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水利建设方式已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为此,一种新型的水利工程,即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如何在准确把握生态水利工程概念、内涵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其充分应用到水利建设当中,进而有效促进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水利部门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生态观念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阐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基于生态观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和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观念;设计理念;方案措施
1 基于生态观念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水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因其大量调度水资源量,破坏河流的自然原生态连续性,造成河流硬化、渠道化等等而对水生态体系造成胁迫效应。水利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也是长期矛盾的两个方面,必需采用对立统一的法则加以解决。对待水资源课题既不能因对生态有影响而不开发,也不能只顾开发而不注重生态保护,而是要统筹兼顾,在开发中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的模式下开发利用水资源。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必须贯彻推行生态文明理念。
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对生态观念不够重视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存在只重视工程任务功能的实现,而对原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现象。虽然在规划设计各阶段做了大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工作,往往因为资金、工期、政绩观等多方面的原因,真正在实施阶段大多只注重工程任务使用功能满足要求,而生态环境方面工作无法实施到位。进而使得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也放松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或在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
2.2 规划设计理念比较落后
当前水利主要以工程水利为主,如大坝、水库、堤防等,通过水利工程控制径流、拦蓄洪水,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长久以来,人们特别关注的是水对人类的伤害,并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和手段防治水旱灾害;也曾一味追求水能利用价值,肆意破坏原生态水环境;在理念上人类对于水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理念。故长期以来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一直保持着防水治水的理念,而缺失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理念。
2.3 生态保护能力不够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跨越多个专业,对规划设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广度要求特别高,能满足这个综合素质要求的规划设计人员较为匮乏。且由于过去工程建设各方对生态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在工程实施阶段迟迟落实不到位,设计人员缺少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的机会和学习提高的动力。这些原因导致了很多设计单位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能力,即生态保护的能力仍不够强。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案
3.1 完善设计标准
设计师可以参考一些国外成功案例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同时根据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偏,自行进行补充,从而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强化设计队伍
借助新的设计理念来完善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这对设计师专业技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设计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充足的设计经验。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开始建立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还给设计师安排实际考察和实践,不断激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能力。从而强化设计队伍的规范建设,提升今后生态水利工程整体发展水平。
3.3 基于生态和工程水文基础设计
从目前的水利工程设计来看,在工程的设计理念中很少应用到环境学和生态水文学。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将强化生态和工程水文学运用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来。由于生态水利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就要求设计师充分理解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规律,保障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实际水利系统要求。
3.4 提前认知工程可能会影响的生态目标
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要到所在区域进行考察,对当地的原生态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记录,有利于日后进行恢复。根据实际状况,将可能对生态水利工程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进行标记,在进行设计时采用合理的保护方式进行规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设计师都忽略了这方面的因素,就拿千岛湖环湖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水利工程举例来说,在设计防洪工程时,由于没有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设计时盲目填湖造路、建房、设防洪堤等等,造成了现在湿地逐渐变少、库区蓄洪能力逐年降底的情况。
3.5 与环境工程相结合
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借助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原理,完善我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提高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水平。从而降低在设计中出现环境问题的概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充分使用。例如千岛湖水资源治理过程中,水利系统与环保部门连续数十年联合执法进行整治,关闭农药、化工、化肥、造纸等一大批污水不达标企业;整治渔业、畜牧业、养殖业的污水处理;上游库区漂浮物拦截打捞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等长效措施。始终保持千岛湖水质为国家一类饮用水源,评誉为“中国好水”。为了减少寒天排水挟带泥沙或者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者天然湿地,可以建设湖泊或者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或者氧化池。利用水田排水沟、渠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既利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又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引水种植水稻,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或抽水种植农作物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另外,对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应引入“围绕‘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融合流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的创新理念。
4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想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在水利前期规划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其次需要在设计阶段运用环境学、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加以贯彻落实。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设计中,不仅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水利工程才能符合人们的需求,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01:28-30.
[2]董哲仁.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水利学报,2004,10:1-6.
[3]孙巍,刘明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吉林水利,2016,02:4-6+56.
[4]杨建林.浅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45-46.
论文作者:韦丞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理念论文; 设计师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