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论文_陈焕锦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论文_陈焕锦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东省从化市 510900

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在保护同时也会影响原本依赖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周边社区居民生计,为此应协调双方关系,整合彼此的目标与利益,以此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协调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自然保护区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社区就是绕不开的重要因素,因为自然保护区长远目标的实现与社区居民的支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协调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1]。由于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严重依赖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而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又离不开当地社区居民的支持,因而在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存在日益尖锐的矛盾[2]。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1 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3°43′02″~23°48′10″,东经113°49′30″~114°01′50″,距从化区中心街口街约60km,距广州市区约120km,其东与龙门县、广州市增城区接邻,其南接壤广州市白云区,其西与广州市花都区、清远市毗连,其北与清远市佛冈县、韶关市新丰县为界。保护区内有为大亚湾核电站调峰错谷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及上、下水库和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周边有塘田村、安山村、草铺村、吕中村、新联村、鱼洞村、小杉村、联丰村等八个行政村。

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及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

2.1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分析

自然保护区被周边社区包围,两者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离开周边社区保护区就会“唇亡齿寒”,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活区变死区。而且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生态保护区,还是社会、经济、政治的统一体,只从自然因素论保护是不全面的,会忽视周边社区发展及社区居民的现实利益,所以保护区也要考虑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统一性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升了周边社区的知名度,扩大了当地社区的影响,因为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社会窗口,能将外界目光照进社区,社区也能够透过这个窗口了解外界,进而引进先进资源和技术,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也需要获得周边社区的支持与帮助,因为社区居民熟悉当地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状况,能为保护区提供有价值的各类信息,便于保护区规划、建设和资源保护等。矛盾性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区建立之前居民多以林木采伐、采药、狩猎、采集薪柴为生,保护区建立之后这些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社区居民收入减少,生活面临窘境。

2.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制约和威胁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因素来自保护区和社区两方面。就保护区来说,保护模式对社区居民生计关注不够,出台的管理制度未考虑社区利益,没有形成合理的社区共管机制,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分配不均衡,社区发展替代机制未落实到位,保护区管理机构人才缺乏,用于保护和社区共管的资金投入不足等,是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就社区来说,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认识不足,社区人口增加带来的对资源需求压力增大,社区基础条件差,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低,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是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威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科学的自然保护管理思想

要使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首先应树立科学的自然保护管理思想,即从原来封闭、强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开放、参与的管理方式,从原来单纯保护方式转变为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应鼓励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并与社区建立协调机制。其次,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将发展社区经济、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作为动植物保护之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与社区发展相冲突。

3.2 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机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机制由动力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整合机制组成。自然保护区的动力源自保护区的保护需求和周边社区的需求两方面,两者应尽可能达成共识,取得合理的平衡。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无法完全避免,建立冲突控制机制可以协调两者的冲突。保障机制是从国家政策、资金保障和监测体系方面保障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整合机制是为了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利益。

3.3 引导社区发展特色产业

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较为低下,过分依赖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所以仅靠当地政府与保护区的扶持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发展落后的面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可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减轻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3]。例如鱼洞村豆制品、腊味远近闻名,可发展特色农产品;小杉村塘屋、坑角建造客家古村落吸引游客参观。

3.4 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体系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与保护区的支持和帮助,三方充分沟通,以获得社区发展所需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可由自然保护区牵头,成立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政府及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共管委员会,制定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规划,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3.5 加大自然保护区宣传力度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可能是保护者,也可能是破坏者,所以要充分挖掘利用积极因素,同时设法消除消极因素,对社区居民要抓宣传,也要抓法制。宣传是为了提高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促其参与自然保护;讲法制可威慑资源破坏活动,减少案件发生。

4 结语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存在长期依存关系,能否获得社区居民的有力支持决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成败,为了使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必须关注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润,王双玲,吴林巧,等.保护区与社区如何协调发展:以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物多样性,2017,25(4):437-448.

[2] 胡国建,陈传明,郭连超,等.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社会观念状况及差异性分析——以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6):52-56.

[3] 包战雄,袁书琪.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关系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2(4):49-57.

论文作者:陈焕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论文_陈焕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