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与干预
——西方市场经济思想与政策百年演变之分析
文 李文增
一百年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和政策,曾在一个时期促进了其经济繁荣和发展,后来普遍发生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采取了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之经济思想和政策,该经济政策虽在一个时期促进了其经济稳定和发展,但后来出现了经济滞胀,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采取了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之经济思想和政策,后来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仍难于摆脱新的困局。西方市场经济到底向何处去?管窥西方市场经济思想与政策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大致能看到某种端倪并由此做出判断。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一百年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1723—1790 )影响比较大。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学界的威望。但是他于1776年发表的《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才堪称历史上伟大的经典著作。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体现的最著名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市场经济学说,为经济学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的核心思想除了提出了伟大的劳动价值论之外,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自由市场调节机制理论学说。例如,当市场中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虽然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而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辩解。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因此后人把“放任政策”归于他的《国富论》创立的经济自由学说。
高管激励。采用取对数的前3名高管薪酬总和表示薪酬激励水平,用高管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衡量股权激励水平。为保证结论的稳健性,将公司基本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说明如表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诞生时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有了使用机械的大工业,英国工场手工业正迅速向机械化过渡。当时的英国成为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而且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国。而当时英国先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遭受着残余的封建制商业体系的限制政策之束缚,处在青年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迫切要求一个自由的经济学理论为其开道。作为举世闻名的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巨匠,亚当·斯密就是在此背景下,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系统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经济学说,于是《国富论》于1776年3月9日问世了。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一书的地位与影响是巨大的,这本书除了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外,此书出版后还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除了英国本国,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受到重要影响,亚当·斯密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
具体化,即在新闻报道中穿插着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更多具体化的内容或信息。 在2017年10月24日,驻华记者Connor在这篇报道《习近平是现在中国最强有力的最高领导者》的中间部分,穿插介绍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的五句重要讲话,这几句话的英文版译文,都选自该著作的英文版,而且记者用“习近平的智慧”进行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记者高度认可和赞扬习主席的这几句经典话语,这也让国外的读者了解到习主席反腐斗争的决心。
亚当·斯密时代及其之后的一个时期,经济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强烈要求实行完全的自由竞争政策,反对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特别是在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的这些措施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世界上第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是1825年7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这次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导致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1824—1826年间的统计,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其实当时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而言过剩了,即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缺乏购买商品的能力。
往期文章中提过,现代教育的重点由教转移到学,从有效的教学法转移到适当的学习经历,教师应提供哪些学习经历,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此次经济危机之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周期频率逐步加快,危机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出现加大的情况。如 1890年—1893年的国际经济危机,1900年—1903年的国际经济危机,1907年—19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直至1913年新一轮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初露端倪,使得各国为缓和其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最终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和,而且进一步加剧,终于爆发了为争夺世界市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实际上动摇了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目前已整整100年,在这100年之中,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很好地吸取教训,其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结束11年后就又爆发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带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1933年世界大萧条情况来看,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10月间工业生产开始迅速下降,市面逐渐衰落,有价证券行市狂跌不已,到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不少证券持有人随之破产。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也震动了世界各国。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倒退到1908年—1909年的水平。这实际上宣告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市场力量已经很难从危机中走出来了,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年轻时,凯恩斯在数学和历史学科很有造诣,这对他后来从事经济学研究很有帮助,加上凯恩斯既有大学从事教学,又有在英国政府重要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经历,使他能够较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和写作,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就获得“亚当·斯密奖”。其此后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货币改革论》(1923年),《货币论》(1930年),《劝说集》(1932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其核心观点就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干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作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委员会之一,编纂委员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设置。它不仅具有委员会的特点,对编纂及出版事务进行集体讨论与决策,还具体地从事着编纂及出版的实际工作,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八大业务部门之外的另一业务机构。
