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杜英[1]2003年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矫治难度大,矫治方法多,对于需拔牙的病例通常采用拔除4个前磨牙的方法进行矫治,但其疗程较长,拔牙数目较多,患者难以接受。本研究采用上颌拔除两个前磨牙,下颌不拔牙的方法矫治此类错(牙合),探讨其适应证和临床疗效。 方法 实验组19例,采取上颌单颌拔牙的方案矫治;对照组12例,采取双颌拔除四个前磨牙的方案矫治。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比较分析及模型测量研究。 结果 1.疗程为18-25个月(平均20.3±3.8个月),矫治后磨牙关系为Ⅱ类关系,尖牙为Ⅰ类关系,SNA减小2.08,SNB无明显的变化,ANB减小1.85°,AO-BO减小了2.29mm,上下颌的矢状关系得到改善。前面高(N-Me)增加6.12mm,后面高(S-Go)增加3.97mm,面高指数为0.66,明显接近正常值,垂直关系改善。 2.牙列的变化也较为明显,上中切牙的凸度(U1-NA距)减小了3.76mm,倾斜度(U1-NA角)减小5.78°;下中切牙的凸度(L1-NB距)增大1.12mm,倾斜度(L1-MP)增大2.66°。上下中切牙角增大10.92°,覆(牙合)减小2.13mm,覆盖减小5.06mm,上颌前牙明显内收。 3.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Z角增加4.67°,鼻唇角(Cm-Sn-Ls)增加3.91°,面凸角(G-Sn-Pg′)减小0.89°,软组织面角(FH-N′Pg′)减小了0.77°,上唇角(LsSn-SN)减小6.09°,上唇突距(Ls-E线)减小 弟④罕医人学项士学位论文一3刀smm;下唇角 (LIS-SN)增大 2.03“,下唇突距(Li卫线)减小了 0.54mm。面突度明显减小,侧貌外形得到明显改善。 4.前牙比未发生变化,全牙比接近拔牙后的正常值88%,上下牙量较为匹配,尖窝关系良好。 5.PAR总分值减少17.83士6.94,减少百分率为83刀8%土9.72%;加权PA R总分值减少二987土m.15,减少百分率为86.01%土1二*3%;错邪畸形得到极大改善。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类1分类错胎 疗程短,减少了拔牙数目,患者易于接受。矫治完成后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蹋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矫治目标。因此,此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伴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性安氏*类1分类错椿

张咏梅, 胡湘权, 陈敏莹[2]2007年在《两种拔牙模式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治疗完成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其中上颌单颌对称拔除两个前磨牙的14例(A组),双颌左右对称拔除四前磨牙的15例(B组),利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析两组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测量值的变化。结果两组SNA角、U1-SN角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ANB角、SNB角、Ns-Sn-Pos角、SL值变化有明显差别(P<0.01~0.001),B组下颌向前自然调控生长及侧貌角改善更明显。结论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不利于发挥下颌的生长潜力,矫治后美观效果差。

贾丽媛[3]2014年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伴拥挤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博士口腔门诊2010年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男性,12岁3个月,轻度骨性Ⅱ类均角,下颌后缩。左侧尖牙、磨牙远中关系,右侧磨牙远中关系;前牙Ⅱ°深覆牙合、Ⅰ°深覆盖;上颌右侧尖牙低位、颊向,萌出间隙不足。上颌中线右偏1mm,下颌中线左偏2mm,上颌拥挤度8.5mm,下颌拥挤度1.5mm,Spee曲线深度为3mm。经过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与计算:SNA角为73.7°,SNB角为67.7°,ANB角为6°;U1-SN为92.7°,NP-FH为86°,NA-PA为15.7°,U1-NA为19.7°,L1-NB为27.7°;EI为151, W its值为1.7mm,ANS-Ptm为51mm,Co-Po为104.8mm,Y轴为62°,FMA为30°。本病例根据临床和模型检查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最后选择上颌单颌拔除第一前磨牙,直丝弓自锁托槽矫治器,使用超弹性镍钛丝,排齐整平牙列,打开咬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Ⅱ类牵引调整颌间关系,最后在精细调整个别牙牙位和牙轴方向。根据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结果和结构重迭图,评判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疗程25个月。全口牙列排齐整平,拔牙间隙关闭,上颌中线位于正中,前牙覆牙合为2mm,覆盖为2mm,牙齿尖窝咬合关系良好,左右侧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但左右侧磨牙均为完全远中关系。对比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牙根无明显吸收的现象,牙根相互平行。由于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及患者配合度较高,矫治结束后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牙龈,牙周组织健康。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显示:(1)SNA角增加1.3°,SNB角增加2.3°,ANB角减小1°(即由6°变为5°),Wit值减少0.5mm,提示Ⅱ类骨型有所缓解;ANS-Ptm增加2.8mm,Co-Po增加7.4mm,上面高增加了1.7mm,下面高增加7mm,提示上下颌骨都有所生长; FMA仅增加0.3°,提示垂直向控制良好。(2)上切牙少量回收和伸长,U1-NA减小8.7°,U1-NA距减少0.7mm;下切牙唇向倾斜,L1-NB增加3.3°、L1-NB距增加0.25mm;U1-L1增加6°。(3)软组织侧貌有轻微变化:H角增加了4.3°,ULEP增加2.27mm、LLEP增加0.4mm,Z角减少了1°(即由66.5°变为65.5°)矫治结束前后位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软组织侧貌变化不大。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对矫治后的结果满意。结论:对于青少年安氏轻度骨性Ⅱ类的均角患者,应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能够有效的解除上颌牙列的拥挤。下颌不拔牙,减少了下颌因拔牙而导致的面型更加后缩的可能性。下颌通过少量唇倾前牙,解决了患者前牙拥挤、深覆牙合、深覆盖的问题,达到良好的临床矫治效果。

