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确定可采取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诊断为小儿高热惊厥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患者有关资料,对致病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提出急救护理的规范措施。结果:上呼吸道感染(占60%)、肺炎(占20%)、急性肠胃炎(占12%)及其它原因(占8%)依次为导致高热惊厥的几个主要原因。在婴幼儿6个月—2岁期间多发,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正确规范的干预措施,患儿全部退热,有效率100%。住院治疗中没有患儿产生并发症,出院后对患儿进行一个月回访,没有产生癫痫等预后不佳的患儿。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及时采取规范措施,可使患儿产生预后并发症的情况得到有效防治。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1. 前言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婴幼儿6个月—2岁期间多发,临床中具有自主的全身骨骼肌强直及抽搐阵挛性表现,大部分同事伴随意识障碍,严重患儿产生呼吸暂停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高热症状同时在发作前存在,容易对患儿大脑造成损伤,严重患儿产生智力低下及癫痫等后遗症,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在救治及护理中及时采取规范措施可使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抑制,本研究分析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确定可采取的最佳护理方法,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诊断为小儿高热惊厥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26例男患儿,24例女患儿,患儿年龄在3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3)岁,腋下体温在38.1—40.3摄氏度之间,患儿与临床诊断小儿高热惊厥标准相符,不存在生理及智力发育异常,将遗传性疾病或其它脑内功能障碍予以排除。
2.2 方法
患儿中有28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肺炎、5例急性肠胃炎,6例其它原因。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患者有关资料,对致病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提出急救护理的规范措施。
2.2 护理方法
家长是发现患儿病情最早的人,在发现高热惊厥症状表现时,应镇定且对患儿不能用力摇晃,将坐垫或毯子垫在患儿头下,将患儿衣物解开,使其保持平卧姿势,头部向一侧偏转,避免口腔分泌物向气管流入导致窒息,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注射器或吸痰器吸出回流口腔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道保持顺畅。尽可能将外在干扰、刺激因素避免,抽搐时禁止将压舌板及手指等物品塞入患儿口中,并禁止喂水、喂药。若患儿抽搐停止发作,确认其有所恢复意识或病情发生好转才能离开,发作持续超过10分钟应及时送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医院中,给患儿及时吸氧,使其脑部与全身机体组织有效改善供养,确保患儿脑细胞供氧量充足,使其由于高热持续导致降低血氧浓度而产生的脑水肿得到缓解。吸氧流量最适宜的是中低量。基于此尽快开通静脉通道,随时准备对循环容量快速补充。持续高热将使患儿痉挛加重,大脑增大耗氧量,进而引发脑水肿,因此应控制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对体表各大血管处敷用冰袋。应用美林、安痛定等常用退烧药物,对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如果发生异常,向医生及时告知,对医嘱严格执行并采取急救措施。病区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光线柔及整洁,病房室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为宜,病房采取无刺激性药物喷洒方法消毒,开窗换气要定期进行,确保空气清新。对患儿饮食合理调整,主要食用流食,高脂、低蛋白、辛辣及难消化食物应禁食。患儿家人应勤换洗其衣物,为其擦拭身体,患儿应多饮水,避免出汗较多而造成缺水性虚脱。指导患儿家人结合气温变化,对其衣物适当增减,避免疾病流行期间避免活动在人群密集场所。热性惊厥复发性高,应掌握好体温降低的有效方法。对患儿存在的寒战、精神萎靡及呼吸加快等早期升高体温的表现及时发现,家中经常备用安定片,在患儿发烧时按照医嘱及时服用,确保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并掌握酒精及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方法。患儿平时不必预防用药,病情小发作与单纯部分发作时,通常无需采取急救措施,
3. 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占60%(30/50);肺炎,占20%(10/50);急性肠胃炎,占12%(6/50)及其它原因,占8%(4/50)依次为导致高热惊厥的几个主要原因。在婴幼儿6个月—2岁期间多发,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正确规范的干预措施,患儿全部退热,有效率100%。退热时间在14—60分钟之间,平均时间(31.5±6.2)分钟,住院治疗中没有患儿产生并发症,出院后对患儿进行一个月回访,没有产生癫痫等预后不佳的患儿。
4.讨论
高热惊厥在临床中具有迅速发病、病情容易复发等特点。高热惊厥时间较长不只是对患儿神经系统功能造成影响,还对患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医护人员应对该疾病患儿的抢救护理方法熟练掌握,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儿减少大脑损伤率,癫痫及智力低下等降低并发率。对患儿家长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其对体温观察与降低的方法熟练握。及时就诊,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发展。
5. 结语
总之,在临床护理中对患儿及时采取规范措施,可使患儿产生预后并发症的情况得到有效防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刘爱红.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153例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8.10
[2] 谢利平.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
[3] 蔡槿.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
[4] 田淑慧.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9
[5] 王业军,申桂芝.综合救治及预后指导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8.3
论文作者:覃伶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儿论文; 高热论文; 小儿论文; 方法论文; 措施论文; 病情论文; 体温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