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体育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前言: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高中体育生的培育,给高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高中体育生所具备的特殊性,以及本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在高中的学校中,高中体育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健康方面有诸多的问题,受到应试思想的长期影响,导致在学校的操作中,更加注重生理功能方面的训练,对心理健康是有所忽视的,这样就需要高中学校做出适当调整,关注高中体育生身心均衡发展,让高中体育生可以具备不错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高中体育生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为问题
在高中阶段,为了让一些在文化课方面成绩并不十分理想的高中生,一些更多的选择机会,会对高中生自身优势进行挖掘,从而选择不同的道路。高中体育生就是这样产生[1]。利用在体育技能方面的优势,可以让高中体育生也有上好大学的平台,对高中体育生来说这种途径是非常适合自己的,也造成诸多的困惑以及压力。高中体育生本身在体质方面要比一般的高中生要更强,体育能力非常出色,但是文化课方面要远远不如,高中学校是以应试为主,因此会给高中体育生造成极大的压力,长期下来高中体育生就会出现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对高中体育生长期发展造成影响,也会让高中体育生形成畏难情绪,不利于日后发展。
对高中体育生而言文化课是一个难题,自身的体质基本都能达到体考线,但是文化课并不理想,其实本身高中体育生心理是没有文化的。刚入学的时候保持非常好的热情,但是长期下来形成懈怠的心理[2]。诸多的高中体育生发现成绩无法提升,想要为未来做出一些努力,就会努力提升文化课成绩以及体育素养。
二、高中体育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体育生还是需要在自控力方面不断提升,在实际的训练中,高中体育生会出现不认真以及携带的问题,对于体育训练的目的和动机,高中体育生缺少基本的认知,在参与体育训练的时候,高中体育生还有缺少自信的问题。很多的高难度动作,并不是所有高中体育生都勇敢尝试的[3]。最终导致在考试中,可以双上线的人并不多。高中体育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自身懒惰心里以及自卑心理,加上无法对一些人际关系展开合理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校外部的影响
学校要注重学风建设,很多的高中,对一些成绩非常好,好人好事的高中生会展开表扬,对高中体育生的一些优秀成绩,则是很少采取表扬或者鼓励的措施,这种做法会给高中体育生的思想意识造成诸多影响,无法激发高中体育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高中体育生在对体育知识以及技能方面学习是存在漏洞的,没有良好的训练计划以及方法,对本身的极限以及身体素质没有非常正确的认知,这样就会在体育训练中出现畏难的情绪。另一方面,因为高中学校本身对高中体育生缺乏重视,在体育建设方面,诸多的高中学校缺少资金的投入,场地以及器材方面也比较缺少,高中体育生本身没有被重视,这样体育训练也失去了积极性。
高中体育生需要更多的关系以及鼓励,在学习进步中,这些是必要的,教师日常会对高中体育生展开适当的辅导,但毕竟不是在心理方面非常精通,对每个高中体育生思想上的引导不能保证有效,为了让教学以及体育训练的进度正常开展,教师无法将结合高中体育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导致高中体育生的压力不断积累,加上训练非常艰苦,这也是对高中体育生的考验。
四、加强对高中体育生的引导
对高中体育生的自我健康意识展开培养,让高中体育生可以做到自我调节,借助体育训练,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证明自身的价值,提升高中体育生对自身的评价水平。形成理性以及健康的心理是高中体育生非常需要做到的,对社会化意识展开培育,在体育训练中,让高中体育生形成公平竞争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让高中体育生可以实现社会化,完善高中体育生的教育途径。教师要结合体育文化以及技能动作方面的讲授,对训练要求进行明确,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关注高中生的训练自主性,对高中体育生展开适当的引导,帮助高中体育生实现对自身的积极评价,形成对体育训练的信心。
其次是加强对高中体育生的心理引导,让高中体育生学会倾诉,对高中体育生的心理方面加强关注。学校可以发挥出心理咨询方面的作用,设置负责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师,多对高中体育生加强心理辅导,在高中体育生有心理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鼓励高中体育生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高中体育生形成自身发展的信心,让高中体育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
结论:总之,高中体育生在国内的高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高中体育生有着不同的发展渠道,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学校对高中体育生并不重视,导致高中体育生出现一定的自卑心理。学校要关注高中体育生在实际发展中的心理情况,积极对高中体育生展开心理方面的辅导以及教育,促进高中体育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晓婷,陈卓儒.广东省广州市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研究——以鱼窝头中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8):169-171.
[2]晁恒.宁夏南部山区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以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6(03):126-128.
[3]闫建华.普通高中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04):80-83.
论文作者:王长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体育论文; 高中论文; 心理论文; 学校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化课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