王臻, 王远勤, 包柏成[4]2005年在《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小平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mm和1.72mm;②1-NA角减小26.53°;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mm,覆盖平均减少7.89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郭德胜[5]2017年在《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按照患者矫治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上颌单牙合拔牙矫治方案,参考组接受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矫治前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SNA、SNB、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U1-FH、U1-AP、H角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UL-E距离、H角、Z角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疗程为(22.13±4.53)个月,与参考组的(22.65±5.0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颌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能够使上前牙内收,使软组织侧貌很大程度改善,然而单颌拔牙矫治方案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孙琴洲, 陈风华, 常少海[6]2011年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临床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治疗指征和适应证。方法收集临床疗效满意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8例,分成两组,其中单颌拔牙组32例(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26例(拔除上下颌4颗第一前磨牙)。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利用Steiner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单颌拔牙矫治后U1-SN角度减少,U1-L1角度增加,Z角增加(P<0.01),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增加(P<0.05),Bolton指数中全牙比增加(P<0.01)。结论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时采用单颌拔牙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在选择时要综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牙颌模型分析等多种因素而定。

庞兰, 潘虹海, 王洁丽, 谭宇, 杨四维[7]2009年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的的临床效果、适应症。方法:选择18例安氏II类1分类错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U1-SN增加4.84°,L1-MP增加2.78°,前牙覆盖减少4.06 mm,覆减少3.39 mm,上唇突度减小1.39 mm、鼻唇角增大3.06°,Z角增大3.22°。②18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为中性关系。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Ⅱ类1分类错。

聂斐[8]2009年在《叁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比研究叁种拔牙模式矫治磨牙远中关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从已完成的方丝弓矫治病例中,选取45例下切牙较直立、下颌牙弓轻度拥挤、磨牙远中关系,且存在下颌第叁磨牙的牙性及轻度骨性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16例为A组,只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14例为B组,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两侧第叁磨牙15例为C组。叁组患者上颌均使用了口外弓强支抗,同时C组下颌采用了唇挡推磨牙向后。对叁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颌、牙合、面的头影测量及下颌第叁磨牙倾斜度变化的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矫治后叁组患者前牙均达到了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尖牙呈中性关系;A组后牙呈中性关系,B、C两组后牙呈完全远中关系,并产生了如下变化。1. A组和B组矫治后比较, A组的U_1/NA距、L_1/NB距多减少了1.42mm、2.13mm(p<0.05);U_1/SN、U_1/NA角、L_1/NB角、L_1/MP多减少了2.38°、2.81°、4.81°、5.56(°p<0.05);UL/EP、LL/EP距分别多减少了1.29mm、1.30mm(p<0.05),鼻唇角多增大了2.46°(p<0.05);LM_3-OP角、LM_2-LM_3角分别多减少了7.22°、4.25°(p<0.05)。2. A组和C组矫治后比较,A组的U_1/NA距、L_1/NB距、L_1/NB角多减少了1.39mm、1.24mm、2.14°(p<0.05)。但软组织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3. C组和B组矫治后比较,C组较B组的上切牙多内收了(U_1/RL-A/RL)1.46mm(p<0.05),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多移动了1.35mm(p<0.05);UL/EP、LL/EP距分别多减少了1.06mm、1.02mm(p<0.05),鼻唇角多增大了1.43°(p<0.05)。B组较C组的下切牙唇移(L_1/RL-Pg/RL)、L_1/NB角、L_1/MP分别多增加了1.16mm、2.67°、2.25°(p<0.05)。结论:1.叁种拔牙模式矫治后,患者均能获得较完善的咬合关系及面型的改善。2.与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相比,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较多,面型改善较大,下颌第叁磨牙倾斜角度改善较多,但疗程较长。3.与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相比,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叁磨牙矫治后,下前牙内收较少,但面型的改善无明显差别,且疗程缩短。4.与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相比,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叁磨牙矫治后,下前牙可保持直立,上切牙内收较多,且可消除下颌第叁磨牙萌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黄懂声[9]2016年在《PAR指数评价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的咬合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成人骨性Ⅱ类错(?)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值与颌骨不调、前牙牙轴变化的相关性,了解好的掩饰性矫治患者的颌骨不调、前牙牙轴变化的极限。方法:选取采用掩饰性的方法矫治的骨性Ⅱ类错殆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6例,女32例。分别对其正畸治疗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①38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其中有14例获得了极大改善,占总病例数的36.8%,24例获得了改善,占总病例数的63.2%;②38例患者治疗后加权PAR总值减少量、治疗后U1-SN与治疗前ANB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p<0.05),而治疗后U1-SN减少量、治疗后加权PAR总值变化率、治疗后U1-L1减少量、治疗后U1-L1、治疗后U1-NA减少量与治疗前ANB角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加权PAR总值减少量与治疗后U1-SN减少量亦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①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殆畸形也可以通过掩饰性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②患者治疗前的ANB越大,则其治疗前的咬合关系越差;③对于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当其治疗前ANB角大于11。时,可能治疗前咬合关系极其紊乱,如若选择掩饰性矫治,则可能治疗后达不到患者满意的效果,这时应建议患者考虑正颌外科治疗;④PAR指数是公认的能够较好的评价咬合关系的常用指标,但是其本身亦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研究设计出更好的更能体现咬合关系的指标。

