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黄晓云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普通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2年期间我院就诊的82例急腹症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微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状态与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多种类型急腹症患者均有效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急腹症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157-02

Clinical research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on treatment of acute abdomen

Huang Xiaoyun.

Jinniu District TCM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Chengdu, Sichuan, 61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on treatment of acute abdomen. Methods Clinic data of 82 cases with acute abdomen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aparotom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treatment effect, surgical related factors changes,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dexes of operation stat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otal occurr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n treatment of acute abdomen can shorten surg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s, lowe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application.

【Key words】Laparoscop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cute abdomen

急腹症是指腹腔、盆腔等组织或脏器在一周内出现的急性病理改变,并以腹部为中心表现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综合征。有研究[1]指出,我国急性腹痛急诊患者占比例为15%~20%,发病急、发展快速,并以腹痛疼痛剧烈为主要特征,长时间可累及心、肺、肾等脏器,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当前手术仍属于临床主要选择治疗方式,但由于传统开腹手术伤口大、术中出血量多,从而加重机体负荷,不利于预后恢复。腹腔镜是近年来受到临床广泛运用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我院于2015年10月起对我院收治的82例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治疗,疗效显著,现整理资料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急诊科接诊的89例急腹症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腹症与腹部损伤诊疗学》[2]标准;(2)通过常规实验室、腹腔穿刺术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3)患者均在急性腹痛发作后24小时内就诊。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病亡者或手术禁忌症;(2)具有心、脑、肝肾等脏器损伤或功能不全者;(3)肿瘤、癌变或医源性损伤者。根据以上标准排除后,82例患者资料符合本次探讨,根据不同手术疗法进行分组,40例通过开腹手术治疗为参照组,42例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为研究组。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51±7.29)岁,其中急性阑尾炎19例,上消化道穿孔13例,急性胆囊炎8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51±7.29)岁,其中急性阑尾炎20例,上消化道穿孔14例,急性胆囊炎8例。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分组对比。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后诊断疾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实穿刺操作孔后安排手术,具体内容如下:(1)急性阑尾手术:观察腹腔后使用吸引器抽出腹腔渗液,对阑尾周围炎性包膜进行钝性分离,裸露阑尾及系膜,使用电凝离断阑尾动脉,并在阑尾根部5mm处通过生物钳双重夹闭,以电凝钩烧灼残端粘膜,根据患者情况留置引流管;发生阑尾坏疽穿孔者使用4号丝线进行双重结扎,盲肠距阑尾根部5mm处包埋阑尾残端,逐步进行切口缝合。(2)上消化道穿孔修复术:术前胃肠减压,探查穿孔部位后使用4号丝线进行全层穿孔处缝合,并使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反复使用无菌盐水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3)急性胆囊炎手术:观察腹腔后钝性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动脉,结扎后进行胆囊切除。若胆囊过大可吸出胆汁或结石后在进行创面处理,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均给予临床饮食指导,统一临床护理,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及拔管时间。

1.3 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活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得到改善,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无效为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安排小组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通过t验证计量资料(x-±s),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实施微创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参照组85.00%(P<0.05),见表1。

2.3 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产生率4.76%(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显著低于参照组17.50%(切割感染4例,腹腔感染2例,腹腔出血1例),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5,P=0.004)。

3.结论

急腹症主要以急性腹部疼痛发作为主要特征,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等特点。开腹手术为临床传统治疗方式,但由于其病因复杂,部分临床诊断仍得不到确切的诊断,盲目行剖腹探查术会导致部分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相关统计中[3],12%~22%的患者无需进行剖腹探查术,而其中有5%~22%患者在探查后可发生并发症。

腹腔镜是在放大6~8倍的高倍视野环境下观察患者腹盆腔情况,有研究[4]指出,腹腔镜探查可达到81.4%~100%的准确度,是现如今临床有效的诊断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1)临床诊断效果确切且检出率较高。(2)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少,安全性较高。(3)手术创口小,愈合效果良好,不影响美观。对于绝大部分急腹症患者,腹腔镜探查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等,探查同时可切除或修补疾病,降低患者二次损伤。本次分析结果中,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技术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且显著优于参照组,该结果符合以上文献报道指数,表明在急腹症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更利于提高患者恢复。

有关研究[5]表示,腹腔镜技术减少患者机体损伤,降低术后疼痛感,且小切口不容易受细菌感染,故在手术及住院中突出显著优势。本次探讨中,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且手术、住院、胃肠功能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不仅创伤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以促进预后恢复。许炳华等[6]学者研究指出,腹腔镜下对脏器及组织进行实质性探查,并利于积液、积血的冲洗、吸引及肠管间疏松粘连的分离等操作,此外,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可明显稳定应激反应,减少内脏蛋白的消耗,减轻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本次分析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术后无腹腔出血现象,且感染率较少,显著低于参照组,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急腹症疾病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创伤,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总而言之,腹腔镜探查术在急腹症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腹腔镜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如外伤性肠穿孔、胰腺损伤等,腹腔镜只适合探查正确的手术切口位置,不利于治疗。而此次研究中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感染率,可能与缺少大样本、因素分析有关,有待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张旭,佟鑫.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2):73-74.

[2]方先业,刘牧林.急腹症与腹部损伤诊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李智勇,黄允宁,马强波,等.54例急腹症患者腹腔镜探查及治疗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599-601.

[4]孙继伟,沈俊.腹腔镜手术在40例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206-207.

[5]汪勇,张军.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0):1174-1176.

[6]许炳华,鲍传庆,杨增辉.腹腔镜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v.23(29):3264-3266.

论文作者:黄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黄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