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由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发展的理论或概念,是二战以后,由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出来的。随后,西方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进行跨学科、多面向的理论研究,先后把发展概念引入学科之中,建立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发展经济学”、“发展哲学”、“发展社会学”、“发展心理学”等。把发展引入伦理学,形成了现代西方伦理学。
我们把发展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过程。这两个过程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两个过程都指向现代化。所以,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它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同义概念。
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向,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参照,从教育内涵、性质不同来说明的。那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所处的时代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教育,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为中心,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服务。它必须围绕战争和革命展开,动员、组织民众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取得革命的胜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建立了不朽功绩,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后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服务对象和进行新的探索,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错误的政治运动服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遭受损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教育,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教育的时代内容,教育的服务对象和教育的任务同过去相比,已经不同。时代主题的变化带来时代内容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向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供新内容、新途径、新条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因此,新的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和新的时代面貌。
第二,所处的环境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我国社会的环境内容,已大大不同于过去。对内对外开放的环境,改变了过去封闭与半封闭的环境;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改变了过去相对单一的文化环境;单位之间和人际之间的竞争环境,改变了过去绝对平均主义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都已经和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第三,发展趋势不同,教育手段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各个学科呈现分化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尚无直接的结合与渗透,传统的经验模式与教育方法十分突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与巨大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现代化技术与手段,而且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确立起来,走上了科学化的发展轨道,确立了科学的形象。
第四,运行状况不同,教育要求不同。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统一性与权威性,其运行状况多以传授、服从、执行为特征,难免会出现照抄照转,甚至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共存,多种文化的渗透与激荡,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过去的单一运行模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状态、特征不同的教育,是分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教育。但是,我们肯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否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历史地、客观地肯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之外,我们还要继承传统教育的教育传统。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的概念是不同的,传统教育是已成的、定了型的、过了时的教育,是过去时代一个实体性的东西。而教育传统,则是连结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一个动态的流程,处在不断更新、重构、创造之中的尚未定型的东西。作为定型的传统教育,它是无法适应和搬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的,作为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可以传承并融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而且现代教育要以传统教育为基础和前提,才能建构现代教育的体系。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不要割断历史,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不断创新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同其他领域或其他工作相比较,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其内涵发展。内涵发展首先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结构和自身特性,找到自身发展的模式和方法。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共同适用的统一发展模式是不存在的。近几十年的经验充分表明,任何发展模式都不是普遍适用的,也不能推广,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上都将不能推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不能仿效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只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矛盾运动寻求发展动力,从调整内部结构入手,如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等,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和人们对教育的需要,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源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首先应当是内源发展。只有内源发展,才能保持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减少依赖性与被动性。
其次,内涵发展要着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优劣程度的标志,是检验教育有效性的尺度,是教育的生命,它决定教育的存在意义与社会价值。提高教育质量就是不断提高教育的水平,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断升华与超越;就是不断提高教育的可接受程度,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就是不断提高教育的渗透力度,加快经济、业务工作的发展速度。在社会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社会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在着重于内涵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主要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员、时间、工作规模等数量上的扩充,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域上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域上的拓展,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发展所开辟新领域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过去的封闭状态和与业务工作相分离的“两张皮”状态,在面向世界范围,渗透业务领域,适应并促进传媒环境、网络系统、社会竞争的发展,要有所作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统一过程。内涵发展为外延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外延发展为内涵发展提供舞台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得不到发展,很难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更没有力量走向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开辟的新领域。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得不到发展,也很难通过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而吸收新内容,探索新方式,内涵发展缺乏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改进内部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外延领域的发展,同时要根据外延领域的客观要求,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2.渐进与飞跃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一种渐进性发展,也是一种飞跃性发展,是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具有渐进性特点,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在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进行的,是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发展,而不是对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全否定和推翻。这样一种既要继承、又要改革的过程,只能是一种渐进过程,而不是一种突变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按照全社会逐渐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行的。由于经济领域改革发展很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思想政治教育受其特点影响,相对比较滞后,加上要改革长期形成的、体系十分完备而在过去时代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新体系,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矛盾。因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旧体系,建构新体系,需要有一个探索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具有飞跃性的特点,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也涉及到局部性的改变。我国所进行的广泛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时代的变迁,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等,使社会面临转折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时代内容、环境内容、理论内容的改变,这种改革,既有过去的继承,更是一种飞跃或超越,具有质的区别性。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政治运动为中心转变到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内容转移到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的内容,就是一种飞跃性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要素、各个环节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某一要素、某一环节的调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是要建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新模式。这种新体系、新模式,同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模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飞跃,是思想政治教育局部发展与渐进发展的结果。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两种状态相统一的发展,渐进发展过程中,包含着飞跃发展的因素,飞跃发展通过渐进发展的积累来实现。忽视渐进发展,势必忽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忽视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点,犯操之过急、甚至虚无主义错误。忽视飞跃发展,势必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忽视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犯消极滞后、僵化保守的错误。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当是一种全面、协调的发展。这种全面、协调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包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实施、调节、评估等,不仅都要发展、改进、提高,而且还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共同发展。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发展,可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但光有要素、环节的发展还不行,还要有要素、环节的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最佳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要既全面又协调地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其他系统相适应地协调发展。脱离社会的经济、业务工作,要么单冒独进,要么消极滞后,这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发展。既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发展相适应,又能促进社会其他系统的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系统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一种整体发展态势。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环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均匀进展的,而是显示出发展的层次性、不平衡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层次性,是通过重点突破来实现的。从时序来看,一般是最重要的要素放在第一层次,先予以重点发展,取得突破之后,带动其他层次或要素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事实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最先正是从目标、内容开始的,新的发展就意味着老的退化,新的突破的就意味着旧的衰减,这就是发展的辩证法。