强云[10]2016年在《微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盖错(牙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应用种植体支抗解决前牙深覆盖,并用上颌斜面导板和多曲唇弓整平Spee曲线,打开咬合,改善患者咬合和面型的矫治效果。材料和方法:选取大连市友谊医院2014年收治的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女性,26岁,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Ⅱ类,凸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龈轻度红肿。恒牙(牙合),双侧磨牙远中关系,双侧尖牙远中关系,左侧第一前磨牙正锁(牙合),右侧上颌第二磨牙为残根,探诊底穿,上颌左侧、下颌双侧智齿均未萌,水平阻生。上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下中线左偏约2mm。上颌拥挤度为15 mm,下颌拥挤度为20 mm,覆(牙合)5mm,覆盖13 mm,下颌切牙咬在上颌牙龈处,Spee曲线深度为7mm,Bolton指数前牙比为72.6%,偏小。本病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检查和对患者的整体了解,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并通过寄存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最终选择的治疗方案为:拔除右侧第二磨牙的残根,采用双颌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解除左侧第一前磨牙正锁(牙合),镍钛丝排齐整平牙列后,通过上颌磨牙区微植体支抗技术,有效的回收前牙;并配合前牙斜面导板和多用途弓打开咬合,减小覆(牙合)、覆盖,调整磨牙关系和中线关系,关闭间隙,并配合Ⅱ类牵引调整上下颌关系。治疗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取模型,给患者拍摄口内相和面相,观察患者的颌骨,颅面,牙齿以及软组织的情况。最后通过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模型以及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对比分析,评价矫治后的效果。结果:矫治时间共计22个月,治疗后解除牙列拥挤,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均减小,覆盖由原来的13mm减小到3mm,中线基本对齐,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中性,Spee曲线曲度由原来的7mm减小到3mm;曲面断层片显示:牙齿排列整齐,牙根基本平行,全口牙槽骨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现明显根吸收的现象,双侧髁突对称无异常;头颅侧位片显示:患者SNA减小3°,SNB减小1°,ANB减小了2°,NA-PA减小了2°,骨性Ⅱ类错(牙合)得到改善。上前牙突距减小了7mm,可见上颌前牙突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U1-NA减小了29°,上颌牙虽然回收明显,但有些过矫正出现上颌前牙舌倾。L1-MP减小了5°,L1-NB也减小了2°,说明下切牙有轻度的内收和直立。前面高由原来的62变成64,后面高没有改变,并且FMA由27°增长2°变成29°,提示下颌骨有轻微的瞬时针旋转,而且我们对于下颌骨的垂直向改变,控制良好。软组织侧貌也有很大的改善,Z角由65°增大到67°,H角由23°减小到16°,说明下面部侧貌得到改善。ULEP减小2.8,LLEP减小1.4,提示上下唇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收。结论:本病例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回收上颌前牙,并通过斜面导板打开咬合,改善患者前牙区的深覆盖并减小深覆(牙合),使后牙达到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并使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得到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D]. 杜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2]. 两种拔牙模式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对照研究[J]. 张咏梅, 胡湘权, 陈敏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3].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D]. 贾丽媛. 大连医科大学. 2014

[4]. 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小平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J]. 王臻, 王远勤, 包柏成. 广东牙病防治. 2005

[5]. 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比较[J]. 郭德胜. 中外医疗. 2017

[6].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临床探讨[J]. 孙琴洲, 陈风华, 常少海. 广东牙病防治. 2011

[7].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效果分析[J]. 庞兰, 潘虹海, 王洁丽, 谭宇, 杨四维. 华西医学. 2009

[8]. 叁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D]. 聂斐. 南昌大学. 2009

[9]. PAR指数评价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的咬合变化[D]. 黄懂声. 广西医科大学. 2016

[10]. 微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盖错(牙合)[D]. 强云. 大连医科大学. 2016

标签:;  ;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