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翔毅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加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提升其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降低材料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发生率,并保持预拌混凝土良好的功能特性。文章主要分析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引言
现代建筑实践应用中服务功能的日益完善,对工程建设中的材料性能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建设中运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时,相关人员应结合工程建设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加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使用,并落实好相应的控制工作,给予这类原材料性能可靠性增强科学保障。
1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意义
为了实现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高效利用,全面提升其质量控制水平,应了解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实践应用中良好的功能特性,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性。实践过程中若项目施工企业及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科学控制,处理好其中的存在问题,将会使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得以优化,从而保持其实践应用中良好的功能特性,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性;(2)有利于提升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优化其控制方式。项目施工人员通过对不同质量控制措施的灵活使用,实现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时,将会为其质量控制工作落实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促使其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长此以往,有利于优化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3)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施工风险,消除其作业计划实施中的安全隐患。实践中通过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实际应用概况的深入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存在质量缺陷的原材料进行科学处理,将会实现项目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安全使用,最终达到其施工风险降低的目的,并消除预拌混凝土作业计划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厂检验控制措施
2.1水泥的质量控制
一是,检查进场水泥的生产厂家是否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对袋装水泥的实际重量进行抽查,按批号存放,并由试验室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取样复查、验收,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二是,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以上时,试验室必须定期按批号复检,应抽样复查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并按复检结果使用;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设计的要求,应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并按有关规定执行,应有相关检测报告。
2.2骨料的质量控制
石子宜采用连续粒级,所用的粗、细骨料质量对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等技术指标测试经应符合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检测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骨料检验方法。应按骨料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目测合格的砂石入仓后,在标识牌上标识清楚待检,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的,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每收批骨料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对于海砂或氯离子污染的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对于海砂还应检验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当使用新产源的骨料时,应由使用单位按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J52的规定。
2.3掺合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掺合料的物理性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在进行掺合料规范留取之后,根据其相关的要求进行掺合料的细度、流动度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防止市场上出现的磨细后的Ⅱ级粉煤灰以及相关不合格的超细矿渣进入施工环节。并且放射性比活度高于1.0的掺合料是不允许进入施工中的。对于粉煤灰、矿渣粉的检验,使用单位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厂家、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粉煤灰检验项目:验收批粉煤灰进场生产厂家每车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按批提供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严格按车检验细度,并按批进行检验其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和雷氏法安定性检验,检验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质量应符合此要求。验收批粉煤灰进场生产厂家每车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按批提供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按批检验其比表面积、流动度比、含水量、活性指数,检验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4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具有不同的规格和功能,正确合理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以连续供应、相同厂家、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10t粉煤灰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每验收批外加剂至少应进行密度、泌水率、抗压强度比、钢筋锈蚀、减水率、含固量和PH值检验,当有要求时应进行含气量、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等项目的检验,检验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应符合此要求。
3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控制措施
3.1超水控制
配合比中用水量及减水剂含水量是备用配合比的总用水量,在生产搅拌过程中,技术人员围绕着生产总用水量不能超过备用配合比的总用水量来控制的,这就是超水控制。否则,备用配合比将失去意义,混凝土质量就将失控。因为生产配合比超水所引起的各种质量问题(事故)比比皆是。超水控制的关键点要抓住含水率控制、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点和砂率控制。
3.2含气量控制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不但对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产生影响,而且对强度影响也很大。实际工作中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试配室验证配合比的强度很高,但和实际出厂强度相比,两者强度相差很大。虽说也可能与原材料性能变化有关,或搅拌工艺条件不等同试配条件,但笔者归纳为与试配相比出厂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发生了变化。笔者做过试验分析,搅拌楼生产条件和工艺参数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影响很大,所以要经常对搅拌时间、搅拌机搅拌匀质性、搅拌机供水精度、计量系统偏差等条件进行评估,尽量减少出厂拌合物与试配时的含气量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制度定期对混凝土出厂拌合物含气量进行检测与控制。笔者的经验是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控制在 1.8%~2.3% 范围内,混凝土施工性能适合且强度又能得到保证,实体构件检测强度也有保证。
3.3坍落度控制
经时损失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甚至都没有去控制经时损失),并没有去控制扩展度经时损失,这是混凝土拌合物出厂质量控制的盲点。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现场有坍落度,但因为扩展度很小,拌合物流不开,不好施工,加水现象就发生了,特别是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受损也就避免不了了。笔者认为建立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控制是必要的。这里必须强调两点:一点是试验室应建立生产配合比的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控制制度,从出厂到现场浇筑地点都要进行监控;另外,因为混凝土拌合物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流动性也逐渐损失,进而增加了工人加水的可能性,所以调度工作中的超时控制也很重要,也需要建立超时控制制度。施工单位应根据路程远近和施工快慢合理安排叫料时间,防止超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从进入工地到卸完的延续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这个范围按笔者的经验是夏季 2.5个小时、冬季 3 个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调度就必须提醒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测和控制,如发现拌合物性能发生异常,就必须进行处置。
结语
加强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选用和质量控制是整个混凝土体系质量控制中的核心所在。因此预拌混凝土企业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抓好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企业质量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相关制度、切实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并进行科学管理,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实现混凝土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杰.关于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21):237~238.
[2]李玉琳,赵栋,侯翠云.如何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12):282~291.
[3]袁光伟.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5(19):104.
论文作者:向阳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原材料论文; 骨料论文; 质量论文; 气量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