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急诊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选择。方法:随机将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速度进行补液,观察组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急救完成后比较观察两组复苏情况和补液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补液准确率为92.7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补液;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93-02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是由于创伤造成的大量失血所导致的休克;临床上的可出现低血容量、低体温、甚至酸中毒等危象,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对患者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1]。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及时的补液可以迅速补充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促进生命体征恢复,维持主要器官的血液灌流,是急救过程中必要手段。因此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如何快、有效的补液是救治的关键,现比较了不同补液方式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抢救提供相应的指导,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本院急诊科抢救的11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年龄22~78岁;就诊时间为外伤后10~ 30m in;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受伤有56例 ,打架斗殴所致伤28例,摔伤跌伤11例,高空坠落受伤17例,排除严重的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患者,及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2.3±3.7,观察组平均年龄43.1±3.6。两组患者妇在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速度进行补液,即根据患者的休克状况设定补液速度,保持不改变 。观察组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数值越高,提示患者体液流失越大。休克指数S为0.5~1.0时,调节速度值R为Sx×10;S为1.0时,R为S×100;S为1.0~2.0时,R为2S×100;S为2.0,R为2S×100;S大于2.0,R为2×2.5×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急救护理,评估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对症治疗及监测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补液准确率,并进行比较。
1.4 资料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休克恢复情况的比较采用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若P≥0.5则表示无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进行不同速度进行补液后,比较了两组患者休克恢复情况。观察组 56例患者,复苏成功51例,复苏失败5例,补液准确率为92.73%;对照组56例患者,复苏成功43例,复苏失败13例,补液准确率为76.7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休克恢复情况比较
分组复苏成功(例)复苏失败(例)补液准确率(%)
观察组(n=56)51592.73
对照组(n=56)431376.79
P值 <0.05
3.讨论
创伤性休克者是较为严重的突发病症,创伤性休克会导致机体大量失血,因此微循环灌注会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器官及组织会发生缺血、缺氧,从而产生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及时的补液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及时给患者纠酸、扩容,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2]。
传统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补液方式以快速大量补液,从而可以补充循环血量,使血压快速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大量补液后,可造成血液过度稀释,同时导致凝血因子稀释,影响血凝块的形成,反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也有研究表明,大量补液后,机体负荷加重而有效循环血容量低,往往会加重缺氧、酸中毒等临床危象,不利于休克的复苏[3]。休克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判定休克轻重的指标;等于0.5时,表示无休克;为1~1.5表示存在休克,大于2.0表示休克严重。休克指数为脉搏与收缩压之比;休克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因此出现血压下降的状况,但此时机体也会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加速心率来弥补血容量;所以休克指数对于较早估计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影响补液速度的因素较多,但是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休克指数是最主要影响因素;脉搏和血压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机体容量的多少及容纳能力的大小;所以休克指数也可作为调节补液速度的指标。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几点:(1)在严重休克低容量阶段,主要根据休克指数进行补液,但患者复苏后,进入平稳期,需要考虑年龄、体重等其他因素;(2)创伤性休克患者除了进行有效的补液处理外,还需要及时有效的评估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对症治疗及监测生命体征。(3)补液操作需要熟练,创伤性急救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不足半小时,必须尽可能的缩短人为操作所耽误的时间。(4)补液过程中,随时监测休克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补液速度[4]。
本研究对本院急救科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补液速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进行不同速度进行补液后,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的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复苏情况(51/56),显著优于传统恒定输液速度的对照组(4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能够提高补液准确率,在临床急救过程中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阿凤[1].胸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45-47.
[2]卢义琼.急救康复在创伤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4-2885.
[3]张莹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2):31-32.
[4]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论文作者:冯靳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性休克论文; 速度论文; 指数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