四是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自动机制。这与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经济学说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定律相对。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理论成为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寻找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凯恩斯出生于萨伊定律被奉为神灵的时代,那个时代比较盛行借助于市场的供求力量就能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凯恩斯一直致力于货币理论的研究,他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他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以及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的矛盾现象做出解释,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他在对经济危机这个严重病症的洞察和探索方面,同传统西方经济学相比,至少有着以下几点突破性的新观点和新见解。
一是突破了传统的自由市场就业均衡理论学说,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即批判了萨伊定律,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其实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政策,并不是完全放弃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主张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因此,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里根政府就实施了带有新自由主义性质的供给经济学派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三是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提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并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性。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他由此出发,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经济学和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五是建立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进行有机结合分析的货币理论。即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相对于前人创新的经济理论。
三是认为增加刺激的主要手段是减税。供给学派认为税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减税尤其是为富人减税不但会使得经济产出大幅增长,还会使税收收入不降反升,因此不会引发财政赤字的问题。这实际上来自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假说:当税率高于某一阈值,财政收入不再上升,反而下降,原因是过高的税率压制了劳动力供给和储蓄,导致税基下降。换句话说,减税不一定会增加赤字,甚至可能提高税收收入。
凯恩斯《通论》的问世,在大危机之后惊魂未定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轰动,被西方经济学界视为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教义的重大突破,因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也有西方学者对凯恩斯的《通论》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甚至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总之,《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过30年时间的推行后,使西方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着两大主要矛盾,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并存的“滞胀”。这一局面引起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普遍质疑。很多人把形成滞胀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滥用,认为这套理论面对上述局面已束手无策。随之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欧美等西方国家政府也纷纷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推行减少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这就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及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实践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市场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并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西方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实践上来看,凯恩斯学派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重要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时代就显现了。其实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就是借鉴了凯恩斯主义的一次先行先试,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取得了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
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狭义的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广义的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
二是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总就业量和总产量的密切关系,进而形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特点。
where vais the movement velocity of the actuator;g is the amplitude attenuation ratio,taking as 0.89125 at 10 Hz.
供给经济学的英文原名为Supply-Side Economics,又被译为供给学派经济学或供给经济学派。供给经济学派是在凯恩斯学派遇到经济滞胀等严重困难,而其学说又无力解决的背景下兴起的。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认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在“供给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会抑制储蓄和投资,从而不会增加就业和产量。不仅如此,扩大财政赤字及支出还会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多,导致物价持续上升,最后酿成恶性通货膨胀。
二是认为增加供给的途径是经济刺激和投资。认为增加生产和供给必须通过增加投资和劳动来实现,特别是投资的增加。而投资是储蓄的转化,所以产量的增长间接决定于储蓄量的高低。供给学派把美国同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对比,证明凡是储蓄率高的国家,其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就相对更快。以此得出结论:储蓄是生产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指出,除储蓄之外,决定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家精神。
从表1可以得出,由于主辅隔离带沿线存在空间不连续、喷洒方向与路拱横坡相反以及工程量大等缺点,对于安装喷洒装置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安装后喷洒的预期效果也不理想。相比较而言,喷洒装置安装在空间连续、施工作业面较少的中央隔离带,不但工程量合理、施工较为方便,而且由于喷洒方向与路拱横坡一致,喷洒的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喷洒装置安装位置应选在中央隔离带。
六是批判了“萨伊定律”,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必要性的主张。这不仅是凯恩斯《通论》的核心观点,而且他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思想后来成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四是认为增加刺激的外部条件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供给学派特别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活动,诸如反对政府的过大社会福利支出,反对过多的规章法令,反对国家控制货币发行量。因此,要削减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限制货币发行量,稳定物价。
从全国四个地区的角度看,西部和东北在20世纪初完成情况差于东部和中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见下页表3)。在“十五”的完成率中,东部和中部整体上升,西部和东北整体下降,且东北在2005年降至极低值-27.2%,体现地区发展差异大、不平衡程度深。但该差距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明显缩小,西部与东北完成率快速攀升,基本上各年皆高于20%,在某些年份的完成率甚至高于东部和中部。在“十二五”末期,四个地区的完成率已高度相近,以2014年为例,完成率最高的东部24.9%与最低的东北24%差距仅不到1%。
