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_幻灯片论文

优化教学流程,构筑高效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课堂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效课堂”的理念下,怎样设计一堂有效并且高质的教学流程是最为考验英语教师能力的问题。优化教学流程,可以提高教学的效能比,是构筑高效英语课堂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笔者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优化教学流程的策略。

一、“串联”到“并联”,语量由少变多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进行加工和重建,获得新的认知。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激活学生的内化过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说、会说”,并达到“多说”的目的。

《牛津英语》教材2A(上海版)Module 3 Unit 1 In a Park一课。本课目标单词和句型为:seesaw,slide,swing以及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a________.根据这一目标教师编辑了一个简短的小文本,又添加了重点拓展单词和句型:toy和I can see many many________.

语篇如下:

I'm Thomas.I'm a little train.

I can run fast(快).Choo! Choo! Choo!

Look,I go to a small small world.I can see small trees,small dogs ...

I go to a big big world.I can see big oranges,big leaves ...

I go to Disney world.I can see________.

I go to a________world.I can see________.

And I go to________.I can________.

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Be my friend,follow me.Go! Go! Go!

教师从整体教学入手设计PPT,用主线人物“Thomas(托马斯)”的旅程引领来展示各种奇妙的小世界,按着迷你世界—大大世界—迪斯尼世界—巧克力世界一球的世界等,最后通过对“玩具世界”的描述,达成教材目标单词和句型的教学。整堂课富有创意和童趣。但是从教师对文本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流程有重复感,语言缺乏递进;目标词汇出现得太晚,缺乏有效的操练,最重要的是该流程中PPT主导性太强,学生拓展的余地太少。PPT的“主线引领”限制了学生主动的探究,每张PPT之间如物理灯泡的“串联”方式相互影响,而学生的生成也如同灯泡一样,在依次的引导下才能“发光”。

本案例的优化过程如果用灯泡的连接过程来形容,那就是从“串联”到“并联”,以一个开关的形式来启动所有小灯泡的点亮。

优化方案如下:

优化的目的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前三张幻灯片教授了本课的目标词汇和目标语言,用最少的时间直奔主题;第四张幻灯片后因为所有的同学都变成Thomas的朋友,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在Thomas的陪伴下,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任何世界,只要你能想象和描述,这真是百花齐放的时刻。这样的流程不会出现因为某个环节没人描述而没法往下开展的窘况,相反教师的抛砖引玉会引发更多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语言操练的密度和趣味。

二、“有限”变“无限”,思维窄变宽

用英语进行思维是英语语言能力最重要的部分,英语的听说能力都是以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课堂内有效的思维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信息领悟、传输的能力,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3L英语》第一册Lesson30 “It's above that building'

目标词汇:方位介词。

目标语言:Where is the kite? It's above that building.

根据教材,教师为教材中的故事做了延续并设计了相应的语篇:

I am a little kite.

I am flying to the sky.

I go up higher and higher.

Flying higher,I can stay between the birds.

Flying higher,I can almost climb the clouds.

Flying higher,I can touch the planes above the clouds.

Up,up!

Now I am as high as the sun.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计PPT流程如下:

教师设计该PPT流程时,考虑教材文本比较简单枯燥,为了让故事延伸出去,设计了一个以风筝为第一人称的语篇,巧妙地融合了该课目标词汇,使学生在对美文的朗读中逐步加深对方位介词的印象。但是通过这个PPT的流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尽管教师用心地对故事进行延续和文本的拓展,但仅仅停留在教师自己的认识上,包括对图片的描述和文本的朗读,PPT主观性太强,美好的一切只是教师自己的想象,学生只是旁观者和朗读者,看不到学生自主的生成,缺少个性化的思考。

案例优化的目的是让拓展的情境有着无限延伸的可能,使优美的意境得以延续,并且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语言的深度。我们可以这样修改PPT流程:

在PPT的最后添加两张幻灯片来延伸情境:风筝飞得很高,看尽了一切美景,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线断了,故事突然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教师这时候再问:Where is the kite?没有任何的暗示和预兆,学生的想象空间留白:断了线的风筝会飞去哪里呢?有的学生说:May be it flies to our school.有的学生说:May be it's on a house.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我们知道很多生成的东西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而这也是我们课堂最需要追求的境界。

三、“平面”改“三维”,信息小变大

一堂课从“平面”到“三维”的转变要考虑新知与旧知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具有排比性,以model为例,与之相类的事物有哪些;纵向的联系具有衍生性,在model的基础上,怎样挖掘其内在的因素。用这两种联系所产生的信息,就形成一节课的语言知识库,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后,整堂课的内容也会变得丰满起来。

《牛津英语》2B(上海版)Module 2 Unit 3“Abilities”一课,教师将目标语言“I can________.He can________.”的句式的学习导入故事“The Greatest Father”中,通过四种小动物对自己父亲能力的描述来评选出最伟大的父亲。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寓句型操练于情境中。为了帮助低年级同学理解,教师为每一个动物的语言做了一张幻灯片,用图文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幻灯片流程:

教师在设计PPT流程的时候,利用了超级链接的形式达到了随机操练的目的,学生说到什么动物就指向相应的幻灯片,然后通过四种动物的不同表述来选出学生心中的the greatest father。从语言知识的角度看,语言很丰富,并且有着角色鲜明的特征,但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句型的呈现缺乏递进和层次;对低段学生来说,单张幻灯片的信息量很大,却又缺少相应的铺垫;四张幻灯片以并列的方式平行教学,学生虽然有选择角色的权利,但却没有选择语言内容的权利。所以在该流程下,学生练熟的是句子,读懂的是故事,但是学习的过程显得平淡,语言的运用没有得到体现。

在案例中,既要减少单张幻灯片的信息量,又要增加幻灯片的知识量,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中选项功能来完成。即把所需要的信息都做到同一张幻灯片上,在演示的时候点击相应的目标就能出现相应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想用就用”。

在案例的优化方案中,我们为每一张幻灯片(每一种动物)都做了同样的八个隐形目标,分别是fight/run/fly/catch/fight to/eat/swim/wake up(如果学生的词汇丰富,还可以继续增加),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提到某一项的时候可以使之“现形”,并使之一直停留在幻灯片中直到课堂结束。这种超链接和触发器相互融合的幻灯片形式,优点在于任意两种点击就可以形成一种组合,而这样的组合完全随机,基本能涉及学生语言的各种可能,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魔方,只要你微微一转,每一个立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更改了流程后,我们可以将教学设计更改如下: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该父亲具有哪些可能性,这时候必然要联系自己已经学过的词汇;然后通过你一言我一语来论证、补充和完善,让集体的智慧来成就每一位动物父亲的伟大之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关注到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有问题,是否合乎逻辑,进行反馈和点评;最后通过四位父亲的能力比较来选择谁是最伟大的父亲,这时候结果显得并不重要,通过这样的多维度的立体展示后,每一位父亲都是这样的能干,每一个都是the greatest father,情感教育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在课堂里。这样的流程设计也许在不同的班级能出现不同的故事结果,但这是学生真正通过思考和辨证得出的结果。

让我们每个教师都学会用“优化”的理念去对待教学中的每一项工作,相信构筑高效课堂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标签:;  

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_幻灯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