织抓基层组织的片面性。基础地位与源头作用并存,就是辩证统一地看待和研究两者的关系。即既承认党的建设和执政中基层组织的基础地位,更承认基层组织对党的建设和执政的巨大反作用,并把二者统一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去研究,去对待。这既有利于克服忽视基层组织反作用的失误,又有利于克服单纯强调基层组织基础作用和基层组织反作用的片面性。从而客观反映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执政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重基层、抓基础、促发展上来,对于提高党建水平,包括执政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是群众了解党和党影响群众并存。群众了解党是指群众通过基层组织这个窗口来认识党、了解党;党影响群众是指党主动地领导对群众的影响和群众在了解党中所切身感受的双重性。前者使党处于主动地位,一般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式方法恰当,效果比较好,因而容易引起重视;后者使群众处于主动的地位,具有经常性,不易引起重视,但群众更注意这种直接的感受,因为群众不仅要听我们党员、干部在会上讲了些什么,更要看我们党员、干部在会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干了些什么。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是言行一致,言传身教,身先士卒,那么群众必然从心底敬佩和爱戴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和感召力;反之,情况就截然不同。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群众了解党和党影响群众并存,就是把党与群众放在相互相成的关系中去研究,这既是党主动地领导、引导群众的过程,也是群众了解党的过程。可见,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掌握这种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党领导群众,又要重视党影响群众,把党对群众的领导真正建立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尚品质、高尚人格和表率行为的基础上。这是新形势下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三是细胞作用与肌体作用并存。细胞作用是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成单元,有战斗堡垒作用的特殊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肌体作用是指基层党组织作为构成党的整体的一分子,其成份质量和功能必然带入整体,影响整体。两者作用并存是指细胞既影响、制约整体,整体又影响、制约细胞,这种作用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认清这种关系,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既要注意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努力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去加强自身建设,完成本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又要时刻不忘党的大局,从党的整体和全局高度自党地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对上级党组织而言,要从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深入实际,分类指导,努力为基层排忧解难,面向基层,服务于基层,落实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