供给经济学批评凯恩斯主义仅仅从需求着眼的经济分析思路,主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并从供给方面出发提出了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从而表明了自己与强调从需求方面分析经济并主张政府加强总需求管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对立的态度。
从理论上来说,供给学派是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在美国显现出来的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流派,并由于其对80年代初开始执政的美国里根政府所实行的“里根经济学”产生过深刻影响而被付诸实施。
1980年美国共和党人里根当选总统后,供给经济学成为美国的国策。在经济政策层面,里根政府降低高收入人群的边际税率成为供给学派的核心政策主张。1981年到1986年里根政府出台的政策主要包括:为个人和企业减税,尤其是降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减少政府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放松政府监管。1981年,里根政府出台“经济复苏税收法案”,将最高的边际税率由70%降低至50%;降低资本所得税。1986年,里根政府再出台税收改革,将最高的边际税率由50%降低至28%。
供给经济学转化为里根经济学,并经过20世纪80年代将近十年时间的里根时代美国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对外其进一步消耗了苏联的经济,最终使苏联解体;对内,其对以前的国内滞胀矛盾有了一定的缓和。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也带来了较大的副作用,它使美国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使美国从此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落”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供给学派”也随之名誉扫地。诚然,美国里根时代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在里根之后的历届美国联邦政府都未能扭转,且越积越大,到了奥巴马执政八年卸任之后,留给美国乃至世界已达近20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成为特朗普上任执政后不得不面对的新困境。
从特朗普当政两年来的情况来看,其施政的经济政策是倾向于里根时代的供给学派的方法,采取大幅减税的政策,虽然刺激了经济,维持了暂时的高涨,但到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显示疲态,国际收支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创历史新高,股市也曾一度连续多日大幅下挫,美国的债务也创了2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不仅如此,美国政府在特朗普当政后还曾出现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达一个月的政府关门窘境。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何日益困难重重
美国等西方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其原来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和主导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利益获得者,本来是处于优势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日益走入困境,处于困难重重的境地。例如以美国最为典型,众所周知,美国曾经是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和主导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经济组织,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就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的,后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入世贸组织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设置条件进入的,美国让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加入世贸组织本来是想通过世贸组织规则来约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然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不仅没有被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束缚住,却获得了进一步加快的发展,而美国却日益困难重重。西方原有市场经济中运用“放任”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的办法无论如何都不灵验了。
在笔者看来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困境,已经不是“放任”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的办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主要是美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个时代变局和潮流,而是仍然顽固地坚持具有较大局限性的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自然会遭到较大的挫折。我们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如下几大特征:
本文拟以上述四大方面为基础,重点研究中国海外投资安全风险法律防范国家层面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制度,以期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外投资基本法律保障体系和制度。
如果说,40年的大改革,成功使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40年的大开放,则使中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成功跨越——
一是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东西方力量均势。虽然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些年以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之集体崛起,正在改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占据绝对主导的现实。
但是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仍然居高不下,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总债务高达30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0%,如果将地方政府的负债和这些隐性负债相叠加,仅仅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就高达59.9%,非常接近60%,如果算上中央政府的杠杆率,那么中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要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风险可控的标准。因此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成为了政府部门去杠杆乃至整个经济体去杆杠的重点。
二是权力转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知道,权力往往是随着力量的变更而不断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后,权力从英国逐步转移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短暂的美苏共同主导世界的格局,就又变成美国控制世界领导权的局势。然而当今,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西方力量相对衰落,世界权力开始逐步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转移。
1990年天津手表生产的一款“ST11型”机心的石英电子表在波兰“波兹南国际钟表博览会”上获国际金奖,这是国产手表第一次获得的国际金奖。
三是秩序重整正在发生变化。历史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过战争掠夺、殖民地、倾销商品等诸多方式抢劫世界财富的手法在当今不能随意用了;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比较擅长的以科技优势攫取世界财富的垄断力也不像过去那么强了;美国特有的军事霸权,谁违背美国意志,美国就会对其动用军事打击的办法,当今也变得不那么灵验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而是奋力反击,或采取间接的抵制办法对美国表示不满;不仅如此,实施美元霸权,并采取适时剪各国羊毛以增强其经济实力的惯用手段,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各国人民的觉醒,美元霸权的伎俩也不如以前那么灵验了,甚至出现美股暴跌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特别是让美国变得很焦虑的是,由美国曾经定下的世贸等规则,如今对自己不利了;而美国采取大打贸易战的办法,不仅难以阻止他国科技和经济崛起,而且其2018年的贸易赤字却创了历史新高,甚至出现美国政府长达一个多月的创纪录的“停摆”的情况;美国20多万亿美元债务缠身,处于举步维艰的窘境。
总之,当今世界所处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是西方传统观念主导的以私人垄断资本追求最大利益、赢者通吃为本质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更不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而是中国方案提出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谋求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因此,西方国家若仅在市场多一点,还是国家干预多一点方面修修补补,而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最终是难以走出困局的。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国富论》论文; 亚当·斯密论文;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学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