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困生展开语文教学的尝试论文_张 蕾

浅谈对学困生展开语文教学的尝试论文_张 蕾

张 蕾

摘要:由于教育是一个很复杂且周期性很长的过程,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或者是有起伏的、不均衡的,因此在学习上就出现了“学困生”。这种现象在每一科目的学习中均会出现。本文主要探究了在语文教学方面,笔者为了使学困生不会再学困而采取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做法

一、找准“学困生”转化的突破口——了解学困生之所以“学困”的原因

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个别学困生确有先天因素质方面的原因,但绝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五方面:1.缺乏早期教育;2.心理上的创伤;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4.由于环境影响和有趣事物的吸引,兴趣过早分化,偏科学习而忽视基础;5.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使他们胸无大志,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此可见,学困生之所以“学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单单是学困在知识上。因此,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律采取补课的办法,自然不会有效地使他们摆脱“学困”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生,正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们要想帮助学困生赶上来,必须首先对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然后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方案。

二、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变学困生由“厌学”为“要学”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困生往往因为成绩差,常常受到师长的批评,从而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有的信心不足,有的自暴自弃等。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现象抓住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具有很高的权威的。在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改变学困生不求上进、自甘消沉的状况,笔者明确而耐心地告诉他们:“语文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一定要好好学习语文,只要大家有信心、有恒心、学起来并不难,并且都能学好,语文成绩也一定能有所提高的。”此外,笔者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1.指定八位语文学困生做为语文学习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语文科学的某些作业,还让他们完成收发语文作业本的任务。2.规定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分别让语文学困生谈语文学科中学得最好的一方面,笔者把他们的长处一一记住,并要他们在课堂上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有意识地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如读音准确的,笔者请他们为生字注音;字写的好的,笔者请他们抄写黑板报,朗读能力较强的,笔者请他们朗读课文。3.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些工作,课堂就不会被教师和少数几个学生所垄断,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参与意识,因而成绩均有了相对的提高,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有一分成绩,笔者总是热情地给予三分的肯定。通过表扬鼓励,不断地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你们是有才能的,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事实证明,由于笔者尽量在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深入挖掘学困生自身的潜力,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他们的语文成绩逐步得到了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变“要学”为“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兴趣极为重要。为此我采取的做法是:

1.抓住备课这个关键,讲课这个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难点。备课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讲课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合;组织教学严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做到把课讲得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注意力;善于分析学困生的心理,使学困生在课堂上产生“只恨下课铃声早,盼望下次再来听”的感觉。

2.诱导激发学困生点燃智慧之火,使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上“活”,每一节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困生主动学习,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采取不同方式或做法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笔者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前,先让一名语文学困生中绘画方面比较出色的同学在办公室里按照我解释的诗意画上一幅不错的画。上课时,笔者先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班的***在语文方面成绩虽然差一些,但是他的画却画得非常好,(出示画面)这是他的近作,大家认为画的怎么样?”在大家一致认为画得好的同时,笔者又对他给予奖励:“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他的语文成绩也同他所画的画这样好”。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面的内容,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诗就能准确地概括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几遍这首诗。”这样一会儿功夫,学生便能准确的背诵诗句,并能准确地理解诗的意境。这是利用绘画形式把语文课上“活”,此外,笔者还经常运用音乐、表演等形式把语文课上“活”。这样,既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在面向全体方面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困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知道怎样学习。

四、锻炼学困生坚强意志——使学困生由“会学”为“愿学”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学困生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下可能不会厌学,知道“要学”语文了,但是试过不久,又会出现反复,这固然是难免的,但也说明了他们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教师要善意地指出他们的毛病,不要前功尽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困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在督促表扬鼓励中培养学困生的毅力。为了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逐步提高作业质量。另外,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打个好分数,当他们的作业及课堂提问连续得了几个好分数,打了胜仗后,让他们在不断进行自我锻炼中,逐步战胜懒惰性、软弱性等,初步具有战胜苦难的毅力,还多给他们讲爱因斯坦、艾迪生小时候的故事等,此外还在教学具体篇目中渗透这样的思想。如在教学《再塑生命》一文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奇迹。并且明确告诉他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就能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抓住点滴成绩,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督促,使学困生的意志得以很好的培养。高尔基曾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中,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

实践证明: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困难最怕的是坚强的意志,碰到困难抓住不放,坚持到底,就能一次一次取得成绩,又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进军,从而应验了要使学生由“会学”转为“愿学”的想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尝试,并对他们心理素质,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培养,真可谓一滴汗水一分收成,学困生的语文成绩的确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137400

论文作者:张 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  ;  ;  ;  ;  ;  ;  ;  

浅谈对学困生展开语文教学的尝试论文_张 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